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62

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主播:王艺
不追院线,不避冷门, 只记录电影中那些被旋律击中的瞬间。 主播仍在传统电台朝九晚五, 但一定跟你在同一部电影的同一段旋律里不期而遇过。 影单歌单及电影音乐视频见WX公号“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不追院线,不避冷门,

只记录电影中那些被旋律击中的瞬间。

主播仍在传统电台朝九晚五, 但一定跟你在同一部电影的同一段旋律里不期而遇过。

影单歌单及电影音乐视频见WX公号“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节目(2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王艺

王艺

目前仍呆在某传统电台。
关注
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62
不追院线,不避冷门, 只记录电影中那些被旋律击中的瞬间。 主播仍在传统电台朝九晚五, 但一定跟你在同一部电影的同一段旋律里不期而遇过。 影单歌单及电影音乐视频见WX公号“王艺的电影音乐世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黄立业:裂
黄立业:裂
全新个人首张EP《裂》由郭文昊文担任音乐制作人倾心制作,是黄立业对于当下生活的感悟诠释,也是探寻人生道路上打破重组再成长的心路历程。 五首歌曲,三种情感传递,一次次的心灵破裂再成长。 《格调》 炙热的真诚让我拥有你 骄傲的态度又让我弄丢你, 这【格调】总是让我们爱而不得 黄立业用独特细腻的嗓音以及具有强烈记忆感的音乐节奏,将这份深沉不自知,爱却不能相拥的情感深情表达。相爱需要真诚,无需格调。 《礼貌》 在爱情的较量当中,有美好却不乏有遗憾。那么多共同欢笑的场景都在片刻间遗忘,那就只能礼貌问好来取代分手争吵。 黄立业诉说般的演唱为歌曲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共鸣,让人陷入那些留恋、不舍的回忆中。 《止渴》 爱过了 却还在渴望着 爱过了 要怎么止渴呢 这首歌将爱情与思念融为一体,分开的时候都想做洒脱的那一方,可是思念的漩涡让人不得不回头。 黄立业的嗓音温柔之中带有对感情坚持的力量,歌曲前段用感性的声音将故事娓娓道来,后段情感逐渐加深,演唱逐渐富有张力。心路历程犹如歌词所写:“烧尽心火,再难止渴”。 《造梦》 狂风暴雨,我来为你撑伞躲避 前路崎岖,我来与你奔赴未来 只要是你,我都想做梦与你 喜欢你就想给你全世界,这所有热恋中的人的小心思透过黄立业充满活力的声音,流入耳畔,顿时感觉身处粉色气流当中。 音乐制作人郭文昊文用富有画面感的轻快旋律,将我们带进那甜而不腻的热恋情节中,心中的小鹿也随着这音乐节奏不断乱撞。 《变天》 是谁说无常便是日常 是谁说变就变了模样 永远变想念 聚合变离散 我别无选择向前 承受这突变 突破自我的大胆尝试,用轻松欢快曲风诠释生命中的无端转变。 杰思原创,音你响亮!
90
5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如此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c小调,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55
5
切尔卡斯基《杰出的钢琴作品》
切尔卡斯基《杰出的钢琴作品》
这套10CD合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1951-1963年的演奏录音精选,CD10是一张1923-1935年的历史录音。其中钢琴独奏部分包括:李斯特、肖邦、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巴伯、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莫扎特等的作品;协奏曲包括: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格里格、舒曼的作品;还有一部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 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1911年10月7日-1995年12月27日)俄裔美国钢琴家。切尔卡斯基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俄国革命时全家移居美国,曾师从约瑟夫·霍夫曼,还差点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学生。据说他在练习钢琴时经常用“半速”去演奏,力求精准的控制键盘和弹出绝妙的音色,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缘故。切尔卡斯基后来在英国逝世。他的经历和另一位同样出生于乌克兰的超级大师霍洛维兹惊人的类似。这不能不让我们发出一些感叹。东欧,只有东欧,才能诞生这样伟大的钢琴家,尤其是演奏同样来自东欧的钢琴作品时。 切尔卡斯基的录音终归不多,我们还不能很全面地去做一些比较。切尔卡斯基演奏的肖邦是十分有特色的,这已经被很多人表示认可。尤其是夜曲、玛祖卡和奏鸣曲,触键很透彻,层次非常明晰,有一种冰清玉洁的诗意在里面。他演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很好的体现了这点。这是一个极端浪漫的乐章,需要在钢琴的分句和推进上非常注意,其次就是对音色的处理,需要仔细推敲,才能把肖邦那种羞涩的恋情般的感觉完美地展现出来。夜曲他演的好慢,甚至比阿劳的还要慢些。同样,速度一慢,那些诗意的东西就很容易地展示出来了,这在所有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机理。 切尔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被认为是拉赫玛尼诺夫、戈多夫斯基、列文涅、霍夫曼、霍洛维兹所代表的浪漫钢琴演奏传统的最后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切尔卡斯基1923年12岁时即开始录制唱片,直到1995年逝世以前,其中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甚得好评。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