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序曲Verdi_ Un ballo in maschera - Overture-Wiener Philharmoniker

00:00
04:4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轻音乐--埃里克·科茨作品集
67
埃里克·科茨 伊丽莎白组曲 四个世纪 又访伦敦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315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200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1877年,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介绍给德国出版商希姆洛克,希姆洛克请他按照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模式写一组舞曲,演奏形式是钢琴二重奏。德沃夏克接受约稿后只用了两个月就写成八首民间风格的舞曲,在创作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曲子很适合写成管弦乐,于是他索性写了两套手稿,一套是钢琴二重奏的,一套是管弦乐的,作品编号都是46。从那时到现在,流行的是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二重奏的演奏机会不是很多。《斯拉夫舞曲》使德沃夏克一举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这是因为民族主义音乐当时正在形成潮流,民族风格的音乐有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入欧洲乐坛,激起人们对民族乐派的浓厚兴趣。
124
16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从1930年到1989年一直在霍洛维兹的曲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维也纳之夜-舒伯特的维也纳随想曲》(1989年录音版本)狡黠的表现就像位音乐魔术师。霍洛维兹在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录制了第二、六、十五(拉科西进行曲)与十九号,其中二、六号收录在本套专辑里;1950年代录了三册《巡礼之年》中的与。这两首《匈牙利狂想曲》是霍洛维兹诠释李斯特的另一种面貌。在著名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中,霍洛维兹表现的是乐曲的和声与华丽的气氛。《在泉水边》是一首戏剧性强烈的作品,霍洛维兹以高雅的琴音及几乎所有钢琴唱片中都听不到的能量动态让听众为之心醉。 这张专辑,重点放在与他年青时期最贴近,同时也是最靠近他灵魂深处的斯拉夫音乐。接下来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与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是乐谱才刚出版的时候,霍洛维兹就非常喜欢弹奏作品。霍洛维兹时常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肖邦《波兰舞曲-幻想曲》,这是一首既柔软又高雅细致的作品,霍洛维兹在处理舞蹈节奏的时候也能顾及乐曲的力度与无畏的精神。《波兰舞曲》是1982年5月的录音,生命力旺盛的《f小调幻想曲》录音时间则比《波兰舞曲》早了三十四年(1948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1945年录音版本)中精巧的诠释以及令人震慑的狂热尾声几乎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斯克里亚宾极度火爆但是又过于零碎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则是霍洛维兹在1976年2月音乐会的现场实况录音。
161
20
拉贝克姐妹《斯特拉文斯基双钢琴作品》
拉贝克姐妹《斯特拉文斯基双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卡蒂雅·拉贝克、玛丽尔·拉贝克两姐妹在1982年、1987年录制的,收录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四部双钢琴作品。 自从童年时期,卡蒂雅·拉贝克和玛丽尔·拉贝克两姐妹便与音乐为伴,热衷于各类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如柏辽兹、贝里奥、利盖蒂、梅西安等等。她们演奏的曲目非常广泛,虽然似乎相互对立,但她们确实同样能驾驭各类作曲家的作品,从巴赫、勃拉姆斯、李斯特、莫扎特、到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勃恩斯坦,甚至武满彻、鲁托斯拉夫斯基以及现今的年轻作曲家。姐妹二人今年都已经60几岁,却依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 拉贝克姐妹出生在法国,从小学习音乐,1968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开始演奏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作品。让她们真正成名的,是1980年录制的双钢琴版的《蓝色狂想曲》,这张唱片卖出了50多万张。拉贝克姐妹相差两岁,但看起来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俩个性迥异,姐姐卡蒂雅喜欢讲话讲个不停,热情活泼,妹妹玛丽尔则更优雅,经常半嚼着手指,显得沉静忧郁。就像她们的性格一样,在舞台上的时候,姐姐负责演奏华丽的高音部分,妹妹则甘当绿叶。在一次采访中,卡蒂雅笑着说:“没错,我喜欢演奏高音部分,但是有她(妹妹)在那里支撑着我,我感觉很自在。”
141
15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95
14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霍洛维兹与指挥大师奥曼迪率领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这是一个传奇性的录音版本。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在霍洛维兹指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流淌出的既有千里冰川,漫漫林莽的壮丽;又有溪流蜿蜒,百花初绽的秀美。琴声中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挚爱,也弥漫着去国难返的悲伤。第一乐章开始不久,钢琴沉稳引入的那几个小节,分明是大师低低的呢喃:“啊,这是我的祖国。” 与作曲家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流亡经历,使得霍洛维兹对这部作品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领悟;他凭借高超的演奏能力,游刃有余地演奏这部令多数演奏者望而却步的作品,特别是大师对节奏的把握,让整部作品从容展开,分外动人。同样身为伟大钢琴演奏家的作者拉赫玛尼诺夫,在听过他的演奏后,也由衷地称赞霍洛维兹演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最完美的。 每次聆听霍洛维兹演奏的这部作品,都会不由得感叹:只有在这样一个幅员广阔、风光多姿的国度,才有可能诞生这种时而厚重、时而轻灵;时而雄壮、时而隽永;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动人乐章来。尤其是乐曲中波澜壮阔的宏伟气魄,是其他出生于欧洲的音乐家无法具备的。即便是最具力量的贝多芬,他的气势也只是个人同命运的抗争。霍洛维兹演奏《第三钢琴协奏曲》时所展现出来雄浑的气魄,正是俄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底蕴的真实体现。
122
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