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
186

匈奴的子孙

雪漠新作,首部非虚构作品, 90篇人文札记,140幅实地摄影, 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脉动,追寻故乡热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 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 你也许游遍世界,却从未读懂西部。 人的一生中,起码要到沙漠里走一趟。 跟随大地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与雪漠一起,再回大漠——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滚烫的心留住故乡的容颜。
节目(10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作家雪漠

作家雪漠

读书铸就信仰,文化照亮人生!
关注
西夏咒
111
《西夏咒》是作家雪漠的“灵魂三部曲”之一,是作者在“大漠三部曲”之后着意突破自己的力作。作品通过对从西夏神秘岩窟金刚亥母洞里发掘出的历史秘籍的解读和演绎,展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西部人文景观。金刚家和明王家为水源而进行的诸多争斗,琼、雪羽儿、阿甲等人物不同的精神求索,神秘莫测的西夏与老山,虚虚实实的梦境与呓语,构成了先锋魔幻又充满形而上色彩的文化隐喻和生命寓言。 作者:雪漠 播者:申振柱
无死的金刚心
150
《无死的金刚心》是“灵魂三部曲”中的重要著作,琼波浪觉,是来自藏区的瑜伽士,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父亲的地位,身份显赫,但是在小说的开头,便记叙了琼波浪觉对父亲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他决定离开藏区,寻找自己的终极信仰。变卖了家产,置换了黄金,琼波浪觉和班马郎从藏区一路向西,进入尼泊尔。在这里,他遇到了退位女神——莎尔娃蒂,两个人坠入爱河。莎尔娃蒂富可敌国,如果琼波浪觉选择留下,那将是一种富足、尊贵的生活,但是他*终选择继续西行,继续寻觅,留下莎尔娃蒂苦苦等待。 作者:雪漠 播者:申振柱
西夏的苍狼
47
《西夏的苍狼》是作家雪漠“灵魂三部曲”之一,小说写了两位主人公的两种追寻:其一为南方女子紫晓寻找西夏远古神獒的后裔“苍狼”,进而追寻西部黑歌手的生命旅程;其二则为黑歌手始终不渝地对永恒的灵魂追寻。两种追寻起而各异,进而相遇、交错,终而互文,不仅在形而下的层面展示出世间百态。 作者:雪漠 播者:申振柱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有声中国通史
有声中国通史
世界上有四大古文明(普遍言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还有中国。这其中我中华文明非最古老,却是唯一延续至今,因而不用冠以“古”字之文明。 中华民族拥有世界上最悠久之文明史,这是我等炎黄子孙骄傲与财富。但不幸者,近两百年中华文明正经历前所未有之危机,在历史长河中驶入近乎绝望之低谷。 世界格局改变,西方列强侵入之初,国人对民族之过去开始彷徨、迷惑。国势日微,进而怀疑、怨恨以致摒弃。 几十年历尽磨难与鲜血屏退外敌之后,更欲彻底粉碎五千年之过去,抹去华夏历史之痕迹。进而希望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彻底决裂,最终摆脱贫穷落后之现状迎接富裕发达之未来。 行为西化、废除汉字、拒绝继承、消灭传统,我等用尽一切自毁基石,结果却是注定之邯郸学步。 在历经无比惨痛之彻骨教训,付出不可挽回之泣血损失后,终静心明视、客观深思。终知世间万物万事未有不变,兴衰起落乃为必然。然中华民族极衰而不消、膏肓而未亡,虽为国之不祚亦显我文明力之顽强。故国民乃知习古圣先贤之智、立伍仟文明之本,我华夏无日必兴。 所庆幸者,近代虽有诸多因民族国家的困顿而失智,妄图消灭华夏民族之过去者;亦有处乱不惊、洞若观火,深知历史文化乃民族之根基进而担当传承者。 钱穆先生即为后者之代表,读罢其《阅尽沧桑,读史明智》(写于抗战时期)一文,甚感与之暗合。特引用其中两部,供诸位感受。 引一: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仅为一种凭空抽象之理想,蛮干强为,求其实现,鲁莽灭裂,于现状有破坏无改进。凡对于已往历史抱一种革命的蔑视者,此皆一切真正进步之劲敌也。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且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感情”。人最亲者父母,其次兄弟、夫妇乃至朋友。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为其所爱而奋战牺牲。人亦惟爱其所崇重,人亦惟崇重其所认识与了知。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战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今国人方蔑弃其本国已往之历史,以为无足重视;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而犹空呼爱国。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了解。 引二: 抑思之又思之,断断无一国人之相率鄙弃其一国之史,而其国其族犹可以长存于天地之间者。 有其貂前,何费尾后,省去无数心思笔墨和忧愤酸苦,幸甚幸甚。 然既有诸位前辈之作,今下何必再续?原因有三: 其一、前辈之通史,多作于战乱困苦时期,可参考资料、文物不便且不足难免缺憾。如张荫麟先生作《中国史纲》写到“可惜写此段时,殷墟的铜器,作者尚无缘寓目。兹根据他人参观(民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会所陈列者)的报告,略记二器,以见一斑。” 又如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乃是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后,写于云南昆明岩泉寺,当时之条件可想而知。 而今日之网络瀚博迅达,各地博物馆(院)如需即至,此时作通史可更完备详尽。 其二、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研究处于停滞,后经历浩劫我之文化出现断档与割裂,国史研究沉寂乏人。现值此民族中兴之时,当以见证者之目光再作国史,以告诸位先生,以传我华夏文明之史。 其三、传播要务实,要以时代为基础,方见成效。台湾大学教授台静农先生,在为《白话史记》作序时写到: 今后要使中国历史文化不专属于少数学人的知识,古书今译是最为切要的。或有人以为这样会失去原文的意味,其实不然,只要是认真的译文,不会有“嚼饭与人”之感的。 ...... 更可注意的,司马迁引《尚书》,即以今文易古语,足见我们伟大的太史公,早已这样做了。可是司马迁这一卓越的观念,并未影响了后人,直到两千年后的今日,因时代的需要,才知道古书今译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降低门槛,引人入门,进而精深,本人深以为是。因此再作有声版中国通史,旨在通过这一流行简便之方式,让更多人热爱自己民族之历史。 望我辈在五千年之历史长河中找出中华文明延绵不绝之众妙法门,获取古圣先贤璀璨光辉之深邃思想。 让我们一起将亲手丢弃之文明,点点寻回,共赴华夏中兴。 戊戌正月 写于独步堂
973
18
远征记
远征记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发生内讧,国王阿尔塔薛西斯的弟弟小居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造反,要夺取他哥哥的王位。希腊斯巴达人科立尔库斯支持小居鲁士,为他招募了一批约13000人的希腊雇佣军,雅典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色诺芬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怀着摧垮波斯帝国的心愿参加了这支军队。远征军在公元前401年从萨尔迪斯出发,萨尔迪斯位于今天土耳其马尼萨省境内。横穿小亚细亚,直抵巴比伦城下(行程2720公里)到了九月,远征军在巴比伦城北面的库纳克萨村击败了薛西斯的军队,但在这场战斗中,小居鲁士却不幸命丧沙场。失去老板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紧接着又失去了统兵将领,随后共同商议推举雅典人色诺芬为将领,并在他的带领下返回希腊。然而,这里距离希腊本土距离遥远,大约有3200公里。色诺芬为了迷惑敌人,决定不走远路,而是向北行至黑海,然后从水路返回希腊,这样既可以缩短行军路程,又可以避免沿途受到强敌的袭击。 色诺芬带领这支希腊雇佣军冒险长征,经过无数次战斗,历尽千辛万苦。有波斯帝国的腹地穿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于公元前400年2月抵达黑海南岸。后来终于撤回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这次行军来回共约6500公里,13000里。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这就是色诺芬长征记的故事。色诺芬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将自己亲身参与的这一伟大史诗性的战斗过程记录了下来。积累了丰富翔实而细致的史料。他所描写的2400年前的部队所经过的城乡村镇的风土人情,平原山岳的自然景观,长途行军的艰难险阻,多次作战时的激烈搏斗以及雇佣军的生活,心理,作战动机和作战部署等等,每个场景都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据说直接刺激了几十年后出生的亚历山大大帝,促使他展开了更为宏伟的席卷整个波斯的远征。
84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