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背景音乐 -空灵空旷置身于宇宙之中_寂静/回忆/梦想

00:00
08:33
大家都在听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2)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四部钢琴奏鸣曲。 《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作于1781-1783年。此曲因在巴黎期间创作,有法国风味。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在第一主题后,接着是属调的第二主题,呈示部最后以4小节尾奏收束。发展部类似插句形式,转调频繁,再现部照原型再现。第二乐章,如歌似的行板,F大调,二段体。优美的主题呈示,又反复后进入下一部分,这一部分也加以反复,接着第二部分变为F小调,有对照性的优美情调。这一段也作2次反复,然后再现F大调的主题。第三乐章,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在轻快的第一主题后,经过经过句,以属调表现第二主题,以小尾奏结束呈示部。然后夹着像第一乐章一样自由的发展部,进行至再现部,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出现后,以尾奏作终结。 《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作于1788年。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极单纯,音阶性的经过句后,以属调表现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与《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儿乎相同。在左手与右手交互奏出分散和弦音型后,为呈示部尾声。发展部承接呈示部尾声音型,a小调两手交互发展。再现部以F大调再现第一主题,C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三段体。在阿尔贝提低音下奏出主题,变奏后以D大调像是主题衍生出的旋律。再经过主要主题的变奏后,以g小调经降B大调至c小调、g小调转调,引导七题再现后,进入尾奏而结尾。第三乐章,小快板的回旋曲,C大调。回旋主题呈示后,第一插句为G大调,来自主题的8分音符音型,第二插句为a小调。主题作第三次呈示后,以8分音符的音群构成的尾奏结束。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K309,作于1777年。此曲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写作。 《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K279,作于1774年。1772年春,莫扎特第三次自意大利旅行回来,又去维也纳。此曲当时是为大键琴而作。
42
12
布伦德尔《海顿·11部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海顿·11部钢琴奏鸣曲》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演奏海顿的11部《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今年他已是78岁的老人,如果按这样的年岁和他的艺术成就,真应该列人“硕果仅存’之辈了。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属于成熟与创新并存的一类。他一方面继承了德奥体系的传统,忠于原作、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一方面又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他的演奏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对作品的诠释深刻完美,被认为是当今最为学者化的一位钢琴家。 海顿是著名的高产古典作曲大师,除了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海顿被誉为“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之父”)以及歌剧、清唱剧、弥撒等作品以外,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应该属于他最重要的一类创作了。其中,83首弦乐四重奏和52首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从创作年代和总体风格来看,应该属于古钢琴奏鸣曲之列。海顿所创作的古钢琴奏鸣曲,其总数至今仍无法确定。在旧全集中共有52部,经乔治·费德尔(Georg Feder)核定的海顿研究所(Jeseph Haydn-Institut, Koln)的新全集中,共有54部。而兰顿(Christa Landon)核定出的,则达到62部之多,不过有音乐史专家认为,这些版本中包含了伪作,又因有些作品的乐谱散佚,无法确定真伪。 尽管如此,海顿的这些钢琴奏鸣曲作品,经过当代钢琴大师的诠释,仍然是非常值得聆赏和收藏的珍品。海顿写作这些作品的时间,是从1761年直到1794年。甚至有记载说,直到生命的最后10年,海顿仍在创作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让人看到他作为一位作曲家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进步,而在海顿的其他作品中,并没有如此明显的风格变化。 布伦德尔的这款套碟,涵盖了海顿在中后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因而它们既具有代表性,更具有学习欣赏价值。
103
32
朱利安·布里姆《古典吉他极品典藏》
朱利安·布里姆《古典吉他极品典藏》
这张专辑是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的演奏录音精选,除了维瓦尔第、多兰和卡廷的4部作品外,均为西班牙和巴西作曲家的知名吉他作品。涵盖了布里姆自1959至1983年的唱片中的经典曲目,可以让你饱览大师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沧桑与辉煌。 值得一提的作品有:法拉的《磨坊主之舞》,热烈而富有感染力的扫弦使它成为一首非常流行的曲目。泰勒加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是脍制人口的小品,梦幻般的颤音对于布里姆来说简直是游刃有余。对吉他有革命性贡献的维拉-罗伯斯,其前奏曲深沉而带有大提琴的色彩。伊萨克·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题材作品是无数演奏家的保留曲目,甜美的《塞维丽亚》、激越的《阿斯图里亚斯》、明亮的《格拉那达》、辗转的《科尔多巴》,展现了西班牙各地的迷人风情。与伊萨克·阿尔贝尼兹同为钢琴家的恩里克·格拉那多斯,其作品也同样被改编为吉他曲,《西班牙组曲》的魅力长盛不衰。 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埃金·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这个版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杰出的几个版本之一。在约翰·伊里奥特·加迪那才华横溢的指挥棒下,布里姆与蒙托维尔第管弦乐团配合得天衣无缝,将这部协奏曲演绎得令听众如醉如痴。第一乐章的小快板从容不迫,铺陈得体又显豪情满胸。第二乐章柔板须在安静的氛围以中等偏大的音量放出。淙淙的琶音如思绪潺潺,令人柔肠百转。随着情绪逐渐热烈,忧郁被豪迈的情怀遣散,直至回肠荡气的三组扫弦,把内心的担忧和阴沉一扫而光。第三乐章把紧绷的感觉释放,明朗的音乐已经没有了第一乐章中对前途未卜的疑虑,吉他在柔和的弦乐衬托下,静静地结束全曲。
147
3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