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Salvatore Accardo - La Campanella

00:00
08:5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斯塔克《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斯塔克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1992年的录音版本。 “听过几个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版本,最爱还是史塔克1992年的录音。”日本乐评家武田明伦如是推荐。而在1999年的“名曲名盘三百”中,此版本名列第五,受到乐评界和古典发烧友一致的高度评价。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于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和修养的试金石,斯塔克、罗斯特洛波维奇、马友友、傅尼叶等无数大师都竞相屡次诠释这一纪念碑式的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斯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了巴赫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价,这张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灌录的第五次录音。斯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希冀每一次的演奏都能让他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对比以前的四次,第五次演奏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斯塔克在展现这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乐曲,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佩拉希亚的钢琴艺术
--
这套合辑是美国钢琴大师默里·佩拉希亚的演奏录音,涵盖了他40多年的演奏生涯,聆听时会被他抒情典雅、注重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折服。 默里·佩拉希亚1947年4月19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9岁进入曼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68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霍尔晓夫斯基学习。1972年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曾于1981至1989年任英国奥尔德堡音乐节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伦敦两座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被利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在过去30多年里,美国钢琴演奏家默里·佩拉希亚一直活跃于全球音乐会舞台,是当代技艺最为精湛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2004年3月8日,为表彰默里·佩拉希亚对音乐所作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爵士称号。 在浪漫乐派的演奏中,佩拉希亚用稳固的节拍、清晰的音色与无懈可击的技巧来吸引他的乐迷,但在需要花功夫在色彩和塑造情境的音乐上,他的演奏就有过度“古典模式”之嫌,甚至因此有时听起来有些僵硬。但是在莫扎特录音的方面,佩拉希亚任独奏者及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个性和音乐风格珠联璧合,这些录音有大多数都呈现出让有的清澄与弹性、卓越的气氛掌握,而且他也有力地展现令人信服的作品“内在戏剧性”。在莫扎特所谓的“进行曲风格”协奏曲集里所展现的完美平衡,统一性与内在的逻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些曲子的主题旋律需要静谧的时刻,其它演奏者常会出现放大音量而过分强调的毛病。 佩拉希亚品的旋律弧线里,精巧地构思其运行,也使他成为甚具说服力的贝多芬演奏者。由海汀克指挥大会堂管弦乐团搭配而成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录音,可说是在数字录音之后最优异的同曲参考版本之一,而在独奏的范畴里,他1989年所录制的《C小调32段变奏曲》Wo080,是个具有个性而饶富兴味的录音。这首曲子在1806年底谱成,由于拥有精炼的音符与各变奏之间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很难将它刻意塑型。然而佩拉希亚着温润的演出风格,稳健地维持大型旋律线的流畅性:他平衡一些无法避免的速度转换,即使在变化最大的各变奏连接部分,都能顺势滑过,拉近大调变奏与小调变奏之间的距离,完全自然而不着痕迹。
艾萨克·斯特恩《演奏小提琴安可曲》
34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分别与Frank Brieff、Milton Katims指挥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演奏15首著名的小提琴小品,都是非常适合作为返场曲使用的曲目,因为它们都较短小、旋律优美、技巧虽不能说艰深但也有炫技成分,更重要的是听众对这些曲子都颇熟悉,很容易引起共鸣。其实这些曲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可以给儿童作为古典音乐的入门教材,既好听又易懂还不长,小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接受并喜爱。 专辑包含英国民歌《绿袖子》、克莱斯勒《爱的忧伤》、舒伯特《圣母颂》、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勃拉姆斯《第5号匈牙利舞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格什温《波吉与贝丝》选段等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麦景图《试音天碟》
麦景图《试音天碟》
著名音响厂牌麦景图为记念建厂50周年,推出最具纪念性金装版C2200 Gold Tube前级及MC2000后级,并同时推出试音天碟。内容以管弦乐及合唱音乐为主,尽皆雅俗共赏的古典名曲之作,可称为近年最高素质可供入门古典及发烧测试的CD唱片,虽然价钱昂贵,但对于发烧友来讲,这张唱片确是必备之碟。 有许多朋友问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激发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觉得,如果你无法经常光临音乐厅的现场,那么,有一套较好的音响系统,或一张合适的唱片,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要知道,如果用失真严重的音响来完成和古典音乐的初恋,其结果,可能让你觉得恐惧或索然无味,因为你的耳朵会受不了那一大堆的乐器发出的庞大声音。你会失望于自己听到的不是美妙和丰富,而是繁杂和刺耳。同样的,在开始时,就尝试聆听那些艰深得让你觉得枯燥和不知所云的音乐,不管作曲家多么伟大,你也可能就此止步于古典大门之外。而和你“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若是那些迷人优美、引人入胜的作品,情况则可能相反。因为,感官总是比认识先行,轻松而好听的声音,会将你的神经牢牢牵住,然后让你头也不回地踏上爱乐之路。 这张试音碟的选曲悉数来自美国发烧录音厂家的录音母带;内容则完全以古典音乐中精华乐段为主,分别来自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比才《卡门组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科普兰的《牛仔比利》、维瓦尔弟的《四季》等热门的作品,想必专门编辑一份古典音乐入门的教科书,也不过是选取这些乐段做示范。音乐之好听,我不敢说百分之百的人都无法抗拒,但至少我的一个从来不听古典的朋友听到之后,就抢去听了好久都不肯归还。
286
15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196
7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