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被历史裹挟前行的中华古籍宝藏
437

探寻被历史裹挟前行的中华古籍宝藏

马王堆的素纱禅衣为何就能成为经典? 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至今到底在哪个博物馆? 鬼谷子、周易、鲁班书,能被经久推崇的秘密在哪里? 而山海经、推背图、黄帝内经……这些文物珍宝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从古籍经典里还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从暗无天日的帝陵到文物古迹的开采,无数的秘密公布于世,无论是器物还是古籍,无论是物品本身还是背后的呈现的历史文化,都是当今世上的无价之宝。 让我们在节目的带领下走进神秘莫测的历史长廊,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与谜题。
节目(4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娱悦佳音

娱悦佳音

用心出品优质内容,相逢有你有佳音。我们是立志为听众打造更优质更用心的内容出品运营商。
关注
民国人物传奇:民国风云往事|人物传记
1365
民国是个政治上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文化上奇人辈出的时代。主播在精研民 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 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民国近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 人和并不熟悉的事! 民国是一场散去的戏,曾经锣鼓喧天的倾城故事,在经历了文化、政治、思想、 上的大变革后早已淹没在落落风尘中,不知所往!本专辑还原最真实民国大家, 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 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带你聆听多彩生命心音,感悟世间悲欢离合, 体味人生酸甜苦辣,品尝不同人间烟火。
四世同堂:长篇文学品读|老舍经典名著
366
战争是野心的象征,华夏子孙不愿触碰它,它却丝毫不领会人们的心意,带着附 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肆无忌惮地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向北平的小羊圈奔去...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 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讲述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 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 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本专辑避开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正面战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战争带来的凝重、 沉闷的氛围和背景,散发的是平和的自然状态,呈现出充满正义的力量,与“邪 恶”的无力,更由此突出了邪终不胜正的观念。主播将这本民族抗战文学精彩演 绎,揭示了黑暗中由惶惑到觉醒的铿锵人文精神!
兴唐英雄传|隋唐故事|经典评书
1740
在兴唐传中,讲述了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却说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太平街专诸 巷住着一家英雄,说起这家英雄,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人姓秦名琼字表 叔宝,本是济州府一名捕快,为人正直豪爽,深得一干绿林英雄仰慕。秦琼好 友程咬金、尤俊达因劫了当朝重臣——靠山王杨林押送的皇杠,身陷大牢,秦琼 为救好友,与王伯当、单雄信、徐茂功等能人异士歃血为盟,破了山东大牢,救 出各位豪杰,反出朝廷...... 《兴唐传》选取了我国著名演义作品之一《隋唐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段落,以 隋末唐初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为背景,围绕唐朝的建立和巩固展开,重点讲述 的是唐朝初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主播胖蛇通过对民间相传的演义戏说的 搜集与整理,将人们熟悉的“隋唐十八条好汉”的精彩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语言通俗趣味,故事多曲折生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35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