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_下雨_裁剪版本

00:00
02:17:0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dammy

dammy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dammy
关注
白噪音精选
430
白噪音,助眠神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这套专辑是为纪念钢琴巨匠霍洛维兹逝世25周年而发行。特别收录了世界首度发行的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霍洛维兹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早年跟随母亲与塔尔诺夫斯基学习钢琴,在基辅音乐院师事传承自安东·鲁宾斯坦一系的布鲁门菲尔德。1925年以前,霍洛维兹都在苏联各地巡回,1926年首度赴国外(柏林)演出,1928年第一次在纽约与毕勤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前,他还只是个没没无名的小子。这天以后,霍洛维兹成了轰动乐坛的青年钢琴家。他在1939年定居美国,1942年成为美国公民。霍洛维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令人深深为之着迷的魅力与气质是其他钢琴家所无法相比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霍洛维兹的唱片,但是录音时间多半集中在他定居美国之后,以及上世纪八零年代霍洛维兹晚年的顶尖杰作。为了纪念霍洛维兹逝世二十五周年,发行了这一套三张,录制时间横跨1930年到1951年间,包括第一次发行,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青年时期的霍洛维兹以精准、速度敏捷快速闻名。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八度音与轻松自如弹奏和弦的技巧被当时的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从这套唱片的早年录音可以听出,狂热而且技巧精确的演出效果不只显示出这位年轻人已经站在艺术成熟的门坎上,他对自己的诠释手法也是信心十足。
--
34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罗兰·多加雷与阿连·隆巴德指挥的法国波尔多阿奎丁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罗兰·多加雷的演奏孤傲激扬、缠绵温柔、滑爽舒畅、无比优美,将这两部旷世之作表现得高贵儒雅、令人着迷。出色的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明亮的琴声、甜美的音色尽收其中,令人激赏。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实质上,此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肖松《音诗》作品25,作于1896年,是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曲创作灵感来自屠格涅夫一篇小说中,一位少女被梦中一把有魔力的小提琴诱惑的故事,表达肖松内心世界的一种不容易捉摸和近于病态的压抑之感。被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评价为:“洋溢着作曲家高超的技巧和灵感。”《音诗》非常富于诗意,同时又具有一些戏剧性因素,乐曲的结构稳妥合理,毫无冗长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过细的设计和特别精心的技艺。轻度的伤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热情,含蓄,雅致,笔法之极度精练——所有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这首乐曲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其中所表达的热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谨慎和含蓄中带点激动的柔情。
79
6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合作,演奏艾伍士的四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艾伍士是希拉里·哈恩最尊崇的美国作曲家。在艾伍士的作品里,她最先接触的,就是曲风抒情,能让人再三回味的《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由于音乐中意想不到的和声效果、节奏与主题完全掳获希拉里·哈恩与她的伙伴,也就是乌克兰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的心,两人在2008年的音乐会上,很自然的安排这一首作品。两人的诠释得到爱乐者与乐评人的肯定后,希拉里·哈恩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踏上探索艾伍士另外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旅程,并且致力于向全球爱乐者引荐这些鲜少人知,但是却处处充满着创造力与新奇想像力的作品。 《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03年至08年之间,是艾伍士创作风格转换之间的作品,钢琴部分颇有李斯特的管弦乐效果。《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以反常的“慢─快─慢”乐章速度写成,并且以“秋”、“在谷仓”、“复生”这样的标题来取代传统的速度标记。值得一提的是,“在谷仓”乐章是以当时流行的散拍节奏写成。《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914年秋天,但是首尾两个乐章取材自数年前创作的管风琴前奏曲,中乐章同样以散拍节奏写成。艾伍士的创作目的在“表达感受与热情”,而这里所谓的“热情”,是对宗教的热情。到了1916年的《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艾伍士直接冠上“福音营会的儿童节”标题。它原本是为十一岁的侄子演出而写的作品,因此比起前三首曲子都要简单一点,规模也小些。
168
12
霍洛维兹《最后的音乐会》
霍洛维兹《最后的音乐会》
1987年6月21日,已经高龄八十三岁的霍洛维兹在德国汉堡的音乐厅举行最后一场音乐会。距离他第一次登台,几乎已经过了七十年的岁月。这一场音乐会由北德广播电台录制,但是存放在电台档案室里长达20年以上,除了安可曲,其它曲目从来未曾发行过。 这一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是霍洛维兹晚年经常演奏的曲目:包括莫扎特的作品与舒曼《儿时情景》,最后则是以肖邦壮丽的第六号波兰舞曲《英雄》结束。而霍洛维兹最喜爱的长青安可曲:莫什科夫斯基《火焰》为整场音乐会点燃起灿烂的火花。对于爱乐者而言,这一套录音是非常珍贵、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它记录了霍洛维兹最后一次公开演出的身影,透过录音,仍然可以体会到当时带场听众的激动。 告别舞台音乐会,正是展现大师数十年音乐人生精华所在,坚定有力、悠扬如歌的琴音仿佛告诉我们,大师历经常人的七情六欲,到晚年早已化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弹奏出颗颗质朴无华、感动灵魂的美妙音色。有人说弹奏莫扎特的作品,能弹得好的只有童年的孩子和晚年的老人,前者童心纯净无杂质,后者已萃练融炉火百炼成钢返朴归真,要弹奏好莫扎特作品,真的是需要有平静、纯粹的心境。霍洛维兹弹奏的两首莫扎特钢琴作品,琴音干净明亮、音色控制得极好,他不仅是用手弹,而是用 "心"在弹,更多的是一种品况自知的审慎、冷静、大气,如此才有了《D大调回旋曲》中那隽永回味的旋律。而《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如一首欢快的嬉游曲,音乐中霍洛维兹弹奏出的明朗心境,让人感到快慰。
79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