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tz of twelve minors 12夜圆舞

00:00
03:4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我等于凌零

我等于凌零

爱旅行的音乐家
关注
零钢琴
14
『零钢琴』凌零作曲和演奏的原创钢琴曲。 关于凌零 - 藏身人群的作曲者,擅用: 脑电波+钢琴锤+打击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48
43
安妮·奎佛莱克《莫扎特》
安妮·奎佛莱克《莫扎特》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安妮·奎佛莱克演奏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包括《a小调回旋曲》、《为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变奏曲》、《c小调幻想曲》、《第十四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安妮·奎佛莱克的演奏继承德奥钢琴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 安妮·奎佛莱克(Anne Queffelec)法国乐坛辈分最高的女钢琴家,1948年1月17日出生于巴黎。安妮·奎佛莱克是钢琴大师布伦德尔的学生。1964年,她参加了巴黎室内乐钢琴比赛,获得一等奖。1968年她赢得了在慕尼黑的钢琴比赛的冠军。安妮·奎佛莱克被视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钢琴家之一,承继维也纳钢琴三杰衣钵。她不仅是著名的钢琴家,也是众所周知的室内独奏音乐艺术家。她曾获得法国胜利音乐大奖年度艺术家奖,是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法国的各大音乐节的常客,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都十分欢迎这位出色的钢琴家。 《a小调回旋曲》K511,作于1787年。行板,主题为半音阶性质,中间转为C大调。第一插句为不断奏十六分音符细碎音型,中间部转为A大调后出现第二插句,主题第三次再以a小调出现,最后在经经过部平静地结束。A-B-A-C-A的结构式。 《为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9首变奏曲》K573,D大调,是莫扎特1789年在德国北方旅行时创作的。 《c小调幻想曲》K475,作于1785年。此曲与《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一起出版,呈献给特拉特耐隆夫人,是三首幻想曲最出名、最优秀的一首。这首幻想曲,柔板-快板-小行板-更快的快板-柔板。主题由前后两个动机组成,转成优美的旋律后加以反复。转为快板,在快速音群后有华彩,转为降B大调小行板,然后更快的快板有暴风雨般的快速音群,再转回慢板,有力地结束。 《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作于1784年。 《d小调幻想曲》K397/385g,大约作于1782年,4/4拍,行板。从结构、和弦、织体上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此曲由于它的半音阶、不协和和弦的采用,以及它不可捉摸的和声转调及其解决来刻画出情感的撞击,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101
7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柴科夫斯基《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此曲以其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作品91,作于1813年。此曲是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aelzel, 1772—1838)之邀而作,当时梅泽尔发明了一种称为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曲中为模仿炮声与枪声,使用大鼓和木制齿车。全曲分为“战争”和“胜利交响曲”两部分。战争中在鼓号声中代表英军的是《保卫大不列颠》进行曲,代表法国的是根据《马赛曲》作成的进行曲。在枪炮声中,又引用了《冲锋进行曲》。第二部分,D大调,以英国国歌《神佑吾皇》为序引,圣歌的曲调共反复4次,使气势愈演愈烈,尾奏中,英国国歌织入赋格曲主题,在华丽的赋格展开中结束。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57
18
五亿琴王
五亿琴王
在这张著名的试音天碟中,使用了十五把史上最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及“瓜奈利·德·杰苏”名琴,分别演奏十五首经典小品名曲。包括:勃拉姆斯《第五及第二匈牙利舞曲》、克莱斯勒《爱之忧伤》、《吉卜赛人》、巴赫《无伴奏组曲》等等,琴音高贵,旋律迷人。原一手母带,录音师再经过反复试听得出来最佳试听版本后,再以当今最好的数字科技进行重刻及制版,把这一张专辑的音乐性及音响性提升到极限,可说是弦乐录音的终级之作。 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德·杰苏,两个与小提琴历史及艺术息息相关的名字,它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屈指可数,它们每一天都在提升自己的价值,它们永不可能再现,它们是真正的“奇迹制造者”。因为有了1985年成立于芝加哥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因为有杰夫里·富什和玛丽·嘉尔文这样热心艺术、关爱年轻艺术家成长的慈善家们,一把接一把价值连城的名琴从蒙尘的民间、私人保险柜和博物馆的玻璃罩内陆续集中到一个组织,该组织把它们出借给才华横溢的演奏家,使它们重新获得生命,将它们华丽骄人的声音传递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这张专辑并不是为普通乐迷录制的,它的对象是图书馆、小提琴家、收藏家、学者等等。由于这个制作实在太吸引,任何音响发烧友或音乐爱好者都会为之而心动,希望有机会见识一下。演奏这些曲目的是小提琴家奥利维拉,担任钢琴伴奏的是柏杰德,这两位都是活跃在当今乐坛的演奏家。 负责这个专辑录音的是音响界鼎鼎有名的Eric Wen。但是唱片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发烧友追求的那种要求堂音和空间感等发烧元素的做法,而是一种追求准确真实的录音手法,使每一把琴都反映出自身的声音特色,听起来给人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
95
1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霍洛维兹(2)》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从1930年到1989年一直在霍洛维兹的曲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维也纳之夜-舒伯特的维也纳随想曲》(1989年录音版本)狡黠的表现就像位音乐魔术师。霍洛维兹在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录制了第二、六、十五(拉科西进行曲)与十九号,其中二、六号收录在本套专辑里;1950年代录了三册《巡礼之年》中的与。这两首《匈牙利狂想曲》是霍洛维兹诠释李斯特的另一种面貌。在著名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中,霍洛维兹表现的是乐曲的和声与华丽的气氛。《在泉水边》是一首戏剧性强烈的作品,霍洛维兹以高雅的琴音及几乎所有钢琴唱片中都听不到的能量动态让听众为之心醉。 这张专辑,重点放在与他年青时期最贴近,同时也是最靠近他灵魂深处的斯拉夫音乐。接下来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与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是乐谱才刚出版的时候,霍洛维兹就非常喜欢弹奏作品。霍洛维兹时常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肖邦《波兰舞曲-幻想曲》,这是一首既柔软又高雅细致的作品,霍洛维兹在处理舞蹈节奏的时候也能顾及乐曲的力度与无畏的精神。《波兰舞曲》是1982年5月的录音,生命力旺盛的《f小调幻想曲》录音时间则比《波兰舞曲》早了三十四年(1948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1945年录音版本)中精巧的诠释以及令人震慑的狂热尾声几乎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斯克里亚宾极度火爆但是又过于零碎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则是霍洛维兹在1976年2月音乐会的现场实况录音。
51
2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