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古筝曲
1726

天天古筝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节目(69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中国古筝网

中国古筝网

中国古筝网最新推出的短播客—弦。
关注
天天古筝曲
1726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中国古筝网—弦谈
43
中国古筝网最新推出的短播客—弦·谈 关于古筝,这可能是最有态度的播客。 说起古筝,我们总是会想起古风浓郁的几首曲子,好听,舒心。但正如其他成熟的学科,古筝更有着厚重且丰富的内涵。前辈曹正说,古调独弹和夜郎自大,是对古筝身价的辱没。我们不做夜郎,也不愿独弹,从今天起,弦谈将与您分享对筝乐的理解与爱。 一个有趣、有料的古筝短播客,每周四,与您一同说筝。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席格顿、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席格顿、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瓦西里·彼得连科指挥的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席格顿、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专辑中最吸引人的是当代美国作曲家珍妮夫·席格顿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是全球首次录音。而珍妮夫·席格顿就是哈恩16岁就读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时“二十世纪音乐”课程的教授,哈恩称席格顿教授是鼓舞、激发她进步的一位好老师,是美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这首献给哈恩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以《1726》为名,这是柯蒂斯音乐学院在费城的街号,十分特别。第二乐章为《恰空舞曲》,由多重恰空线条相互交织的复杂篇章。最后乐章以《向前飞》为题,伴随着哈恩的独奏,炫耀她的技巧。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获得2010年美国“普立兹”奖。 专辑中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除了第二乐章采用了作曲家的原稿外,其他乐章都采用奥尔改写的版本。希拉里·哈恩提及,这次为何要把珍妮夫·席格顿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放在同一张专辑,是因为他们的曲目都是全面的、隆重构思过的协奏曲,并且在哈恩就读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时给予她心灵上的照亮。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纪和不同的世界,但是他们都拥有共同的品质:抒情细腻、文雅、狂热以及成熟的精神。 希拉里·哈恩的演奏与乐团协奏乐器像亲密对话,时而浪漫热情、时而心动抒情、时而载歌载舞,这种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真让人惊叹。
306
6
花泣
花泣
花泣 张维良/阎惠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当代笛箫大师张维良 中国竹笛写意传统与现代精品 ⊙阎惠昌 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伴奏 《花泣》系笛子演奏家张维良大师特别为本同名专辑谱写之笛独奏创作曲,专辑同时收录他早年另一创作曲《太湖春》。《花泣》采苏州评弹丽调「黛玉葬花」为基本素材,以散板、运腔与紧打慢唱的演奏技法相结合,营造出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细细钩勒出孱弱娇矜、郁郁寡欢之宿命女子林黛玉「花落人去」的无奈、绝望心境,尤其以竹笛尝试此种曲风为本辑以笛子传统曲目为主的乐风注入新意。 笛箫大师张维良是集创作与演奏于一身、极富个人魅力的音乐艺术家,他在笛、箫、埙的演奏和创作上斐然有成,被冠以「圣手箫王」之美誉;198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由中央民族乐团协奏,韩中杰先生指挥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中,他首创将箫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并划时代完成与交响乐队的合作。为回应人们殷殷的期盼,历经以传统乐曲改编的优秀笛子专辑「花泣」、箫演奏专辑「殇」,无不苦心钻研、反复切磋,以至「别梦」新作品发表会中笛箫新曲的诞生;其创作及演奏的重心,也由以继承为主转向追求新的发展。几位上世纪著名作曲大师特别为他谱写了数首全新的笛、箫协奏曲,由是无论从作品内涵的深度、风格式样的多采,还是演奏技巧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言,都已将笛箫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赋传统以新意,历艰辛而拓展,一派新姿已绰约可见,犹如凤凰涅盘后之再生。
667
12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霍洛维兹与指挥大师奥曼迪率领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这是一个传奇性的录音版本。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在霍洛维兹指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流淌出的既有千里冰川,漫漫林莽的壮丽;又有溪流蜿蜒,百花初绽的秀美。琴声中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挚爱,也弥漫着去国难返的悲伤。第一乐章开始不久,钢琴沉稳引入的那几个小节,分明是大师低低的呢喃:“啊,这是我的祖国。” 与作曲家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流亡经历,使得霍洛维兹对这部作品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领悟;他凭借高超的演奏能力,游刃有余地演奏这部令多数演奏者望而却步的作品,特别是大师对节奏的把握,让整部作品从容展开,分外动人。同样身为伟大钢琴演奏家的作者拉赫玛尼诺夫,在听过他的演奏后,也由衷地称赞霍洛维兹演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最完美的。 每次聆听霍洛维兹演奏的这部作品,都会不由得感叹:只有在这样一个幅员广阔、风光多姿的国度,才有可能诞生这种时而厚重、时而轻灵;时而雄壮、时而隽永;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动人乐章来。尤其是乐曲中波澜壮阔的宏伟气魄,是其他出生于欧洲的音乐家无法具备的。即便是最具力量的贝多芬,他的气势也只是个人同命运的抗争。霍洛维兹演奏《第三钢琴协奏曲》时所展现出来雄浑的气魄,正是俄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底蕴的真实体现。
9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