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帝王都有求仙问道的习惯。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参与其中。秦始皇曾派术士徐福渡海寻求仙药;汉武帝曾说倘若他能成仙,愿意舍弃江山美人;唐太宗则是长期服用道士炼制的丹药,最终中毒而亡;宋太祖登基后更是要求道士为自己卜算以后的生活。相比于这些帝王只关心自己的寿命,只想要自己长生不老,清朝的光绪皇帝要伟大的多,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与慈禧太后西逃。途中路过山西平遥,光绪皇帝亲临清虚观中,测字问道,占卜国运。
而清虚观作为平遥首屈一指的道观,除了有皇帝测字问江山的逸闻,它还是元代全真教掌教清和真人尹志平修行的地方。尹志平在师父邱处机去世后,接任全真教掌教,平遥清虚观进入鼎盛时期。
(尹志平画像)
平遥清虚观,始建于唐代,初名太平观,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后定为清虚观。清虚观山门外有一座牌楼,上书“清虚仙迹”四个大字。
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次,清虚观举行盛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祈福,殿内和走廊都站满了人。有几个人登玉皇阁隐隐看到,阁内有一身着布袍的老者立于柱下。等到他们走过去,却只发现柱上一行题字,“一心二人仁”,字迹苍劲有力。他们向旁边的小道士打听,小道士说没人来过。众人再看题字,甚是奇异,不像人力所为,很可能是神仙到此。这事很快就传开了,“清虚仙迹”不胫而走。到了乾隆年间,平遥知县蔡亮茂将“清虚仙迹”四字题于牌楼上。
进山门后,就是清虚观的前院,正面是龙虎殿,歇山顶、四铺作斗拱,采用了俗称斜梁吊柱的结构,为元代建筑。廊檐下有青龙、白虎塑像,面南而居,青龙居左,白虎居右。青龙、白虎都身披甲胄,手执兵器,双目圆睁,仿佛从天而降的金刚来到人间护佑生灵、驱妖除魔。青龙、白龙本为道教神祇(qi),它们是道观的守护神,平遥老百姓不知其故,一直称其为“哼哈二将”。
青龙、白虎塑像的中间是一条沟通内外的通道,其上有一块匾额,书“太平兴国观”,因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修葺过,故而得名。而在元代清和真人羽化后,清虚观又回复到北宋时的称呼。从匾额下面穿过,就到了清虚观的正殿院,扑面而来的高台基上筑有一处包厦接卷棚顶建筑,即纯阳宫,里面供奉着道教神仙吕洞宾,传说“清虚仙迹”就是他留下的。
而纯阳宫位于三清殿之前,也被当作献殿。三清殿为五开间建筑,内供“三清天尊”,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据说道家最初只供奉一位主神,太上老君,然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信众越来越多,徘徊不前的道教深感威胁。佛教的“三身佛”、“横三世佛”、“竖三世佛”更是让唯太上老君独尊的道教徒觉得他们信奉的神灵势单力孤,无法与佛教匹敌。为了与佛教分庭抗礼,为了广大本教教派,道教徒众不得不再造出两位主神,它们分别是玉清界的元始天尊、上清界的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在《西游记》里被叫作“灵宝道君”、在《封神演义》里被叫作“通天教主”。而在这两部明朝人写的神怪小说中,都意味深长地提到了“三清”。从侧面可以看出,道教在明朝之盛。
正殿除了供奉“三清”,还在左侧翼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四圣”,右侧翼供奉五岳大帝和江、河、淮、济“四渎”。遗憾的是这些塑像早已被毁,今天看到的部分塑像都是后来补塑的。
中院的东西廊房原来有九天玄女和九曜星君的塑像,现在已改为平遥文物陈列室,里面保存了大量珍品,有唐代之前的石雕,唐代的墓碑,清代的宗教水陆画……琳琅满目、非常贵重。然而众多展品中最吸引人的还数28橱纱阁戏人,这些戏人是清朝末年平遥艺人许立廷制作的,作品取材于当地传统戏剧晋剧。每橱选取一出戏剧的精彩场面,有时二三人、有时四五人,置于一个空间,俨然一幅立体的画。
据平遥当地人讲,纱阁戏人起源于祭祀文化,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和已故的亲人。因为市楼里面有观音、关公塑像,过去,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成群结队到市楼烧香祈福。有的人如愿以偿,就想着还愿。他们想要用一种隆重的仪式来报答神灵,以示诚心敬意。于是就想到了给神灵唱戏,然而市楼一带车水马龙,道路拥挤,根本无法搭建戏台。为此,那些虔诚的人们不得不找纸活艺人制作纱阁戏人来代替戏台表演,供奉在市楼里面。而当地一些富裕的人家,每当家中有人去世,也会烧纱阁戏人祭祀。可谓异曲同工。
三清殿后面是清虚观的后院,正面原先有玉皇阁,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玉皇大帝是天宫的皇帝,太上老君是他的臣子。同为道教神灵,为什么在清虚观这座道观内,太上老君和另外两位天尊却端坐正殿、占居显要位置,而玉皇大帝则看守后院,叨陪末座?原来在道教的神仙谱系里,玉皇大帝位于以太上老君为首的“三清”之下。然而在封建社会,人间的皇帝一直自称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之子。既然天子能够统治天下,那么玉皇大帝也该主宰天上。随着明清封建专制的加深,在民间,人们错误地把玉皇大帝列于“三清”之上。
今天,整座后院只有东西几间残破的窑洞迎风而立,让人不免生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感叹。
平遥清虚观,作为一座道观,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值得称道;留下将信将疑的民间传说,也可回味。然而它的与众不同,更在于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道家文化的演变。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