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
15

梅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

对于所有古典乐迷而言,这套一共30CD的套装将会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梅纽因精彩的录音回顾,当中,录音范围从30年代到90年代,是一份跨越60年的唱片,而且还是在大师诞辰100周年推出的大型套装,另外还收录有梅纽因晚年的指挥录音,其中大部分已绝版。收录曲目囊括巴赫,帕格尼尼,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巴托克等作曲家最喜欢的曲目杰出录音。加上优秀的合作者——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富特文格勒,巴比罗利,多拉蒂等,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性的名品录音。从任何方面来看,这套唱片都极具意义。 在这些横跨了60年的经典录音中,梅纽因在经历过富特文格勒、乔治·埃奈斯库等一流大师给他的音乐洗礼,他早已成长为一位思考独立而又技巧成熟的小提琴家。他对这些知名的旋律,始终保持着无瑕的琴技、和无懈可击的弓法,处理充满高贵的气质,总是给听者新的启示,不会显得浮滥煽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辑中,囊括了梅纽因与富特文格勒的多部经典录音,例如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等,他们有着完美的合作关系,并发挥了彼此最好的一面。他们的诠释是极具权威性与独一无二的,他们以一种优雅的方式、适度的节奏演绎,而在缓慢的动作中,他们实现了感人的温柔。 此外,曲目还有一首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在埃尔加本人指挥下,虽然演奏这首协奏曲时,梅纽因才16岁,但在此,他依旧呈现出完美的演出,处理自然流畅。此份录音更被1976年《企鹅古典指南》评鉴为:“这是有史以来此曲最著名的录音之一。”作为一名音乐家,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作为一位模范世界公民,梅纽因在他的时代留下了非凡的印记。《留声机》杂志曾称:“梅纽因是传奇小提琴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听了梅纽因的演奏,现在我相信了,天堂里一定有上帝”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
节目(2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纽曼《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20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瓦茨拉夫·纽曼(Vaclav Neumann,1920-1995)捷克指挥家,192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纽曼最擅长是捷克音乐,特别是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作品。纽曼的指挥强调抒情性与弦乐的歌唱性,他是指挥捷克及东欧作品的权威,他率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在演奏东欧作品时有一种原汁原味的韵味。虽力度与幅度都不如西欧的重量级乐团,但弦乐之美、层次之细腻也令人刮目相看。纽曼在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时,不但完美地保留了它原有的雄厚实力,而且在这一基础上又使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纽曼的训练指挥下,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显得音色更加明亮、色彩更加绚丽、音响更加丰满,而其中又尤以弦乐的合奏显得细致、准确、协调和充满韵味,这也难怪,因为纽曼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弦乐演奏家,而这种直接的感觉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独到和富有效果的。 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纽曼是20世纪中优秀的指挥大师,他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名誉是十分突出的,在捷克,他曾于1977年获得了象征着最高荣誉的“捷克人民演员的称号”,而在国外,他是被人们称为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为他的祖国赢来巨大声望的一流指挥大师。
布劳提甘《海顿·键盘独奏作品全集》
66
这套合辑收录了罗纳德·布劳提甘以古钢琴演奏的海顿全部键盘独奏作品。也许初听上去似乎不如现代钢琴温婉,也可能不如现代钢琴余音绕梁,但细细听下去,相信会感受到乐器之王的纯粹魅力。 罗纳德·布劳提甘(Ronald Brautigam,1954-)荷兰著名钢琴家,出身于荷兰最著名的史威林克音乐学院,师从荷兰钢琴大师Jan Wijn。之后前往伦敦和美国继续深造,并曾追随鲁道夫·塞尔金学艺。Ronald Brautigam在1984年获得了荷兰音乐大奖。他特别擅长演奏古钢琴,之后逐渐成为古钢琴界权威,更是当今倡导莫扎特时代钢琴艺术的名家。 海顿一生共写有6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用古钢琴为教学和个人演奏。早期的钢琴奏鸣曲通常用“嬉游曲”和“奏鸣曲”作为标题,多半保留三个乐章的形式,并且三个乐章统一在同一调性上。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18世纪80年代后海顿的创作在旋律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经历了一生与音符为伴的时光,海顿开始在晚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气象。这时的海顿已经不再需要功绩、名利,而老来受到尊崇的他也逐渐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偏好,除了保持乐观、真诚、爽朗、幽默的性格以外,他开始追求新的乐思与立意。
纽曼《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19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捷克爱乐乐团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资格交响乐团,它曾入选过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阵容中。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经与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合作过,比如捷克伟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就曾在这个乐队中担任过中提琴演奏员,另外著名的捷克指挥家塔里希、库贝利克和安切尔等人,都曾担任过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特别是塔里希,他曾领导这个乐团达20年之久,为这个乐团赢来世界声誉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凑巧的是这位老一辈大师正好是纽曼的指挥老师。 在欧洲地理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它们的音乐艺术在世界上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捷克,它的音乐艺术曾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起到过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早在18 世纪初,曼海姆乐派中活跃的作曲家卡·斯塔术兹和里希特等人,就为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19 世纪,卓越的捷克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苏克和诺瓦克等人,又以他们特有的天才,为世界音乐宝库中增添了一笔满载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优秀作品,因此可以说,捷克这个国家是一个对世界音乐艺术有着特殊贡献的国家,它的历代作曲大师都是最富民族特色和天才能力的突出人物。 然而这个国家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也同样在世界上拥有着显著的地位,19 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夫契克和扬·库贝利克,曾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过带有阶段性标志的重大作用,而作为指挥艺术来说,这个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挥大师层出不穷的地方,从早期的塔里希、斯美塔契克、安切尔到稍后的拉·库贝利克、斯洛瓦克和纽曼等人,无不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知名的大指挥家中,纽曼是一位有着特殊影响的人物,在捷克指挥艺术中,他既是一个很好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很好的发扬传播者,因此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他是十分恰当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霍洛维兹《1930年-1951年的录音》
这套专辑是为纪念钢琴巨匠霍洛维兹逝世25周年而发行。特别收录了世界首度发行的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霍洛维兹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早年跟随母亲与塔尔诺夫斯基学习钢琴,在基辅音乐院师事传承自安东·鲁宾斯坦一系的布鲁门菲尔德。1925年以前,霍洛维兹都在苏联各地巡回,1926年首度赴国外(柏林)演出,1928年第一次在纽约与毕勤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前,他还只是个没没无名的小子。这天以后,霍洛维兹成了轰动乐坛的青年钢琴家。他在1939年定居美国,1942年成为美国公民。霍洛维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令人深深为之着迷的魅力与气质是其他钢琴家所无法相比的。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霍洛维兹的唱片,但是录音时间多半集中在他定居美国之后,以及上世纪八零年代霍洛维兹晚年的顶尖杰作。为了纪念霍洛维兹逝世二十五周年,发行了这一套三张,录制时间横跨1930年到1951年间,包括第一次发行,1936年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青年时期的霍洛维兹以精准、速度敏捷快速闻名。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八度音与轻松自如弹奏和弦的技巧被当时的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从这套唱片的早年录音可以听出,狂热而且技巧精确的演出效果不只显示出这位年轻人已经站在艺术成熟的门坎上,他对自己的诠释手法也是信心十足。
12
34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这套专辑是杨颂格·卡奇泽指挥苏联广播电视交响乐团,演奏哈恰图良的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1957年版)。 阿拉姆·伊利奇·哈恰图良 (Aram Ilyich Khachaturian,1903-1978),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前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他的创作汲取了故乡亚美尼亚的民间营养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多民族传统音乐精华,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情调,因而在二十世纪苏联乐坛独树一帜。另外,哈恰图良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 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选自《加雅涅》。由于在很多年里欧洲音乐爱好者对哈恰图良的了解几乎仅限于此曲,很多人称他为“马刀舞曲先生”。 芭蕾舞剧《加雅涅》是1939年哈恰图良根据米高扬的建议,为亚美尼亚艺术节而创作的,原名为《幸福》。1942年,哈恰图良把剧情改写成描写在亚美尼亚边境集体农庄工作的年轻姑娘加雅涅的故事发表。同年12月9日此剧由苏联著名的舞蹈家阿妮西莫娃(Nina Anisimova)主演、由列宁格勒基洛夫模范歌舞剧院于彼尔姆首演。作曲家哈恰图良也因该剧的公演而获得当年的斯大林奖。 《加雅涅》这部舞剧的灵魂与活力集中体现在哈恰图良的音乐中。音乐最突出的一点是鲜明的民族特征,贯穿在全部作品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比哈恰图良以往的音乐作品更直接、更丰富、更生动。《加雅涅》舞剧音乐是民族音乐大聚会,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库尔德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等不同民族的民间歌舞,获得了广泛的展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源流荟萃,使舞剧的音乐色彩绚丽浓烈,充满了活力。哈恰图良运用了七首亚美尼亚的民歌、两首俄罗斯舞曲、一首乌克兰的戈帕克以及一首格鲁吉亚舞曲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13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