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Verdi La Traviata - Parigi, o cara

00:00
04:13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奥斯登《路易·维耶恩·24首幻想曲》
--
这张专辑是管风琴家奥斯登演奏路易·维耶恩的24首幻想曲。奥斯登采用法国鲁昂圣文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演奏。 路易·维克托·儒勒·维耶恩(Louis Victor Jules Vierne,1870年10月8日-1937年6月2日)法国管风琴家、作曲家。生于维耶内的波瓦蒂埃。幼年时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在教区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自1892年起在巴黎圣叙尔皮斯教堂担任管风琴家夏尔-玛丽·维多尔的助手。随后从1900年起正式担任巴黎圣母院管风琴师,直至去世。 法国鲁昂,圣文教堂(Church of St.Ouen,Rouen,France)管风琴;4层手键盘,1层脚踏键盘,64个音栓。这台管风琴别名“历史纪念碑”,自完工之日起至今完全没有进行过任何改建,经常作为“纯正的”卡瓦耶-科尔乐器来录音。
奥斯登《维多尔·管风琴作品全集(7)》
15
这张专辑是管风琴家奥斯登演奏维多尔的管风琴作品。奥斯登采用法国图卢兹,圣塞尔南长方形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
奥斯登《维多尔·管风琴作品全集(6)》
--
这张专辑是管风琴家奥斯登演奏维多尔的管风琴作品。奥斯登采用法国图卢兹,圣塞尔南长方形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班·盖哈特《浪漫的大提琴协奏曲(2)》
阿班·盖哈特《浪漫的大提琴协奏曲(2)》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阿班·盖哈特与汉努·林图指挥的东德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罗伯特·福尔克曼、阿尔伯特·迪特里希、弗雷德里希·格恩希姆、罗伯特·舒曼等四位作曲家创作的浪漫主义大提琴协奏曲。 阿班·盖哈特(Alban Gerhardt)1969年生于柏林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母亲则是声乐家。身为音乐家的母亲教导他如何在诠释音乐时,透过乐器来呼吸。小时候母亲带她去参观卡拉扬录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因而开始对站在舞台上演唱伟大的咏叹调产生幻想。而父亲则让他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音乐细节的热情。直到二十岁,盖哈特才真正决定以大提琴演奏做为终生职业。 罗伯特·福尔克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作于1853-1855年间,是他唯一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在音乐史上并不像其他一些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曲在结构上与同期的其他浪漫主义协奏曲有所不同,体现了当时德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阿尔伯特·迪特里希《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2,作于1874年。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大提琴协奏曲,展现了迪特里希对大提琴音色的独特理解和表现力。这部作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也在情感上富有深度,是大提琴文献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弗雷德里希·格恩希姆《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78,作于1907年。此曲是格恩希姆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大提琴音乐领域的才华和对音乐形式的深刻理解。这部协奏曲在演奏中需要大提琴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需要指挥和乐团的默契配合,以充分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此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展现了舒曼作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对大提琴的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部分源于舒曼对大提琴这一乐器的喜爱,以及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追求。舒曼曾表示,这部协奏曲是他对早期钢琴独奏作品的一种回忆,尤其是他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216
10
杨雪霏《巴赫协奏曲》
杨雪霏《巴赫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杨雪霏第一张巴洛克风格的音乐专辑,是经过了古典吉他和弦乐四重奏共同重新编排并且集三首巴赫协奏曲制作而成的巴赫专辑。 这张巴赫协奏曲专辑极具创新精神,杨雪霏将一些耳熟能详地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吉他版本,希望这些改编曲目可以被当做是古典吉他的保留曲目,同时又能增加古典吉他的协奏曲曲目。杨雪霏将这些需要极高演奏技巧地曲目改编成适于吉他独奏的表演方式,这些曲目包括了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取自十二平均律钢琴曲BWV846中的A大调前奏曲以及取自D大调BWV1068管弦乐组曲中的G弦之歌。 杨雪霏希望能在古典吉他中加入巴洛克风格的协奏曲曲目,现有的维瓦尔第协奏曲本质上像是轻音乐。而巴赫的协奏曲则会为古典吉他的演奏曲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杨雪霏表示在巴赫的时代,古典吉他还未诞生但是当时却有一种与它非常类似的乐器鲁特琴风靡一时。巴赫事实上为鲁特琴独奏创作了不少的曲目,而现在他们也是吉他演奏中的必备曲目。“当我用表演这些由巴赫创作的委婉动听地小提琴独奏曲的时候,我总是在思考是不是他们也同样适用于吉他。然后我发现了这些乐谱后欣喜万分,这张新专辑中的核心的三首曲目就是改编自A小调BWV1041和E大调BWV1042的小提琴协奏曲和D小调大键琴协奏曲。杨雪霏邀请了以利亚弦乐四重奏与她一起演出。 作为小提琴协奏曲而言,这张专辑中的作品绝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就使得改编工作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改编后的吉他版本不仅要让大家认可同时也要让他们能成为吉他曲目中的精品。杨雪霏采用了巴赫的改编方式:当他把小提琴作品改编成可以用鲁特琴或者大键琴演奏的曲目的时候,他将这些乐器的声响和音质发挥地淋漓尽致。杨雪霏决定在协奏曲中加入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方式而非管弦乐队。她说到:巴赫协奏曲更适合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表演,一个人负责一个部分。而且我曾经也有过与弦乐四重奏一起以鲁特琴和曼陀罗来演绎维瓦尔第的作品,而以利亚弦乐四重奏他们如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组合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事实上我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五重奏的组合。大家畅所欲言,配合默契就像是室内乐一样。
821
14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柯尔托1919-1959年的主要录音,是为了纪念他离世50周年而发行的鸿篇巨制。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钢琴学派最能体现古典音乐中的贵族精神:有技不炫,尊重与钻研传统艺术,追求每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音符,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并且内在的情感力量也绝不含糊。 世上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问谁弹的最好?普通乐迷会说,鲁宾斯坦;资深乐迷则推荐:柯尔托,只有柯尔托。他弹的肖邦不是最完美,却是最迷人的。不可方物、不可捉摸,也不可模仿。 柯尔托的演奏,刚中带柔,又柔中带刚,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再加上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从而使之成为柯尔托独有的风格。柯尔托对肖邦尤其情有独钟,他演奏的肖邦以自由节奏闻名于世,与鲁宾斯坦的肖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 柯尔托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表现颇多卓见。他的演奏把作品中优美的抒情和高贵的诗人气质表露无遗。正如柯尔托的弟子所说的那样:“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所犯的错误。” 钢琴家傅聪说:“最喜欢柯尔托,他弹肖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好了,鲁宾斯坦很高贵,但鲁宾斯坦却不是诗人,不够诗意,柯尔托却是个大诗人。”
74
76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