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ymphony No.13 Op.113 - 1. Adagio- Babi Yar

00:00
17:21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科利亚·莱辛《车尔尼·前奏曲的艺术》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科利亚·莱辛演奏车尔尼的《前奏曲的艺术》。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他也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作为一名钢琴作曲家,他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是学习钢琴的学生练习的基础教材。他的地位在于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总结了浪漫主义以前的注重指力的钢琴技巧,同时又指出了手臂重量的重要性,他在《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指出:“弹奏时,手的动作要藏起来,手指不可以抬得比必要时高。为了做得正确,有必要增强肌肉的内在紧张,在不破坏手指柔软运动的范围内,加入手臂的重量。”他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一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一生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编号的共有78本。他的练习曲强调指法技巧的发展,注重手腕动作有一定自由,同时注意应用渐强、渐弱的效果,是钢琴的基础教材。这些作品包括大量的前奏曲练习以及前奏曲与赋格作品。 《前奏曲的艺术》作品300,1834年出版,包含121首前奏曲,它们大多是20小节以内的快速跑动音型,需要演奏者具有纯熟的键盘演奏技巧与舞台表现力,但唯一的缺憾是它们没有多少内涵和意义可言,只是以纯粹的热身或炫技为目的。
李赫特《演奏德彪西作品》
33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李赫特1961-1979年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演奏德彪西作品的录音。在这段时期里,德彪西的作品在这位杰出钢琴家的曲目中占了上风。专辑的内容包括德彪《西贝加莫组曲》全套、《前奏曲》第二卷全套及《前奏曲》第一卷的部分曲目。 德彪西的音乐在创作中也极具特色,其旋律多为零散、不对称、片段的,甚至是不对称的,悠长的旋律变得琐碎、零散,却独具魅力,乐曲中采用多层次和弦,营造出飘忽不定、朦胧虚幻的朦胧美。这些片段音乐呈现给听众一幅生动的图画,这就是听觉和视觉的典型通感。在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中,零散的音符更能够体现出画面感和事物瞬间的景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赫特的技术游刃有余、演奏得心应手,对浪漫派作曲家作品的演绎,达到了极美如诗的境界;而演奏德彪西的作品,又给人以无比细致完美的感受。他的演奏不管是视谱或背谱演出,都能弹出杰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赞赏的演奏技巧,与对各个作品深邃且独特的了解,使得他在录音间或是现场音乐会上的每次演出都称得上是传奇。
阿蒂斯四重奏团《莫扎特·“海顿”四重奏》
40
这张专辑是阿蒂斯四重奏团演奏莫扎特的六部“海顿”弦乐四重奏。莫扎特共作有23首弦乐四重奏,创作时间自 1770-1790年,20年间中间中断了约10年。自到萨尔茨堡后,包括旅行曼海茵、巴黎期间,莫扎特未曾作过一首弦乐四重奏,直至移居维也纳的第二年,也就是1782年末,可以说是受海顿创作OP.33的启示,莫扎特在1个月内作成6首第十四至第十九号的《海顿四重奏》献给海顿。这是莫扎特23首弦乐四重奏中的精华。 《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春天”,G大调,K387,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一首,作于1782年12月21日。第十四号至第十九号的6首弦乐四重奏,系莫扎特以海顿的创作成果为出发点,作成之后请海顿到家中欣赏,又题献给他的。这套四重奏在主题的逻辑展开上体现了出类拔萃的技巧,形成了古典乐派在室内乐表现中的颠峰。 《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d小调,K421/417b,作于1783年,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二首。 《第十六号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428/421b,作于1783年6月或7月,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三首。 《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458,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四首,作于1784年9月9日。这首四重奏因一开始就使用狩猎的号角而称为《狩猎四重奏》,是6首《海顿四重奏》中最有海顿味道的一首。 《第十八号弦乐四重奏》,A大调,K464,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五首,作于1785年1月10日。 《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465,作于 1785年1月14日,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六首。此曲因序奏一开始就出现不协和音而标题为《不协和音》(Dissonani)。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新英格兰音乐学校合唱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1891-1968)法国指挥家,20世纪世界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明希是一位风格异常鲜明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明快热情而又自然舒展,一般来说,他喜欢运用较快的速度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在指挥法国作品时,他十分善于把握乐曲的特色和尺度。 在指挥柏辽兹的作品时,明希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宏大气势和绚丽的音响色彩,而在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时, 他又能够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的情调及清新的气息,在处理德彪西的作品时,他也能够极好地控制乐曲织体层次的变化,使其达到一种雅致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明希不但善于指挥法国作品,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也有着十分出色的演释能力,但他与纯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之间仍有着许多不同,与他们相比,明希在德奥作品所特有的庄重稳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热情及活力,因此,在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更加适合于演释像门德尔松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 明希是一个最善于挖掘和发挥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大师,他对于管弦乐队的音色调配和力度控制,有着极其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小泽征尔在听完他所指挥演奏的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之后,曾经被他那出神入化的管弦乐色彩控制能力感动得激动不已,他曾回忆到:“我真不知这位老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拨弄出来的那样水粼粼的声音,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
18
希拉里·哈恩《巴伯、梅耶·小提琴协奏曲》
希拉里·哈恩《巴伯、梅耶·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休·沃尔夫指挥的圣保罗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赛谬尔·巴伯、埃德加·梅耶的《小提琴协奏曲》。专辑中这两部现代的、非热门曲目,尤其是梅耶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专门题献给哈恩的,所以更显珍贵。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相对来说很多人都很熟悉了。整首作品包含着浓郁的思情、浪漫、留恋与不舍,以及末乐章的狂放。在哈恩纯净的琴声中,所有的情感都在不息的流淌中一一呈现。哈恩的演奏时常会有“拙力”的情况出现,而在此,却似乎“拙”得很贴切。末乐章的精彩演绎经常被人拿来做为“哈恩拥有惊人技巧”的有力佐证,在那么快的速度下,她居然能面面俱到的将其中的音乐色彩清晰的呈现出来实在不简单。这绝不是说她的技术就不突出!相反,在这样的高速运转下还能保持声音的颗粒在一整个乐章中都不出现纰漏,哈恩的技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良了。 梅耶《小提琴协奏曲》更是专辑的主打曲目。作曲家大概是按照当时的哈恩来创作的吧。双乐章的作品内容气象万千,绝不是传统观念的“短小精悍”;而演奏家的模样也真的就跃然而至琴声乐曲之中。作曲家埃德加·梅耶在哈恩完成其作品的世界首演后说:“她用自己的方式演奏……我不能说我妒忌。她抓住了音乐的精髓。我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好的演绎。她的节奏棒极了。”梅耶甚至认为这部世界首演的作品让人感觉哈恩已经演奏过20遍。
--
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