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Piano Concerto No.13 K415 - 3. Rondeau.Allegro

00:00
07:4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伯恩斯坦指挥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与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演出现场录音,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著名作品《春之祭》、《彼得鲁什卡》、《火鸟》、《三乐章交响曲》等。 斯特拉文斯基在20世纪乐坛的成就和地位,相当于绘画界的毕加索。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音乐家,非常具有创新精神,虽然他的作品很多人刚开始不能接受,但是有必要增加一下对他的了解。 《火鸟》和《彼得鲁什卡》可以说是斯特拉文斯基最早为人所知的经典作品,在这两首作品中,斯特拉文斯基大量运用俄国传统的节奏和民间旋律,创造了这两首充满了神话与悲伤的音乐,也使他成为世纪初声望和吸引力最高的一位作曲家。 《彼特鲁什卡》虽然不协和音的运用十分突出,节奏强烈多变,很少看得出浪漫派或印象派的痕迹,总的来说,但该曲所体现的仍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精神;然而,他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春之祭》则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 很佩服伯恩斯坦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首先要非常理解斯特拉文斯基的原意,然后要把自己的理解让乐队、观众能够接受并喜爱,这是很不容易的。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1》
52
这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飞利浦发行的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这张专辑是雷纳德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萨特阔》。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精致度和弦乐音色都不如西欧的乐团,但木管的独奏乐段都很优秀,且在尾场都使人兴奋。特别是《萨特阔》一曲很有气氛。录音华丽、生动,原因是录音场地的音响性比较出色。 《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德》)作品35,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天方夜谭》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交响组曲作品便是根据《天方夜谭》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此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金鸡组曲》1906年,早在创作《金鸡》歌剧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就利用歌剧中的音乐片断写成了管弦乐组曲第一、二乐章,可惜未完成即已谢世。1907年由其门生施泰因贝格和格拉祖诺夫按作曲家生前意图增补了第三、四乐章,而续完此曲。 交响音画《萨特阔》作品5,作于1867年。同年12月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协会首演。1869年修订,1870年在莫斯科出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有“第一部俄罗斯交响诗”之美称。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壮士歌》:古斯里琴手萨特阔的船无法启航,根据抽签萨特阔被作为贡品抛入了海底,海神将他立即拖入了海王宫,这时宫中正在举行宴会,海王让萨特阔弹古斯里琴助兴。海神们在琴声中疯狂舞蹈,破坏了平静的海面。后来萨特阔拉断了琴弦,舞蹈停止,大海才恢复了平静。这部音画引子部分是对平静海面的描绘,以后是对萨特阔进入海底的情景描绘。乐曲中心是对盛大宴会场面和狂热舞蹈的描写。
83
7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克罗采、魔笛变奏曲》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克罗采、魔笛变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贝多芬三部著名的室内乐作品:1、由小提琴家雅克·蒂博与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2、由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与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合作的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魔笛》,这是两人组合的唯一录音;3、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小提琴家雅克·蒂博和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三人合作的钢琴三重奏《大公》。 1920-30年代,是欧洲艺术空前繁荣时期,特别是在号称欧洲心脏的巴黎,聚集了一大批颇具创新能力的艺术家。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小提琴家雅克·蒂博和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以其精湛的演奏蜚声欧洲,号称黄金三重奏。幸亏现代录播技术的发展,留下了这套唱片,使我们能够领略这些大师演奏的风采。 先从录音上说,这张专辑由于录音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留下噪音,除此之外,声音密度很好、清晰,弦乐声部极具质感,也很清新。小提琴的音质很美,特别是高音区并没有毛刺,大提琴温柔敦厚、富有质感,而钢琴声音很实,没有虚化和夸张,颗粒感很强。唱片的转录技术还是很优秀的。 三位大师,各不相让,但绝不是像当代一些所谓大师们那种呈现主体而不顾音乐的整体风格,而是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室内乐中,钢琴与小提琴的奏鸣曲,往往是二者的对话,互诉衷肠,而弦乐四重奏更多的是整齐合一、音响平衡。钢琴三重奏这种形式,则更多的是在差异中取得统一,是在竞技中达到和谐,这就为三件乐器的发挥展开了很大空间。听黄金三重奏组的唱片,就感觉三种乐器宛如家人,小提琴如妖媚的姑娘,风情万种,婀娜多姿,而钢琴则时而活泼、时而沉思,像是维特式的青年,而大提琴则沉稳如老祖父般质朴,帮助二位年轻人在激情中不失其庄重,有时质朴的琴声也会被他们而感染充满了激情。
23
8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141
6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