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拉·威克斯《小提琴协奏曲与小品》
15

卡米拉·威克斯《小提琴协奏曲与小品》

这套4CD合辑收录了卡米拉·威克斯演奏的小提琴作品。 卡米拉·威克斯(Camilla Wicks)生于1928年,是第一位追求国际事业的美国女小提琴家之一。她被誉为神童,七岁就开始举办音乐会。13岁时,她在纽约爱乐乐团首次登台。威克斯在当时最负盛名的指挥下演奏,包括布鲁诺·沃尔特和弗里茨·赖纳,她还参加了几场欧洲巡演。她录制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是传奇,因为非常钦佩作曲家。卡米拉·威克斯1951年结婚,有5个孩子,为了抚养孩子,她中断了自己的事业。在后来的几年里,她又开始举办音乐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提琴教师,尽管她再也没有取得她早期职业生涯那样的全球成功。2005年,她停止了教学。卡米拉·威克斯拥有非凡的技巧,并因表演19世纪的曲目而获得了最大的荣誉。此外,威克斯是当代音乐的拥护者,她首演了许多现代乐曲。
节目(3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伊莉娜·格兰嘉《萨尔兹堡现场演唱会》
--
这张专辑收录了拉脱维亚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伊莉娜·格兰嘉,与蒂勒曼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携手,2020、2021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演唱瓦格纳、马勒的两部声乐套曲。伊莉娜·格兰嘉的嗓音温润纯美,唱到低音处柔顺不勉强,高端声音线条还是能够保持柔和委婉,听起来抒情味道很浓郁。蒂勒曼指挥下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依旧是熟悉的声音:浑厚、圆润、饱满,管乐精确有力度、弦乐流畅仿如丝绒,非常迷人。 瓦格纳《魏森冬克之歌》WWV 91,根据魏森冬克的诗谱曲,共5曲。瓦格纳的歌曲虽然不多,但这部《魏森冬克之歌》,无论从作曲的背景或从作曲的手法来看,都是相当重要的作品。对于此曲,瓦格纳似乎也充满自信,在他的日记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从末写过如此卓越的歌曲,在我的全部作品中虽然属于极少数,但却是可以拿出来比较的作品。” 马勒《吕克特之歌》作于1901-1903年间。此曲是根据吕克特的诗填词作曲的,包括5首歌曲:《我呼吸菩提树的馥郁芳香》、《如果你爱美人》、《别在歌中看我》、《午夜》、《我不再在世上存在》。《吕克特之歌》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悲叹,也有对爱情的深情歌颂。1901年,马勒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午夜》、《我不再在世上存在》均创作于这一时期,色彩幽暗感伤,表现了他对命运瞬息无常的无奈心情;1902年3月,马勒与阿尔玛成婚并赴俄国旅行,《如果你爱美人》便是他送给新婚妻子的情歌,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亚诺夫斯基《弗朗克、肖松·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波兰裔德国指挥家马雷克·亚诺夫斯基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弗朗克、肖松的交响曲。肖松是弗朗克的弟子中,受他影响最深的,所以这两部交响曲明显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弗朗克《d小调交响曲》作于1886至1888年间。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时年63岁的作曲家,在交响曲中展示出自己最终征服内心孤寂与痛苦的历程,表达出当时人们在衰落社会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热爱。弗兰克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一种将几个音乐主题贯穿全曲的“循环形式”,使交响曲富有新意,“独树一帜”。 肖松《降B大调交响曲》作品20,作于1890年。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94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柯尔托1919-1959年的主要录音,是为了纪念他离世50周年而发行的鸿篇巨制。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钢琴学派最能体现古典音乐中的贵族精神:有技不炫,尊重与钻研传统艺术,追求每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音符,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并且内在的情感力量也绝不含糊。 世上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问谁弹的最好?普通乐迷会说,鲁宾斯坦;资深乐迷则推荐:柯尔托,只有柯尔托。他弹的肖邦不是最完美,却是最迷人的。不可方物、不可捉摸,也不可模仿。 柯尔托的演奏,刚中带柔,又柔中带刚,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再加上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从而使之成为柯尔托独有的风格。柯尔托对肖邦尤其情有独钟,他演奏的肖邦以自由节奏闻名于世,与鲁宾斯坦的肖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 柯尔托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表现颇多卓见。他的演奏把作品中优美的抒情和高贵的诗人气质表露无遗。正如柯尔托的弟子所说的那样:“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所犯的错误。” 钢琴家傅聪说:“最喜欢柯尔托,他弹肖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好了,鲁宾斯坦很高贵,但鲁宾斯坦却不是诗人,不够诗意,柯尔托却是个大诗人。”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这张专辑收录了安德烈·普列文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普朗克、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的钢琴作品。其中普列文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1784年作品,和《第十四钢琴协奏曲》都是为维也维钢琴家芭芭拉·普洛伊尔而写。本套专辑收录的另一部协奏曲风格与莫扎特完全不同。这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1933年完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部协奏曲的终乐章里,小号与钢琴几乎扮演同等重要的地位,就像肖斯塔科维奇向俄罗斯传统协奏曲创作模式的挑战。在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协奏下,普列文把这部协奏曲弹得极其光彩耀眼。另外两部协奏曲分别是格什温《F大调协奏曲》以及《蓝色狂想曲》,由普列文独奏并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F大调协奏曲》是在《蓝色狂想曲》大获成功后,由指挥家达姆罗希指挥首演。多年来,以演奏传统严肃乐曲为主的钢琴家虽然个个技巧高超,但是都无法掌握到这两部协奏曲的精髓,因为他们不了解爵士乐。这对普列文来说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能够完全的掌握《F大调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里的爵士成分。 普列文也经常演奏普朗克的作品。普朗克和格什温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但是普朗克不只写作器乐曲,他也创作管弦乐曲。虽然钢琴老师维纳一直鼓励他朝作曲发展,普朗克的作曲技巧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田园曲》、《触技曲》与《赞美诗》这三首小品看来简单,事实上却非常不容易演奏。其中如烈火般《触技曲》是最常演出的一首。即使音符如同地震般的涌出,音乐中仍不乏诗意的《急板》是霍洛维兹最喜欢的安可曲,也是普朗克在1934年题献给霍洛维兹的作品。
29
29
穆蒂《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穆蒂《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4年1月1日,意大利人里卡尔多·穆蒂第四次站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上,前三次分别是在1993、1997以及2000年。而此番穆蒂一出场就给了观众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形象——一副金色边眼镜配合他的服饰装扮更显出一份儒雅气质。虽然岁月不饶人,但穆蒂依然力图保持一份年轻的活力。而在这场盛会上,穆蒂一共挑选了7首第一次在新年音乐会中上演的曲目,所以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对于传统曲目的演绎,也显示出全新的创意。 岁月不饶人,穆蒂的此次登台也戴上了一副眼镜,不得不让人回想起他第一次登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的意气风发。对于穆蒂来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的流淌也像他人生经历的流淌一样,在21世纪到来之后,岁月的痕迹也鲜明地雕刻在了他的脸上。 这一年上半场的曲目单非常意味深长,虽然仅有一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但却有四首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因为这一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所以他的分量也比往年更重一些。上半场甚至还选择了一首老约翰·施特劳斯少见的圆舞曲:《夜莺圆舞曲》。在这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听到由长笛演奏出的灵动婉转的音型,寓情于景地描绘了夜莺歌唱的特点。这也是施特劳斯家族惯用的一种作曲手法。 穆蒂采用了他一贯的简约的处理手法,不带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将一首作品言简意赅地呈现给大家。比如,在这一年音乐会的约瑟夫·兰纳的《皇宫舞台圆舞曲》中,穆蒂删除了第一主题中的大提琴声部的旋律,让这个主题由原先的复调音乐变成了现在的主调音乐。而大提琴主题的回归我们可以在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再次听到。与2008年那种浓妆重彩的版本比起来,穆蒂的版本听起来更清淡素雅,返璞归真。 这一年能留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虽并不多,却也代表了穆蒂艺术造诣的精华。也许这跟这一年曲目的处理水准在整体上较为平均有关。诸如《天体乐声圆舞曲》和《加速圆舞曲》一唱三叹、流光溢彩的处理其实还是很有亮点的。穆蒂也与哈农库特相似,在诸多小圆舞曲中都保留了反复处理,而且细腻敏感地挖掘着作品的细节。
2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