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广播剧《国歌往事》

00:00
04:5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天目山人

天目山人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天目山人
关注
三集广播剧《老娘舅、洋娘舅》
65
全剧紧紧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创新主线,聚焦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讲述了年轻的“老娘舅”罗小青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和“洋娘舅”马吉姆发生一系列误解、矛盾,其间经受挫折与自我怀疑,最终重新审视自己,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的故事。 作品从基层调解员的角度出发,生动展现了“枫桥经验”提出60年来,绍兴儿女与时俱进,不断打造矛盾调解新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历史征程。 出品人:丁如兴 总监制:黄爱芬、魏建东 总策划:傅勇锋、王存瑞 策划:胡益平、商一兵、季志良 作曲:陈蓉 编剧:陈辉剑 导演:庆新 剧中人物:罗小青由闫萌萌演播,陈忠伟由惠龙演播,马吉姆由任杰演播, 江秀珊由张欣演播,罗志国由宣晓鸣演播,维克多由王旭峰演播, 张老板由季志良演播,参加演播的还有卢力峰、刘莉岩、商一兵、巴赫等 责任编辑:舒文、陈轲 编辑:余晓华、章期豪、金忞焘 录音制作:大河 出品单位: 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 绍兴市委网信办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广播剧《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
103
三集连续广播剧《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由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越城区委宣传部出品,越城区孙端街道办事处联合录制。 《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以孙端抗疫保卫战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切入口,依托生活原型,塑造了疫情期间火线上任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春生、从容指挥孙端抗疫的总指挥以及坚守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的医护工作者、村干部、武汉返乡人员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用广播剧的艺术形式演绎还原孙端整村隔离以及率先复工复产,最终打赢抗疫保卫战的艰难过程。广播剧有冲突、有情节、有故事,可听性强。此外,剧中融入的社戏、莲花落、水乡等绍兴元素,以及“最萌医患鞠躬照”、为抗疫因公殉职的先进典型何旭峰等绍兴抗疫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例等,会让听众感受到浓浓的绍兴地方特色。 出 品 人:冯立中 总 监 制:单滨新 总 策 划:茹福军、何国永 策 划:商一兵、王月娟、李彰、胡立钊 编 剧:陈辉剑 作 曲:于祥国 导 演:权 胜 剧中人物: 王春生由王磊演播 张咏梅由阎萌萌演播 肖海河由任杰演播 李爱群由孙卓演播 赵忠平由郝明亮演播 李仁宝由季志良演播 总指挥由严燕生演播 参加演播的还有杨墨、芒来、张欣、郭新宇、商一兵和55号棚的演员 旁 白:季志良 报 题:刘静 责任编辑:季志良、王招丽 编 辑:周婵瑾、茹学农、李晓、汪海东
散文:隐痛
20
追溯中学时代往事,心中永远的隐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471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