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ín Dvořák - Larghetto form the string serenade in E-major op

00:00
05:58
大家都在听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菲雪儿与克雷兹伯格指挥的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三部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格拉祖诺夫的作品。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由传统的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的基调是朝气蓬勃、快乐欢腾的,并贯穿着舞曲节奏。中间的慢板乐章抒情、沉思的、富有诗意,辉煌的提琴技巧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生机勃勃,十分感人。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构思始于1915年初,此曲可以归入青年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成就之列。作为一个革新者,他在这首作品中进行着很多大胆的尝试,首先,这里的乐章排列就很不一般:它不是通常的快—慢—快结构,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温柔如歌的主题占优势,而当中的第二乐章不用传统的慢板,反而是快速度的逗弄和怪涎式的诙谐曲。还有,为了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对比的事物,例如,青年人的美丽幻想和对大自然的崇高、静观以同尖锐的怪诞形象相对置,作者悉心研究小提琴演奏的各种可能性,采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和异乎寻常的技巧性效果,从抒情宽广的咏唱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快速乐句和拨奏与用弓拉奏的复杂变换,从滑音到极度清晰(Marcato),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Ponticello)到清澈的泛音,所有这些引人入胜和富有诗意的技巧同清新的色彩效果的结合,使整个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作于1904年。此曲明显体现出作者后期创作的一些特征,它力求加深抒情的表达,开拓情绪饱满的旋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古典式的明晰风格。作者以高超的专业作曲手法加以处理,全曲结构严谨、形式洗练,旋律音调接近俄罗斯民歌。
153
9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碧翠丝·贝瑞特与马斯蒙代特指挥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死之舞》、《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贝森朵夫艺术家、瑞士钢琴家碧翠丝·贝瑞特(Beatrice Berrut),显然是个难得一见的金发美人。她不仅拥有精致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着令人信服的钢琴演奏实力。美貌与才华的兼具,在她身上得以完美体现。这位女神级钢琴家曾被国际媒体多次赞美,他们评价她是“天赋秉异的钢琴家”,评价她的演奏“深刻,感性,生动,细腻”,是“充满美感的卓越演奏”。 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品126,写于1838年,在1849年完成。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24,作于1839年。 《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25,作于1839年。此曲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122
9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乐团,演奏沃恩·威廉斯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幻想曲》、《云雀飞翔》等优美动人、广为人知的作品。马里纳诠释这些早为大众熟悉的乐曲独具典雅细致的英国田园风貌,酝酿出浪漫醉人的音乐世界。《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以英国民谣为作品根基,融合了伊利莎白女王时代至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福音音乐,并赋予新的风貌。沃恩·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人民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期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音乐有英国式的平易、幽默,精力充沛而不失文雅的格调。沃恩·威廉斯写过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九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甚至竖笛协奏曲、弥撒曲、歌剧等等。其他代表作有如歌剧《赶车人休格》、《恋爱中的约翰爵士》、管弦乐《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蜂序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九部交响曲等。他的创作奠定了英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基础。此外,最脍炙人口短曲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写的浪漫曲《云雀飞翔》(The Lark Ascending)及《绿袖子幻想曲》(Fanitaia on Greensleeves)。
95
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哈丝姬尔的名字将永远与莫扎特连在一起。不过,如果说哈丝姬尔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有“莫扎特专家”的地位是不妥当的。直到1960年代,莫扎特的作品对爱乐者与音乐家而言,都还不全然是钢琴的标准曲目。在早期的录音的曲目里,莫扎特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以第二十、二十四号这两首最受青睐,而奏鸣曲、变奏曲与钢琴小品的录音只有一点点(如:八与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与动听的C大调变奏曲)。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听众才有机会聆听几乎和“首演”没什么两样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而这一切都感谢生意人的头脑以及音乐学者、教师与萨尔兹堡音乐院合奏团创办人,也就是著名的指挥贝尔纳德·包加特纳。包加特纳发掘了莫扎特早期交响曲、嬉游曲、组曲、小夜曲与舞曲里的活力与才气,并在萨尔兹堡的音乐会里演奏。也是经由包加特纳一曲又一曲的推广,群众才会注意到莫扎特这些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也才不至于被演奏者遗忘。 在与包加特纳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录音里,可以听到哈丝姬尔是个有洞察力、全心奉献给音乐的音乐家。她每天的职责、她的才能智慧与技巧都是为了发掘这个还不为人知的莫扎特。在音乐生涯最后的十或十二年里,哈丝姬尔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让她完成协奏曲全集与两首回旋曲(K.382和K.386)的录音。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怀疑这是因为哈丝姬尔对录制全集不感兴趣的缘故。在她与保罗·沙却、包加特纳、弗利克赛克与马克维契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即使健康状况对音乐不无影响,但是却全然的呈现音乐内在精神。哈丝姬尔的诠释不以奇巧取胜,能在不知不觉里忠于作品并探触到作品的深处,以声音、和声、作品结构及作曲家的意念来传递迷人的美感。当哈丝姬尔的琴声在乐团导奏后出现时,她的音乐语言就像说话般的自然,直入她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法核心,随着音乐的情感波动,让人觉得似乎再也不可能有第二种诠释方法。
156
16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2002-2016年在瑞士卢加诺音乐节,与她的众多音乐家朋友一起演奏的现场录音。曲目跨越十八到二十世纪,包括钢琴独奏曲、大量的钢琴二重奏,以及室内乐、协奏曲。 阿格丽奇无疑是当今活跃于国际乐坛的女性钢琴家里,最具有女王气质的一位。她被英国《留声机》形容为“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以如液体火焰般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具有独特丰富想像力而闻名”。她的音乐生涯也属于“非传统路线”:得到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国际演奏事业也开始起飞之际,她却在1960年选择退隐,直到1965年赢得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后才重回国际乐坛。阿格丽奇的演奏曲目虽然宽泛,但是她却更偏爱协奏曲与室内乐。 从2002年到2016年,阿格丽奇每年六月都在瑞士卢加诺举行音乐节。依照她的构思,这个音乐节不仅邀请已经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音乐家,还有她所赏识的新秀,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前辈,大家齐聚在卢加诺,密集举办多场独奏会、室内乐,或是与瑞士意语区广播管弦乐团合作交响音乐会,透过各种组合的室内乐合作,年轻一代的音乐家不仅有机会与前辈切磋,每一年的音乐节也发掘出不少罕为人知的有趣室内乐曲目。
172
28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