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07乘着歌声的翅膀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00:00
03:07
主播信息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入驻蜻蜓FM官方账号。
关注
世纪颂歌—民乐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精选
1753
专辑收入了《爱我中华》《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红梅赞》等耳熟能详的红色主旋律,《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父老乡亲》《海上丝绸之路》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各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经典歌曲,此专辑的出版、发布力图将百年间流淌的歌声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形式再度演绎,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征程,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情的拥护和坚定的信任,将爱我中华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走走跳跳
417
《走走跳跳》选择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约翰·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的儿童音乐作品,均为外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跟随音频内容,孩子们将听到:神奇的士兵是如何在大街上巡逻的;欧洲的宫廷里大家都喜欢用怎样的舞蹈跳舞;戏剧故事《雅典的废墟》讲的是谁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听什么歌曲等等。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8(音频教学版)
--
第八册的内容难度在第七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新的掌握。 本册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行选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
15
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间奏曲》
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间奏曲》
这张专辑是梅洛斯弦乐四重奏与中提琴家恩里克·圣地亚哥合作,演奏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d小调间奏曲》。梅洛斯弦乐四重奏(Melos Quartett)1965年成立于斯图加特的弦乐四重奏团,团名的灵感来自希腊歌谣《Melcher and Voss》。成员为:Wilhelm Melcher(第一小提琴)、Gerhard Ernst Voss(第二小提琴)、Hermann Voss(中提琴)、Peter Buck(大提琴)。 布鲁克纳《F大调弦乐五重奏》WAB.112,作于1879年。此曲是受当时的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维也纳音乐学院院长所托写下的作品,公演于1881年维也纳。布鲁克纳深受莫扎特的六首弦乐五重奏的影响,尤其是莫扎特的几首使用两把中提琴的“中提琴五重奏”,布鲁克纳在写下他的第五交响曲之后写下了这首弦乐五重奏。热衷于谱写大块头交响曲的布鲁克纳,对自己仅有的这首弦乐五重奏相当满意,称之为“五把弦乐器的交响曲”。 这部弦乐五重奏今天似乎知名度不高,但实际上却是在布鲁克纳有生之年便大受欢迎的极少数作品之一。布鲁克纳一心营造交响圣殿,肯定是不善于写室内乐的。除了早年习作《c小调弦乐四重奏》(及附加的《c小调回旋曲》)外,唯一的成熟室内乐作品便只有完成于第五、第六两部交响曲之间的《F大调弦乐五重奏》(及替换谐谑曲乐章的《d小调间奏曲》)了,它的诞生事出偶然。
74
5
塞戈维亚的艺术
塞戈维亚的艺术
这张专辑是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的精选辑,收录了他长达八十年音乐生涯中吉他演奏艺术的代表性录音。 贝多芬曾经说过,吉他是小型的管弦乐团。这句话所代表的,是吉他丰富细腻的音色表现力。印证在现代,吉他已经在各种音乐类型中,不管是古典、流行、爵士,都扮演着既关键又巧妙的角色。然而,其中又以古典吉他与西班牙吉他最为微妙。而在当代吉他演奏家之中,塞戈维亚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许多杰出的作曲家,都曾经将吉他音乐作品题献给他。 十九世纪末,塞戈维亚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青少年时期对吉他产生浓厚兴趣,自此结下终身不解之缘,并且付出毕生心力,成为一代吉他宗师。塞戈维亚逝世时高龄九十八岁,长达八十年的音乐生涯中,致力于推广吉他音乐,甚至到了晚年,依然风尘仆仆飞往海外主持吉他大师班,在音乐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像塞戈维亚一样,对于吉它具有如此深厚长远的影响力。 除了演奏标准的古典吉他作品之外,改编其他乐器曲目,也是塞戈维亚为了推广吉它音乐的创意手法与用心的其中一种途径。这张专辑中所收录的舒曼作品68《儿童钢琴曲集》,便是一个绝佳的示范。艾森席欧是二十世纪活跃于西班牙的作曲家,深受法雅影响,作品以吉他音乐见长,这张专辑里所收录的《米斯提卡组曲》,是艾森席欧颇受欢迎的吉他作品。 塞戈维亚与吉他的结缘毋宁说是天注定的。据他在自传里说,小时候伯父曾以吉他伴奏唱歌,并以他的小手在琴弦上拨弄以平息他的哭闹,那种亲切的触感即深植了他日后对吉他的热爱。由于父母反对,小塞戈维亚只好利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暗自学习,最后终于以他的音乐天赋自学成功。十五岁时,塞戈维亚在格拉达举行了他的第一次独奏会,马上震惊了乐坛,原来吉他是可以这么弹的。 美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汤森曾这么说过:“讲到西班牙吉他,塞戈维亚是先知。”塞戈维亚让吉他这种人们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登堂入室,而且也为吉他增加了不少曲目,影响不少音乐学子投入学习吉他的行列。塞戈维亚留下的录音不算多,而这套专辑精选出其中最能代表他演奏艺术的曲目,让现代爱乐者有机会领悟到塞戈维亚所言:“我是吉他,而吉他就是我。”的真义。
41
4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