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认识因果

00:00
05:04
主播信息
蜻蜓文史

蜻蜓文史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蜻蜓文史
关注
冯唐讲《资治通鉴》【全新升级】
11817
【2023.7.01起,该专辑全新升级!第一季节目已完结】 历史代表着“通鉴”,“通”,从古至今;“鉴”,镜子,过去的镜子——提示现在,也提示未来。《冯唐讲<资治通鉴>》是“冯唐成事学”的核心构成部分,是一部伟大的“地球人生存指南”;以西方案例法重构中国先贤们的故事,结合冯唐20多年管理实践,为大家提供“实用、接地气、本土化”的管理行动指南。
晚唐五代风云【完结】
1005
与旅美历史学者一起,倾听晚唐五代的血色悲歌。也请阅读作者新书《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
【勿动】金线原理音频配置专辑
132
1111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笃信因果者,必定是有道德的人;

了解缘起者,必定是有智慧的人。


因果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有人常怨叹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事业无成、诸事不顺,殊不知人的一生祸福穷通皆是自我的造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个人若希望长寿、富贵、健康,就要常行善行,例如:布施可以获得富贵,护生可以获得长寿、健康。若能不造作恶行,从因上断除不良的行为,无有恶因,自然就不会感召恶的果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要我们随时照顾当下的起心动念,摄身守意,并且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佛陀时代,有一个弟子叫善和,人长得矮小黑丑,可是音声却曼妙好听。一天,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示:「佛陀!善和比丘是什么因缘长得那么丑陋?可是,他的声音却是那么和雅悦耳呢?」佛陀说:「很久以前,当人的寿命有四万岁的时候,也就是拘留孙佛进入涅盘后,当时有一位国王得到几颗舍利,就请来很多土木工人,要建造一座巍峨的七层宝塔。这时有一个工人对同伴说:「仅仅几颗舍利,国王为何要建筑这么大的宝塔来供奉?这样,既浪费金钱,又浪费人工。」同伴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并劝他别多嘴,建塔是好事情,不要出口破坏。不久,七层宝塔终于完成,很多人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这时候,造塔的工人看到庄严巍峨的宝塔矗立在眼前,忽然间,对先前生起的轻慢心感到惭愧。为了忏悔前罪,他办斋供众结缘,并且在塔尖上,装悬一个金铃。


当时起轻慢心的就是现在的善和比丘,由于轻慢佛塔,所以受丑陋之身的果报;后来他能够忏悔,并奉献金铃,所以今生有和雅的声音,令听到的人都能觉得身心舒畅。」


《瑜伽师地论》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告诉我们佛教的因果论,种下「因」未得「果」之前,果报是不会自动消失的。所以,不管时间经过多久,所种下的善恶诸因,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


佛教的三世因果,指的是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因果不是宿命论;因果业报,不是有佛或神在控制,更不是命中注定。而且要明白,凡事各有因果。种下什么样的因,自然会有什么样的果。就如《大宝积经》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