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54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萨尔瓦多·阿卡多与迪图瓦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现存的全部小提琴作品。阿卡多充分地展示了他那以臻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解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2009年的《企鹅唱片指南》中推荐为四星。 阿卡多的演奏辉煌而富有歌唱性,具有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感情丰富,有异乎寻常的音乐感,能使听众深深着迷。其拿手的演奏曲目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以及巴赫、维瓦尔第与塔蒂尼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近年来他的演奏曲目不断扩大。是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 迪图瓦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十分富有特色,其中既有着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对于乐曲的解释,他有着十分端正和高雅的特点,处处体现出了他那极富修养的个性特征。他指挥的乐曲使人感到生气盎然,清晰明朗和干净秀丽,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的祖国瑞士的那种秀美别致的自然风光一般。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奇绝崭新技法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得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得以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节目(5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米凯兰杰利《1973年东京演出现场录音》
--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1973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文化会馆的演出现场录音。音乐会上米凯兰杰利演奏了舒曼《维也纳狂欢节》、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夜之幽灵》。 舒曼钢琴套曲《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舒曼最后将此曲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另一个场合,他使用了“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这样的措词。题目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此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首乐曲记录了一八三八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报》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作于1837年。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911年5月由路易·奥贝尔隐去作者姓名的情况下作为钢琴曲首次上演,它的公演引起了听众对作曲者的猜测,从萨蒂一直猜到科达伊,但没人猜到是拉威尔。此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性格各异。和声上有许多创新,使用未解决的不协和和弦,大量增五度和弦,七、九、十一和弦以及倚音。此曲极富特色,八首乐曲的结构都较为方正,可见其古典美;有着印象主义风格的和声,又有明显的法国传统音乐特征:典雅古朴、简洁精炼。乐曲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技巧上的负担,音符很少。 拉威尔《夜之幽灵》,完成于1908年,是一部包含了三首钢琴音诗的组曲,包括《水妖》、《绞刑架》、《幻影》。这三首作品是拉威尔根据法国十九世纪诗人布朗特的诗歌改编的。同名原著诗歌中的原文来自古老波斯语的“魔鬼”或者“幽灵”,根据诗人布朗特所说,他这套诗歌集里的 神话都是夜深人静时“幽灵”现身向他叙述的。而拉威尔这套音乐同名作品开辟了钢琴演奏技巧的新天地,成为他最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约瑟夫·凯尔伯特《战后德律风根录音》
34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大师约瑟夫·凯尔伯特1953年至1963年在德律风根公司的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布鲁克纳的著名交响乐作品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与波尔卡、理查·施特劳斯的几部交响诗。演奏是由班贝格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汉堡爱乐乐团完成。 2018年7月20日是凯尔伯特大师逝世50周年纪念,这位被忽略的大师的录音,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套合辑以及后来Profil发行的现场录音一起,勾勒出大师存世录音作品的完整轮廓,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交响曲这些基本曲目演绎出色,最突出亮点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约瑟夫·凯尔伯特(Joseph Keilberth,1908年4月19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68年7月20日卒于慕尼黑)德国指挥家。
米凯兰杰利《肖邦作品音乐会》
38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1967年6月28日在意大利普拉托市梅塔斯塔齐奥剧院的肖邦作品音乐会现场录音。音乐会上米凯兰杰利演奏了肖邦的《幻想曲》、《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4首《马祖卡》、《叙事曲》及《华丽的大波兰舞曲》等作品,米凯兰杰利诠释的肖邦一直被列入最优秀的钢琴演奏之列,是完美无隙的技巧、优雅的精确度、理性的思考、和纯净透明的音色的完美结合典范。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这套合辑是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与钢琴家杰拉德·摩尔合作,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1951-1958年的录音。菲舍尔-迪斯考一生共五次录制舒伯特的《天鹅之歌》,这版录音是最早完成的一份,也最特别,因为这是唯一的一版单声道录音,也是他第一次和钢琴家杰拉德·摩尔的合作。同时,这版录音是从他1951到1958年,七年间多次进录音室灌录的作品中集结起来,而不是一次录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是因为1950年代多半学者不认为《天鹅之歌》是一阙联篇歌曲集,所以并没有歌唱家进行全册的演唱和录音。而以杰拉德·摩尔当时二十六岁之龄,演唱这套歌集叙述年轻男子失恋心情的写照,他在热情中透露出一种对他演唱技艺的尊重与圆熟掌握,让整版演唱录音越发值得珍藏。 菲舍尔-迪斯考最璀璨的成就——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每一个爱乐者历历可数的珍藏。菲舍尔-迪斯考的钢琴伴奏者换过几任,比如杰拉德·摩尔(Gerald Moore)、约尔克·德穆斯(Jorg Demus)等等,演唱的高水准却始终如一,更可贵的是,不同版本的舒伯特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而高贵典雅、时而质朴流畅;有些刻意唱得纯熟圆滑,另外一些则显得宽广沉厚。这一切来源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即便已经那么熟悉的同一首歌曲,他还是说:“在舒伯特的每一首曲子中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我从来不会以一模一样的方式唱第二遍。”菲舍尔-迪斯考所演唱的《美丽的磨坊女》与他录了十多次的《冬之旅》成为他招牌性的曲目,其甘醇柔美的嗓音、不着痕迹的技法运用、对乐句的严谨控制、对吐字发音的悉心打磨,以及所倾注的充沛感情成为了舒伯特作品演绎中的一代经典。有趣的是,他有一次向记者承认自己是一个“在骨子里很害羞的人”,并不合群,但一到舞台上就会拥有别样的自信。
96
461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77年8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可爱的行板》、肖邦《圆舞曲》、《谐谑曲》、《船歌》、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版画集》。 贝多芬《可爱的行板》WoO 57是他的得意之作,经常在社交性的音乐会中演奏,标题也是他亲自命名的。原准备当作《华伦斯坦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后因《华伦斯坦》先用了慢板,这首《可爱的行板》就成为独立乐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尾奏。主题是用缓慢的F大调,以优美的、十分动人地奏出。 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作于1890年。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采用法国传统曲音调注入崭新气息的《巴斯比舞曲》四个乐章组成,当中以《月光》最为出名,令德彪西名满天下,在宁静温柔的乐声中,仿佛能见到月光在湖面上荡漾,而那流动的瑟音,则带领着听众轻轻悠游。这个曼妙的乐音,至今还令无数的人们着迷不已,不但是印象音乐中精湛的作品,更是流行文化媒体的爱用配乐。 钢琴套曲《版画集》作于1903年,正是德彪西创作精力旺盛的时期,由《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三首以不同国家地区作为背景的乐曲组成。这部作品是被看作是印象主义流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德彪西在作品中用很多之前从未有过的手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之具备了典型的印象主义特征,这种大胆的创新和独特思维呈现出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奠定了德彪西在印象派钢琴音乐中的地位,为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5
13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4、25、28、29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6,作于1778年,正值莫扎特随母亲开始第二次旅行演出之际,是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当时莫扎特正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的女儿阿蕾西亚,这首作品即成为风格最为柔美的一首,于美妙中透出高雅。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是莫扎特在曼海姆时期创作的7首奏鸣曲中的一首,莫扎特一改传统奏鸣曲中三乐章的布局,采用了一慢一快两个乐章的形式。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作于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在宫廷中谋取职位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曾经人见人爱的“神童”现在处处碰壁,即使一向乐观的莫扎特也为此感到苦恼。此时母亲的逝世好比是晴天中的一道霹雳,让莫扎特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哀伤,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他写出了《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这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作品。
134
9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奏巴赫《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由鲁道夫·巴塞尔指挥莫斯科室内乐团担任协奏。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的演奏,对作品吃的很透,演奏极为“捻熟”。独奏与合奏更默契,声音分布很均衡,推进如行云流水,从头至尾毫无粘滞之处,你感觉不到在很多版本里都有的、第二小提琴明显弱的地方,除了两把琴音色不同与位置感外,演奏则是相互推动与相互“叫劲”,呈显出一股特别的优雅、方正与灵巧。 巴赫现存的三部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1043)的创作年代定位于科藤时期的1720年前后,但根据20世纪末以来的最新音乐学研究,学者们开始怀疑这些作品应该属于后来的莱比锡时期(1723-1750),或者折衷的情况是这些作品最初创作于科藤,在莱比锡期间巴赫又对它们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此,直接的证据在于这些作品最原始的乐谱只能回溯到1730年左右,而巴赫在1729年3月恰好接管了莱比锡的大学音乐社(collegium musicum),又增加了给大学社每周的例行音乐会安排乐曲的任务,为此他修订和新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专门为演出准备了分谱,其中包括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另一方面,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在这几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崇高深刻的艺术取向以及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显然有别于科藤时期所惯常的那种热热闹闹无伤大雅的宫廷社交氛围(如《勃兰登堡协奏曲》等),这尤其体现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和《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中。
173
9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钢琴家阿劳在1941至1983年间为美国胜利唱片公司(Victor)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所录制的所有专辑汇总。其中1946年到1950年之间是阿劳第二次赴美拓展事业的高峰,唱片公司完全尊重他以艺术眼光对曲目所做的抉择。当时录制的曲目包括:理查·施特劳斯《滑稽曲》、韦伯《音乐会小品》、贝多芬《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阿尔班尼士《伊贝利亚》等。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1914-1915年的乐季是他演奏生涯的大事,阿劳首次于柏林演出,先前他已经在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深入地拜访旅行,之后便展开了在欧洲各地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奏会,他的演奏生涯也才正式确立。1921年阿劳首度回到南美洲,举办了数场音乐会,1922年第—次在伦敦登台。1924年回到母校Stern音乐院工作,直到1940年辞去职务。1927年因为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肯定,使得他的声名更加稳固。1935年在柏林举行的一系列十二场的纪念音乐会中演奏了「音乐之父」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表现令人激赏。1940年离开柏林回到智利,在圣地亚哥创立钢琴学校。战争期间,阿劳完全投身在美国演奏,1941年举家迁往纽约定居。战后成了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演奏邀约不断。而这套合辑中的录音也因而开始于此。 无疑地,阿劳的音乐成就足以与布索尼、拉赫曼尼诺夫齐名,为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擅长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传统音乐家的作品,对于阿尔班尼士、葛拉那多斯、德彪西、韦伯、理查·施特劳斯等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十分在行。
162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