《千字文》2

00:00
01:0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林杉声音杂志

林杉声音杂志

抖音:jls1289 公众平台:金话筒为你读
关注
林杉读美文
172
古今中外经典文章配乐诵读 “文章无数,时光有度,沙里拾珠,细品慢读,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点充盈和幸福!” 我是姜林杉!与你共读! 你是否也忙忙碌碌,你是否也有说不出的苦,你是否也时常感到孤独,你是否无人可倾诉,打住!带上耳机,听我为你读!
林杉读诗
178
诗,养心、励志、调情,来吧,共享诗意时光
林杉读经典—古诗词
754
诵读古诗词(包括古代经典诗词和现代人写的古体诗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诗词穿越时空,熠熠闪光! 古诗中有山水、有万物、有亲情、有友爱、有欢畅、有离愁、有失落、有希冀,不仅能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豪情,更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让我们一起反复听读,记性不好?多听几遍,或许就记住了!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传世之音 -《史记》原文朗读
传世之音 -《史记》原文朗读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170
129
《尚书》诵读版
《尚书》诵读版
《尚书》一说上古之书,一说“尚”字乃崇尚、尊崇之意。《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五经之一。 《尚书》命运多舛,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流传至今只剩28篇。该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书目,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尚书》 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出自《尚书》的十六个字,被称为儒家心法。
184
5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