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破除误区02:为什么说听京剧唱词“听不懂”?

00:00
12:0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王烜

王烜

我敢说,你敢听吗
关注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237
人生需要嗜好,爱好京剧的感觉是影视、话剧所不可比拟的,她将会成为你一生中忠实的朋友,有嗜好的人生不空虚。
咣咣十日谈
68
针对文化现象、热点事件、名人轶事展开,揭秘内幕、戳破谎言、带给你全新的视角。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今天这节课咱要解决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初听京剧,如果没有字幕根本听不懂唱得是什么,这个痛点怎么解决?


我来现身说法,第一次听《甘露寺》里面那句“还有诸葛用计谋”,我听着怎么都像“还有猪脚用酱油”。这可真是他说前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大裤衩子搭肩膀:哪也不挨哪。


京剧听不懂是语言的问题,口音决定的。北京是京剧发源地,可京剧采取的不是北京元素。中国戏曲各个剧种的区分度就在语言,京剧使用的湖广音,就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方言。听京剧最省力的就是湖北人,相当于他们的家乡戏。


这种由湖广音决定的吐字方法就叫上口,所有你听不懂的都是上口字。比如:贼念ze,鞋念xiai,和念huo,白念bo,都是湖北方言。你问问武汉的朋友汉正街怎么说,和京剧的念法一模一样。


最典型的就是南方话没有后鼻音,所有后鼻音的字京剧全唱前鼻音。就是eng、ong这类变成en、un,城要年chen,吃要念qi,应要念yin。从韵学上说,京剧把庚青韵变成了壬辰韵。


只有音还不足以唱戏,还需要有韵。京剧采用的是和大多数大剧种,昆曲、梆子都相同的中州韵。中州指的是河南,中原地区吗,特别是以开封为中心的音调。湖广音产生了上口字,中州韵带来的就是尖团字。总结说,听不懂京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湖广音、中州韵。


那啥玩意儿又叫尖团字呢?就是兹此斯和知吃师的区别。凡是用舌尖从牙齿间发音的叫尖字,用舌尖抵住上颚发音的叫团字。比如新旧的新,就是团字,和我们普通话一样。而心脏的心就是尖字,要读sin。还有像宝剑的剑是团字,弓箭的箭就是尖字。装卸的卸是团字,感谢的谢是尖字……


说到这你恐怕已经头大,那怎么区分哪些是尖字,哪些是团字呢?很抱歉,这个玩意儿没有办法找出规律,如果你是河南人,或者临近河南的河北人,这就不需要学,说你老家话自然分清了。


不论是上口字,还是尖团字,都是京剧独有的说法,其中的道理、规律至今没有总结出公式。有的朋友一定会说,这也太麻烦了,干嘛非得用,全说普通话不玩了吗?废除了这种说法,京剧的特性也就完全没有了,您何必再听京剧,大可以去听评戏,或者看话剧,这就超出正常讨论的范畴了。


如何克服这种障碍,其实今天的技术已经大大扫平了道路,不论是电视、网络、CD、DVD都有唱词字幕,剧场两侧也配有电子字幕条,借助这些手段,听京剧的语言障碍完全可以克服。当然,作为合格的京剧观众,还是要摆脱这些外在援助,自己也能听懂,那怎么办?唯一的的办法就是交给时间解决。


喜欢K歌的朋友可以唱粤语歌,日语歌,英文歌,这些语言障碍怎么解决的?听多了就会了,听京剧也是如此。时间够了,到达临界点,量变必然产生质变。而且平心而论,不管湖北话,还是河南话都算比较好懂的,比广东话、福建话简单太多了,湖北话属于北方语系。坚持就是胜利,每天听上一段,只要用心品味,用不了太久,什么上口、尖团,这里边的门道您自己就全摸出来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课程最后,我来和大家实例拆解一下。以《洪洋洞》这出戏杨六郎第一段唱为例。这段一共只有四句,我用京剧的规律把他念出来,您听一听哪些是上口字、哪些是尖字。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我也曾征服了塞北西东。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


怎么样,找着点感觉没有?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下,由戏曲学院曹宇演唱的《洪洋洞》。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594
8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