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川 -《你在哪个星球?(demo)》

00:00
04:49
听完整版
大家都在听
汉斯·格拉夫《杜蒂耶·管弦乐作品辑》
汉斯·格拉夫《杜蒂耶·管弦乐作品辑》
这张专辑是汉斯·格拉夫指挥波尔多-阿基坦大区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亨利·杜蒂耶的三部管弦乐作品。汉斯·格拉夫执掌波尔多-阿基坦大区国家交响乐团长达6年,他与作曲家亨利·杜蒂耶一起合作,录制了全部管弦乐作品,是这些作品的权威诠释。 亨利·杜蒂耶(Henri Dutilleux,1916年1月22日-2013年5月22日)法国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在当今国际乐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作曲家中少有的既能被同行认可,又能被听众接受和赞赏的作曲家。 杜蒂耶生于法国曼恩-卢瓦尔省昂热,是一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音乐当代作曲家。他的作品既类似拉威尔、德彪西和鲁塞尔的风格,又有独自创作的风格融合两者,还使用序列音乐以及无调音乐来写作。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具有重要影响。 杜蒂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的法国传统,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来自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但他一向拒绝被归类到任何流派之中。杜蒂耶对于序列音乐的态度比较中庸,有时会吸取一部分技法到自己的作品,但有时也会指责部分序列主义者中的极端与偏执。事实上,杜蒂耶更多地是将早期作曲家的传统和二战后的那些新颖的作曲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东西。比如,他发明了一种“反向变奏曲”,其中主题不被直接呈示出来,而会在几次试探性的变奏后才被完整,缓慢地呈示。又比如,他从来不抗拒掺杂入一些爵士音乐的元素——除了常常使用切分音,我们还可以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听到低音贝斯的沉重拨弦,他甚至表示过自己异常钟爱如莎拉·沃恩那样的爵士女伶和其他一些法国香颂歌手。 杜蒂耶的音乐受到过文学和艺术的诸多影响,比如梵高的画作,波德莱尔的诗篇和普鲁斯特的小说等等,特别是其中涉及到“记忆和时间”的段落。他的曾祖父康斯坦德就曾经是一名画家,和伟大的德拉克洛瓦及柯罗都是朋友,而他的外公尤利安.科斯祖尔是一名管风琴家,与作曲家福雷交往密切。杜蒂耶至今保留着家族的传统,与许多艺术家交朋友。 在对待自己的音乐时,杜蒂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至今只允许自己的一小部分作品出版,即便是那些已经出版了的乐谱,他都会修订和调整多次,以达到心目的理想境界。因此,至今可以购得的录音:两首交响曲、大提琴、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星夜》和《变化重复》等更是一再淬炼后的典范之作,经得起时间的挑剔。
--
14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而制作巴洛克音乐专辑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从汗牛充栋的作品中选出合适的曲目。在妮寇拉·本内德蒂看来,如果要纪念十八世纪音乐,那一定少不了维瓦尔第的作品,这位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超过500首小提琴协奏曲。“你真的要听好多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我热爱维瓦尔第,为了准备这张专辑,我听了几百首他写作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为妮寇拉·本内德蒂伴奏的是英国最优秀的古乐器演奏家组成的精英队伍,包括来自启蒙时代交响乐团的卡蒂·德布雷采尼与马太·特鲁斯科特、负责低音部的著名鲁特琴演奏家伊丽莎白·肯尼与羽管鍵琴演奏家史蒂文·迪瓦恩,这些音乐家们为作品的织体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与他们一起演奏让我获益匪浅。”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他们把自己与各个团体合作的经验带进了这张专辑。”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合作体验必将汇集成一张各种音乐理念交汇碰撞、精彩纷呈的专辑。
--
11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罗兰·多加雷与阿连·隆巴德指挥的法国波尔多阿奎丁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罗兰·多加雷的演奏孤傲激扬、缠绵温柔、滑爽舒畅、无比优美,将这两部旷世之作表现得高贵儒雅、令人着迷。出色的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明亮的琴声、甜美的音色尽收其中,令人激赏。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实质上,此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肖松《音诗》作品25,作于1896年,是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曲创作灵感来自屠格涅夫一篇小说中,一位少女被梦中一把有魔力的小提琴诱惑的故事,表达肖松内心世界的一种不容易捉摸和近于病态的压抑之感。被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评价为:“洋溢着作曲家高超的技巧和灵感。”《音诗》非常富于诗意,同时又具有一些戏剧性因素,乐曲的结构稳妥合理,毫无冗长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过细的设计和特别精心的技艺。轻度的伤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热情,含蓄,雅致,笔法之极度精练——所有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这首乐曲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其中所表达的热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谨慎和含蓄中带点激动的柔情。
365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