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小爱Bekzada专辑

他叫小爱Bekzada专辑

主播:
来自哈萨克族的快乐少年带来的音乐新专
节目(2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大家都在听
安娜·莫芙《RCA演唱专辑全集》
安娜·莫芙《RCA演唱专辑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为了纪念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芙逝世十周年而特别发行的限量版本,收录了她1960-1974年间在RCA唱片公司演唱录音,其中包含了四张首度发行CD的专辑。合辑采用的所有模拟母带均以24位/96kHz的技术加以数字化重新处理,效果更胜以往,是回味当代名演的最好选择。 在这套合辑中,安娜·莫芙与多位歌手合作,包含上个世代的男高音代表人物史帝法诺、贝冈吉与克劳斯。参与的指挥更包括莱布维兹、塞拉芬、史托科夫斯基、马格等。 安娜·莫芙(Anna Moffo,1932年6月27日-2006年3月11日)美国歌唱家,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有意大利血统。1950-60年代活跃于乐坛,因其歌声与美貌而受欢迎。好莱坞曾有意请她拍电影,但因母亲有意让她当修女而拒绝。1955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罗马的圣奇西利亚音乐院求学。二十三岁挑战《蝴蝶夫人》一角,让她一夕成名。之后她饰唱《法斯塔夫》与《梦游女》的女主角,结果吸引卡拉扬,邀请她到萨尔兹堡音乐节合作《法斯塔夫》以及此剧的唱片录音。而卡拉丝演唱的《波西米亚人》,也指定由她唱对手角色穆赛塔。当时的她可说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1957年莫芙与RCA制作人马里欧·兰夫蓝基结婚。1959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茶花女》之薇奥丽塔一角大获成功,并因此与剧团展开长期合作,而当1976年她退休时,也是选择此角色告别舞台。1960-1973年之间,在意大利当地的电视台担任主播,被选为意大利最美丽的10位女性之一。除了歌剧,她也演唱清歌剧与艺术歌曲,曾拍过四部电影。 莫芙的歌声柔和恬淡、用情真挚、细腻而温柔,对于乐曲中的抒情性控制得宜,由内而外散发出典雅高贵的气息。与戏剧性的作品相比,她更适合演唱抒情的作品。莫芙的嗓音低沉丰满、优雅,线条明晰匀称。虽然音量不大,但音色温暖而丰富,有着柔和的色彩和天鹅绒般舒适的低音区。她敏捷的花腔技术使她能胜任露契亚这样的高难度唱段。她与男高图克和男中音梅里尔合作演出的《茶花女》以她赋予主人公细腻感伤的演绎至今仍为人们称道。莫芙演唱的音质纯净清脆,线条明晰匀称,音量不大,却充盈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2
158
阿妮雅·多尔夫曼《RCA录音全集》
阿妮雅·多尔夫曼《RCA录音全集》
这套9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阿妮雅·多尔夫曼1939年至1959年间在RCA Victor唱片公司发行的全部专辑。2017年Sony公司采用24位、192kHz技术,将原始模拟母带进行数码转制,声音效果非常理想,而且使用原版LP封面制作CD封面,历史感十足。合辑收录了阿妮雅·多尔夫曼与托斯卡尼尼的合作,包括1939年录制的罕见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和1945年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曲目方面,涵盖了不多的几位作曲家:贝多芬、肖邦、格里格、梅诺蒂(只有一个中型作品)、门德尔松、舒曼、柴科夫斯基。可以看出,多尔夫曼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舒曼,她演奏的舒曼作品,拥有所有的技巧、诠释、音乐性、权威性。她演奏的门德尔松《无词歌》、柴科夫斯基《为年轻人而作》和《季节》都非常好,但缺乏一点点创新与新鲜感。 阿妮雅·多尔夫曼(Ania Dorfmann,1899年7月9日-1984年4月21日),俄罗斯裔美国钢琴家和教师,曾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是托斯卡尼尼时代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中的第一位。阿妮雅·多尔夫曼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最受尊敬的钢琴老师之一。这套合辑的发行,使她作为一名唱片演奏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多尔夫曼是第一位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女性钢琴独奏者,他们194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具有历史意义,这标志着这位钢琴家与RCA唱片合作的开始。
12
145
加琳·威尔森《贝多芬、舒曼·大提琴作品》
加琳·威尔森《贝多芬、舒曼·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荷兰大提琴家加琳·威尔森与钢琴家希尔克·阿文豪斯合作,演奏贝多芬、舒曼的大提琴作品。 贝多芬《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此曲的结构极其自由,是从头到尾连续演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此曲时而表达抑郁、时而表达苦笑、时而又表达幽默,被认为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开端。 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此曲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手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贝多芬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出色的一部。 舒曼《三首幻想小品》作品73,作于1849年。此曲是舒曼为数不多的管乐作品之一,原是为A调单簧管与钢琴而作,后被改编为大提琴的演奏版本,足以见其流传度之广。或许是因为舒曼的浪漫主义情怀赋予了这部作品特有的抒情性与歌唱性,使其以与众不同的风格在大提琴的作品序列中独树一帜。舒曼的作品并不以技巧性见长,如歌般的旋律和如诗般的意境才是人们喜爱其音乐的原因。 舒曼《五首民谣小品》作品102,作于1849年。此曲是舒曼为大提琴家格拉包所写的小品集,充满如诗般语调的美感。从标题民谣的字眼可以了解到作品含有民谣的素材。但使用民谣元素并非重点,民谣的字眼,衬托出简单中带有极大情绪起伏,此处的民谣风是舒曼追求纯粹的人性的渴望,以及对1849年爆发战争及政治上的动荡,所展现的一种国家情怀的影射。
125
13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而制作巴洛克音乐专辑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从汗牛充栋的作品中选出合适的曲目。在妮寇拉·本内德蒂看来,如果要纪念十八世纪音乐,那一定少不了维瓦尔第的作品,这位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超过500首小提琴协奏曲。“你真的要听好多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我热爱维瓦尔第,为了准备这张专辑,我听了几百首他写作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为妮寇拉·本内德蒂伴奏的是英国最优秀的古乐器演奏家组成的精英队伍,包括来自启蒙时代交响乐团的卡蒂·德布雷采尼与马太·特鲁斯科特、负责低音部的著名鲁特琴演奏家伊丽莎白·肯尼与羽管鍵琴演奏家史蒂文·迪瓦恩,这些音乐家们为作品的织体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与他们一起演奏让我获益匪浅。”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他们把自己与各个团体合作的经验带进了这张专辑。”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合作体验必将汇集成一张各种音乐理念交汇碰撞、精彩纷呈的专辑。
--
11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这张专辑是荷兰著名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他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可惜自在阿姆斯特丹就任后,就疾病缠身,最终在一次排练中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去世。同样担任指挥家的儿子曾指出,拜农的指挥态度与其说是诠释,倒不如说是了解音乐本身,只有直接掌握音乐的内在动机,才能将音乐的精神直接传达给听者。指挥大师爱德华·范·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显然范·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
14
约翰·威廉姆斯《演奏巴赫作品》
约翰·威廉姆斯《演奏巴赫作品》
这套4CD合辑收录了约翰·威廉姆斯演奏巴赫作品的吉他改编版本,包括鲁特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组曲、奏鸣曲、三重奏鸣曲、意大利协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1941年4月24日-)澳大利亚吉他演奏家。他是当今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吉他演奏大师,也是当代最重要的吉他演奏家之一。在当今国际乐坛上,约翰·威廉姆斯是最具有才华并享有盛誉的吉他大师之一,他通过多张畅销专辑,以及精彩的现场演出,使得古典吉他受到了现代观众的喜爱。威廉姆斯在年轻的时候被人称为是“吉他王子”,之后,人们称呼他为“吉他之王”。从初学吉他到“吉他王子”再到“吉他之王”,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威廉姆斯的人生轨迹,也可以了解古典吉他的发展历程。 约翰·威廉姆斯于194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从小就开始学琴,当回顾最初的学琴经历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叫苦连天的无限感慨,也没有泪眼朦胧的忆苦思甜,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父亲教得好,自己很幸运”。威廉姆斯17岁时举行了他的首场职业性演出,随即引起轰动,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吉他演奏家的职业生涯。对于一位吉他演奏家而言,手中的吉他至关重要,威廉姆斯多年来习惯使用制作家斯莫尔曼制作的吉他,他觉得斯莫尔曼的吉他,给了他很多的艺术灵感。 约翰·威廉姆斯说,弹奏斯莫尔曼制作的吉他,就像和一个人谈话一样,能不断的接收到信息反馈,手中的吉他会给你灵感,鼓励你演奏的更好。威廉姆斯在故乡澳大利亚接受到了最初的音乐教育,也是在这儿,他得到了最为称心如意的吉他。虽然威廉姆斯在十几岁时就离开了澳大利亚,但是,他和故乡的音乐情缘,却一直在延续着。 在约翰·威廉姆斯的吉他演奏生涯中,除了父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之外,有两位吉他大师也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位是杨戈·赖因哈特,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塞戈维亚。塞戈维亚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他丰富了吉他的曲目,并提高了吉他在乐器中的地位,塞戈维亚被称为“吉他皇帝”。在少年时期,威廉姆斯就受到这位“吉他皇帝”的赏识,并得到他很多的帮助。
32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