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王筱芸老师做客粉丝群录音

00:00
28:26
主播信息
大师小课

大师小课

2小时听懂一门通识课
关注
文案天后的创意培养课
11
创意,让你不可取代
好听又好懂的古典音乐课
114
10万古典音乐唱片精选,40年古典音乐鉴赏浓缩 刘雪枫: 古典音乐传教士 音乐评论家 文化学者 迅速掌握基础知识 了解、欣赏、享受、谈论、使用古典音乐的快速入门 西方历史发展线索 1000多年的历史与时代孕育出的天才与大师 建立古典音乐的逻辑模式 了解作品与现场演奏的魅力,实现音乐品位的自我进化 课程单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最崇高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上):巴洛克与古典时期 第二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中):浪漫派和民族乐派 第三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下):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音乐 第四节 古典音乐体裁(上):交响曲、协奏曲和管弦乐 第五节 古典音乐体裁(中):室内乐和钢琴曲 第六节 古典音乐体裁(下):歌剧和其他声乐作品 第七节 交响乐队的管弦乐器 第八节 交响乐队的打击乐器与键盘乐器 第九节 有趣又好懂的乐理小知识 第十节 音乐厅及歌剧院礼仪深普及
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学巨匠
333
中国新生代文学领军人物,备受莫言好评,连续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小说鉴赏课的著名青年作家——张悦然,首度在音频平台发声,带我们认识同时代的文学巨匠:村上春树、罗贝托·波拉尼奥、伊恩·麦克尤恩、爱丽丝·门罗、珍妮弗·伊根,更有止庵、史航、午歌、苑子文、苑子豪献声朗读,听作家解读作家,听懂他们,就听懂了时代。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2小时通晓元文化》粉丝社群提问&回答

问题:

1.  独坐斗室一角:

听西川说过他看过一本书叫《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里面提到蒙古人作战不同于我们传统的那种架云梯,而是在一座城市的外面盖一座更高的城楼,往里面射箭,再找其他地方的敌人过来看。我想问下老师这种蒙古人的作战方式是真的存在吗?还有就是那本书我搜不到,想问老师能不能给帮忙推荐两本类似的书。

2.  卓尔闻不凡言超群之事:

蒙古骑兵不善攻城,如何一再踏破我大宋疆土?

3.  苏珩:

元朝的国土范围真的到了现在的欧洲吗?

4.  陌晗:

成吉思汗的到底葬在何处?

5.  军刀:

元青花为何价值如此之高,是因为存世量少,还是制作工艺高?

6.  贝加尔湖畔原住民:

元朝的四等人是怎么回事?

7.  小麻雀:

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赞同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呢?

8.  小麻雀:

窝阔台打俄罗斯的莫斯科,打下来容易,但他怎么守住统治长达400年的呢?

9.  家奇:

元朝的娱乐活动都有哪些?

10.  Mathild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么回事?

11.  薛定谔的狗:

元朝时真的把人分为九等吗?教师真的比妓女地位还低吗?

12.  小王: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继承元朝向外扩张,征服世界的精神,为什么后面的朝代都没有那种很强的征服欲望呢?

13.  元代人吃什么?为什么元朝的皇帝这么短命?

 

听西川说过他看过一本书叫《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里面提到蒙古人作战不同于我们传统的那种架云梯,而是在一座城市的外面盖一座更高的城楼,往里面射箭,再找其他地方的敌人过来看。我想问下老师这种蒙古人的作战方式是真的存在吗?还有就是那本书我搜不到,想问老师能不能给帮忙推荐两本类似的书。

 

答:你说的是美国学者杰克·威泽弗德撰写的《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这本书吧,这本书从十多年前问世以来,已经再版了四次。2009年在中国翻译出版,算是畅销书了,上网就能查到。你说的这种作战方法应该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你说的在城墙外在建一个城墙,而是在城墙外搭建一个堡垒之类的建筑往城里射箭攻城。你说的再找其他地方的敌人过来看,不知道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是不是指蒙古人通常用的,让被他们俘获的俘虏作为攻城的先锋呢?你说的蒙古人攻城的方式,在13世纪(1252-1260)波斯史学家志费尼撰写的《世界征服者史》和中国的《元史》中也有提到。这是最早的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远征西域、中亚的历史著作。你可以找来看看。

关于《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和它的作者杰克·威泽弗德,我多说两句。杰克·威泽弗德,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学博士,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麦卡利斯特学院人类学教授。这是一本由美国人类学者撰写的著作,与历史学者撰写的有很大不同。无论视角和叙述方式都十分独特新颖,几乎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历史书对蒙元帝国和成吉思汗的叙述。

所谓人类学指的是从生物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而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这就决定了作者在处理历史资料和叙述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有很不相同的角度。作者认为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几乎是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边境、政治、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音乐——都留有成吉思汗和他所创立的王国的印记。也因为这一点,作者于2007年荣获蒙古国最高荣誉“北极星勋章”。

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成吉思汗发展了自己的战争理论,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革命性的进攻战术。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蒙古帝国从未派出过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作者认为成吉思汗建立的帝国十分广阔,把原来相互隔绝欧亚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他还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位富于创新的领导者,他将法律的力量置于自身权力之上、鼓励宗教自由、创办公立学校、准予外交豁免权、废除酷刑,并开通自由贸易。他所创建的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商业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交流,并由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把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王朝,作为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文明破坏者和文明中断者不太一样。

成吉思汗蒙古骑兵从来不用固定的方式作战,中国的史书记载他们作战变化多端。你如果还想更多了解一些史实,可以看看与成吉思汗蒙古王朝时间相近的南宋人写的《蒙鞑备録》,和14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在1300年左右写的《史集》。

 

蒙古骑兵不善攻城,如何一再踏破我大宋疆土?


答:其实蒙古骑兵很善于攻城,他们在西域、中亚、西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攻城掠地。或者正面攻城、或者假装败退,引诱敌人出城,作战兵不厌诈。只是不擅长水战。与南宋相持近四十年,最后总是在长江相持。后来由南宋降将刘整提出“欲灭南宋,先取襄阳”的关键战略,做元军先锋,建立和训练元朝水军打下襄阳,才攻破南宋防线的。在《2小时通晓元文化》课程里,我们提到成吉思汗去世前念念不忘如何面对金、宋两面夹击,留下遗嘱要联宋灭金,金朝一直遣使告诫南宋唇亡齿寒。金朝灭后,很长时间蒙古人是运用从云南迂回与四川包抄南宋的方式,并不奏效,蒙哥还死在四川钓鱼城下。后来用了刘整的战略才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疆土。


元朝的国土范围真的到了现在的欧洲吗?


答:准确的说,应该是大蒙古国时期的蒙古人的征服范围到了现在的东欧。在东欧建立了钦查汗国。我在《2小时通晓元文化》第一节里就强调,蒙元历史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第一阶段大蒙古国时期,是横跨欧亚的草原帝国,定都现在的外蒙古和林,属于世界史范畴;后期是以汉地为中心的元朝,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前期蒙古草原帝国将征服地分封给成吉思汗的兄弟和儿子,兄弟大多分在东边,称为东道诸王,儿子分在西边,称为西道诸王。东欧部分由成吉思汗的儿孙继承,成为钦查汗国。而元朝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汉地建立的,在西北的国土范围包括今天的内外蒙古和西域。今天欧洲部分的属于成吉思汗的另外一个孙辈统治的钦查汗国,欧洲人又称为金帐汗国。


成吉思汗到底葬在何处?


答:成吉思汗葬在何处,多年来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三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成吉思汗临死之前曾经嘱咐过随从,他死后不要明着发丧,要遵守祖上留下来的风俗秘密下葬,而他们当时的风俗就是贵族埋葬的地方不能够起坟头,也就是说有坟的地方是平的,之后人们还要让马将下葬的地方踏平,让外人根本看不出来这里埋过人。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元青花为何价值如此之高,是因为存世量少,还是制作工艺高?


实际上元青花在元代很特殊,因为它是根据元朝的审美价值来制作的。他们他们的审美倾向是崇尚青和白,这跟传统汉族的审美取向不大一样。


因为宋代和金,对陶瓷的审美是以纯色,以白为上,就崇尚白。其实元王朝的贵族非常崇尚金银铜器,他们对瓷器并没有那么高的使用价值。因为金银器和铜器可以随身携带,很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而且瓷器非常易碎,所以元王朝的贵族并不一定能非常喜欢这个瓷器。但是因为周边的这些韩国呢他们当时定制了很多,体量和形器型都非常大的。


元青花的很多纹饰呢都是以伊斯兰文化纹饰为主。由于这些外销瓷到了西域,还有比如说土耳其,还有今天的伊朗的博物馆里都存有。但是后来在中国大陆存量很少,所以现在呢它的价值非常高,这里边还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和原因。


当然从制作工艺来说,它的制作工艺呢是非常有创新的。因为它用的这个骨料呢是从西域过来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赞同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呢?


答:这部分人应该主要秉持先秦以来“中原中心”和“汉族中心”的观念,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认为元朝是北方边疆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不赞同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地域和族群认同观念。是把近现代民族国家划分严格的概念和方式套用到古代民族国家族群和地域相对淡漠粗疏的现实。从远古至今,华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存在。先秦时期楚、越被称为夷,到魏晋南北朝朝时期,已经成为华夏中国的一体。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我的著作《元代西游北游诗人群体与蒙元王朝认同精神史研究》的导言部分,都论述了这个问题。华夏民族,或称中华民族,“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11亿人民。它所包括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民族”,在华夏民族形成与中国疆域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具体所指。今天是指我国目前的56个民族,在历史上则一般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即夏(或华)和夷。夏,是指在中原地区形成的华夏族及由其发展而来的汉族;夷,则用来指称华夏族或汉族之外的其他众多民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华夏民族这样巨大的族群,无疑有着多歧的族群来源与迥异的骨肉血脉。从先秦时代起,华夏民族集团称自己人们共同体为诸夏,称本民族集团之外的其他民族集团为夷狄戎蛮(或总称为夷)。我在《2小时通晓元文化》第一节特别提到这个问题,华夷之辨虽然是地域、族群、血缘、文化之辨,先贤们主要强调文化之辨,但又不是绝对的。比如唐代唐王朝与吐蕃征战多年,用和亲的办法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到元代,元王朝通过结盟的方式将吐蕃纳入版图,今天已经成为华夏大家庭的一份子。蒙古也是如此。辽、金王朝是与北宋、南宋敌对几百年的敌国和南北族群,在元朝成为南北大一统的华夏民族。如果按照这些的分法,华夏民族只有河南中原是华夏正宗,其余都被排除在外了。


窝阔台打俄罗斯的莫斯科,打下来容易,但他怎么守住统治长达四百年的呢?


答:首先说明一下,你说的俄罗斯的莫斯科,应该是指存在于1283年—1547年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国,属于成吉思汗蒙古王朝四大汗国的钦查汗国。“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是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和他的后裔建立的国家,而不是窝阔台;察合台汗国则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极其后裔建立的国家;窝阔台汗国则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极其后裔建立的国家。所以钦查汗国应该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和他的次子拔都在第一、第二次西征中建立并且逐步扩大的汗国。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于1229在漠北即位,他需要靠建立战功来树立新汗王的权威,所以发动第二次西征又叫长子西征。第一次西征带领蒙古骑兵席卷南俄钦查草原和东欧的统帅是哲别和速不台,第二次西征进入南俄的统帅是拔都。拔都及其后裔建立的钦查汗国(1219年--1502年)存在不到三百年。1243年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的,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成为斡罗思各个公国的宗主国。

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

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拔都西征后,他的13个兄弟(包括斡儿答)都得到了分封,各大万户们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并且各自为政,于是,大汗的中央集权越来越微弱。先后分裂成了花剌子模、克里木汗国、保加尔、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多个汗国,大汗只剩下了中央直属的大帐汗国。接下来,大帐汗国又打输了和莫斯科公国的关键一仗,蒙古人从此结束对俄罗斯人的统治。

1502年(明朝孝宗时期),大帐汗国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彻底灭亡。钦察汗国利用俄罗斯大公们的矛盾,牢牢控制着俄罗斯各城邦,但是俄罗斯却在这个时候诞生了一位关键人物——伊凡大帝,这个人居然将四分五裂的俄罗斯逐渐统一,并最终吞并了原钦察汗国分裂出去的所有汗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前身),伊凡大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一世。


元朝的娱乐活动都有哪些?


因为元朝民族很多,如果从蒙古人来说,娱乐活动呢主要就是围猎。就是打猎,就像今天在坝上的木兰围场,就是清朝的围猎场。但蒙元时是在上都,在一个比较大的地区,有森林有养的或者是野生的动物,他们进行围猎,去追捕这些动物。围猎,在蒙古族既是游戏也是练兵,是他们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娱乐活动。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么回事?


《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一般称为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游记。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依据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的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元朝时真的把人分为九等吗?教师真的比妓女地位还低吗?


答:这个说法出自南宋遗民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还有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两说皆是宋末遗民笔记所书的愤激之语,表达儒者对于元朝统治者不尊重儒者的愤怒。并无其他史料辅证的确是元朝的制度,也不可视作普遍性情况。

元朝主要是四等人制度,第一等蒙古人,所有的正职高位都必须由蒙古人担任。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吐蕃僧人,担任高位副职。第三等是北方汉人,指当时汉化的辽、金人或北方汉人。第四等是南宋江南人。这是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也是导致元朝短命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继承元朝向外扩张,征服世界的精神,为什么后面的朝代都没有那种很强的征服欲望呢?

 

朱元璋是属于比较地道地受农耕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他跟我们在《2小时通晓元文化》第一节里边讲的蒙古人的价值取向很不一样。

农耕文化安土重迁,一般来说主要就稳定在一土地的范围上。而游牧民族他们不大一样,他们有视天下财物如同猎物的天性,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是有星空的天有草的地皮,从日出到日落都是他们的降服之地”。所以这两个族群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以至于朱元璋没有那么强烈的征服欲望。

 

为什么元朝每个皇帝都很短命,在位时间都不长?


答:元朝十一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惠宗(元顺帝)一个在位35年,一个在位36年外,其余在位的时间都不长。中等年限的除元成宗铁木耳(1265-1307)在位13年,去世时42岁,元仁宗(1285-1320)1311年即位,在位10年外,其他在位的都在四、五年到8个月或者一个月不等。

原因在我们《2小时通晓元文化》第三节中做了说明。首先,蒙古王朝的汗位继承习惯,是“幼子守产”的继承原则,其他儿子成人以后分家独立,最小的儿子不离开家庭,管理并继承父母的家产,赋予幼子继承的优先权。但身为大汗应当有丰富的战争阅历、具备平衡各方的政治素养和个人威望,年长的儿子更有优势。蒙古游牧国家的汗位继承问题,一直在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原则冲突和困扰之中。所以汗位继承一直纷争不断。不像汉族政权,明确规定了嫡长子即位的制度。

第二,大蒙古国时期,幼子守产和长子即位的中元朝没有一个明确的即位顺序的制度。建立元朝以后,汗位在兄弟叔侄之间轮换,虽然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承”,但是权利一当到手就不想放弃,所以引发了很多兄弟叔侄之间为汗位杀戮不息的征战。在第九节里我们有过讲述。翻开元史,差不多每个皇帝的即位都是血流成河。

  蒙古人没有嫡长子即位之类的规矩,直接导致了最高统治层内部的矛盾与不安定,使得在位的皇帝很有可能因为某个诸侯王的造反,而被推下皇位。这是元朝大多数皇帝在为年限都很短的最主要原因。凡是想要夺大元朝皇帝位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很多的造反理由、借口,而漠北的蒙古本土很有可能会支持这种造反。元史百年,不乏这样的事。

    第三、元朝的丞相权力极大,完全有能力行废立之事。主弱臣强,后果如何不言自明。

 

元朝南北方的人们都吃什么呀?


这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有一本书是叫《元朝生活史》,是社科院的一位学者写的,里边写了他们吃什么。


实际上吃什么还是跟不同的族群有关系。根据记载蒙古人是食肉饮乳:就是吃肉,喝马奶子酒,后来也喝烧酒。而色目人呢,他们的习惯跟蒙古人有相近的地方,但是他们跟今天的西域人也有相同的地方。除了面食以外,他们喜欢非常非常甜的甜食,喜欢喝葡萄酒。当时的汉族人或者叫做汉人,他们主要是吃米,有着“粒食文化”。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