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发刊词|换一双眼睛看中国,换一种视角读历史

00:00
09:58
主播信息
后浪学堂

后浪学堂

后浪,用阅读定义时间。
关注
央美名师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
370
彩陶纹样、西水坡的龙虎蚌塑、良渚玉器……带你领略从先秦到近代的中国艺术变迁之路。
给父母的儿童健康管理课
41
蒋竞雄 博士 国家儿童健康成长发育著名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瑞典国际营养学硕士 30年临床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肥胖干预专家 参与/负责卫生部、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多项研究课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专业委员 “中国婴幼儿营养卓越成就奖”、“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 畅销书《长高不再是梦想》作者 5大成长模块:全面解决儿童成长最突出的五大问题 1—14岁关键期:专注儿童最关键成长期 学到就可以用到:30个具体拿走就用的成长方案
安徒生获奖作品苏珊娜魔幻童书系列
26
德国国宝级插画家,2016年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苏珊娜·贝尔纳作品畅销二十年的德国经典绘本童话书。真正从孩子的视角与内心出发的故事,展现德国儿童文学充满幻想的另一面。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小峰,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欢迎收听我主讲的中国艺术史。


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不过我们听过的各种故事里,关于艺术的故事似乎是最少的。我们这门课要讲的,就是“中国艺术的故事”,而且是真实的故事。


虚构的故事有时也很妙,神笔马良,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个故事是关于艺术怎样创造和改造美好世界。不过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新中国的现代作家在1955年才写出来的呢?


  • 《神笔》动画片中作画的马良

小学课本上,我们学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完全是我们自己生造出来的?虚构的艺术的故事,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憧憬和想象,但是不明就里的杜撰,也折射出理解艺术的难度。大家记得小学课本里还有一个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其实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杜撰的,可是被我们当成了真事,有多少人知道元代画家王冕根本不是放牛娃,根本不会用红红绿绿的颜色画荷花,而是以画墨梅在艺术史中永垂不朽呢?虚构的艺术的故事,想必体现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可是,如果不去了解艺术的真正的故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知识系统也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 王冕《墨梅图》轴 纸本墨笔 67.7x25.9cm ,上海博物馆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都是文化的产物。历史与文化,既是抽象的文献记载,也是切实可感的物品——尤其是艺术品。艺术的存在方式,一个是视觉,一个是物质。所以,接触中国的艺术,就是认识中国的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从而换了一种视角去认识我们自己。


这些年,我目睹了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人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如山洪爆发般的增长。大家应该也有切身的体会。博物馆、美术馆雨后春笋,成为每个城市的名片;艺术品市场一片繁荣;我身边的许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视觉艺术的教育;许多风靡一时的电影电视剧,比拼的东西也包括艺术和艺术史元素的运用。流行文化里,有个说法叫“无图无真相”,我们现在是个和眼球有关的视觉时代,没有图、没有艺术的生活,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够坚持下来。


真正进入艺术的世界,不仅需要兴趣,还需要些勇气和胆量——艺术的故事什么都有,有神话,有传奇,有爱情,也有怨恨,有伤感,有离别,还有疾病,恐怖、死亡。不相信吗?在中国艺术中,墓葬艺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类型,下到地下的古墓里,在其中体验艺术的力量,常常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有一种莫名的肃杀之感,似乎看到了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当你站在一幅元代的唐卡面前,那些泛着诡异的蓝绿色、戴着骷髅串珠的密教大神,无不让我们感到从肉体到心灵的震颤。观看和欣赏艺术的胆识,其实也意味着一颗敏感的心灵。艺术需要敏感的心,同样,艺术也能培养出敏感的心。


  • (元)大威德金刚曼陀罗1330-1332年丝体


  • (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冊页本设色心276.3厘米,大都会艺术博物7


也体会不到为什么一幅中国的古画不能直接看到,而是需要用手“打开”的。中国的艺术还需要去“听”,“琴棋书画”自古就被称作“四艺”。而如果你想知道那些青铜的乐器为什么会被当作最重要的艺术品,最好去听一听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1957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送了用一套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才是这类艺术品的价值所在。鼻子和嗅觉,有时候也需要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使用。比如当你去欣赏那些和“香”有关的艺术品——香饼、香囊、香具的时候。最后,也不要忽视舌头和味觉。舌尖上的中国,也包括艺术品——上古的青铜器中,“鼎”其实就是用来烹调食物的。中国古代艺术中,还有数量极大的茶具和酒具。一付建窑的茶盏,只有在茶汤的滋润中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的数千年之中,唯有作为艺术品的各种东西留了下来。从秦始皇开始,古代的君王就渴望达到永生。他们试过了各种方式,但从没有逃离过死亡。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展厅里,那精心防腐的女墓主人的容颜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凝视良久,但马王堆帛画前却挤满了欣赏的人群。北宋的张择端空留一个名姓,唯有《清明上河图》穿越近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艺术,才是一种真正的永生之路。东西虽小,却凝结了大历史。



  • 清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

理解中国艺术,当然需要方法。不过不要担心,我不会在这门课里讲那些精深的理论。学习艺术史,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是因为,它试图理性地捕捉人类最难以捉摸的感性行为。简单则是因为它几乎没什么门槛,只要带上我们的眼睛就行。在不少人看来,中国艺术史等同于名作大串联,或者古董大串烧。这并没有问题,但并不够。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和体会一种艺术的思考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感官,来进行自由和自主的观察,并且在观察中不断提出问题,学会来享受观察的快感和思考的愉悦。我相信,中国的艺术,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这次课程的每一次课都会从具体的艺术品解读出发,但每一次都会围绕一个艺术史现象或艺术史问题,从而组成一个中国艺术史的大脉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通往中国艺术精髓的路。我还希望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研究融入课中。很多研究都不是定论,但却完美体现出艺术带给人们的启示。这门课还综合吸收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史研究,尤其是美国学者杜朴和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我推荐大家搭配这本书学习课程。  

艺术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承载了我们的人生和理想。学习中国艺术史,每个人所获得的东西也许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并希望,我们都能借助中国艺术之眼,来重新看到中国的人,看到中国的山川地理,看到中国的动植花草。愿我们都做一个有趣的人,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


  • 《清明上河图》中,旅馆里苦读的人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中国经典故事:老残游记|清朝风情民俗
中国经典故事:老残游记|清朝风情民俗
古典小说之精华 传统文化之瑰宝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展现了中国智慧独立女性魅力 烘托出山东社会生活面貌 一盘馒头,一壶酒,一品茶 带我们走进《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小说的第一回便以医治黄大户浑身溃烂的奇病暗示了治理黄河水患一事,点明了本书作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对于现实的高度介入。这种对现实的介入不是一个普通郎中力所能及之事,而是源于老残“侠”的身份。侠是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人人向往与尊敬的角色。 你知道贪官害人,可曾听闻清官竟然更害人?原文独辟蹊径,以不同的视角分析当时政治,故事情节起伏迭宕,环环相扣,堪称书坛一部力作。 本专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部经典巨著完美展现,极具代入感的讲述让大家身临晚清风云,体会当时社会的风情民俗,感受主人公老残的侠义之心,更能欣赏到芸娘、玙姑、逸云等优秀女性,她们以言、以识、以行、以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示。
151
3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