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 对话崇旭:信息泛滥时代下的「价值阅读」探索

00:00
01:19:43
听完整版
节目详情

这是一期 Sarah 与好友崇旭之间的对谈。



崇旭是一位有多年创作经验的写作者,目前是有知有行的「一块砖」,正在投资领域内容方向深耕。



在加入有知有行之前,他已经工作了十余年,其中 2011 年加入当时还很年轻的科技媒体爱范儿,并用近 5 年时间创办并打磨主打应用推荐的 AppSo



2017 年往后 5 年,他加入了苹果公司,以中国大陆区域 App Store 编辑的身份,释放他对科技的热情。



即使拥有着这样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经历,他在工作上会经历无意义感的时刻。



那时的崇旭,凭借着对优质信息的敏锐嗅觉和分享的渴望,在业余时间创办了名为「价值阅读」的付费社群,旨在提供「高价值的」「值得阅读」的优质内容。



正是在这里,他收获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价值感和信念感。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崇旭分享他在主理社群的过程中,如何一步步细致地打磨个人的信息摄入食谱,如何形成一套系统的优质内容筛选标准。当然,他对创作和表达的观点也值得参考。



如果你也是对信息摄入有要求的人,相信这期播客能为你带来启发。






【嘉宾简介】



崇旭



前苹果中国大陆地区 App Store 编辑、爱范儿 AppSo 创始人,现有知有行「一块砖」


内容创作者,「价值阅读」社群主理人


社交媒体即刻:@崇旭_Ken 公众号:崇旭





【Timeline】



一、崇旭和「价值阅读」



01:24 认识「价值阅读」



02:30 崇旭对信息输入的关注来源于在爱范儿的工作经历



二、「价值阅读」的内容筛选标准



08:37 信息的长半衰期(timeless)



10:04 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力,以及判断标准



16:31 其他标准:是否煽动情绪、信息素养过关、逻辑自洽,并考察创作者的过往历史



三、崇旭对个人信息食谱的细致打磨



20:44 跟着人生课题走,诚实地选择信息摄入主题



29:31 「读者要允许自己从作者那里毕业」



31:11 适时适当加入阅读舒适区之外的内容,以拓展视野



34:00 英文内容占比较低的原因:生长环境、文化底色、阅读效率



四、发生在社群里的分享、创作与表达



39:44 分享内容到社群的流程与工具使用



长文筛选和阅读工具:Cubox





中短篇内容筛选和保存:微博客户端 VVebo(已下架)+ flomo + 个人微信群





48:17 选择一个人,而不是搭建团队运营社群的原因



51:32 创作者是一个很需要反馈的群体



57:15 对比工具订阅制,社群订阅制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01:01:18 如何看待信息策展类内容的原创性?



01:10:48 不管是向内表达还是向外表达,人还是该为了自己写作





【名词解释】



1/ 价值阅读:成立于 2018 年,是崇旭创办的优质信息推荐社群。



2/ 有知有行:一家由孟岩创立于 2020 年的公司,陪伴投资者用安心的方式学习投资、下场实操。



3/ 爱范儿(ifanr):一家创立于 2009 年的科技媒体公司,专注于创新及消费科技领域的报道和分析。



4/ AppSo:爱范儿旗下的科技类自媒体,主打应用推荐和数字生活经验分享(现已转型)。



5/ App Store:苹果生态的应用商店,常与 Apple Store(苹果直营零售店) 混淆。



6/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的缩写。意为「财务自由,早期退休」。该概念提倡个人通过积累财富和控制支出,达到早期退休的目标。





【相关链接】



文字



1/ 《当我决定从苹果辞职》,崇旭自述为何裸辞



2/ 《隋文静&韩聪 冠军的真相》,发布于《人物》



3/ 崇旭提到的 Lawrence Yeo 的一篇付费文章是 Breadth as a Means to Depth(未公开,暂时没有链接)。引用的那句话是:


Write for yourself, and if you do that with enough effort and intention, then what you’ve written for yourself will feel like it was written for another.为你自己写作,而当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和专注,那么为自己写的文字也会感觉像是为他人而写。


4/ Yiqin Fu(Traders' Talk #18 嘉宾)的个人关注列表:《我的信息饮食:过剩时代的阅读哲学(附个人订阅列表)》



书籍



5/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作者 Andrew Grove(安迪·格鲁夫)



6/ 《大器晚成》,作者 Rich Karlgaard(里奇·卡尔加德)



视频



7/ 崇旭分享给 Sarah 的视频:《公开呼吁取关?!一条视频席卷全国,衣戈猜想走红真的是偶然吗?》,由 UP 主「影视剧风」和「衣戈猜想」(因《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走红,单视频播放量近 5000 万)共同创作



8/ 关于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的视频采访:《科比:意志的力量》(提及的部分在 10:0310:51



人名



9/ 孟岩:有知有行创始人,公众号:孟岩



10/ Lawrence Yeo:作家、插画师、讲故事的人。个人博客:moretothat.com,推特:@moretothat



11/ Morgan Housel:The Collaborative Fund 的合伙人,也是《金钱心理学》的作者。个人博客:collabfund.com,推特:@morganhousel



12/ Nick Maggiulli: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 的首席运营官。个人博客专注于数据和投资理财:ofdollarsanddata.com,推特:@dollarsanddata



13/ Naval:知名投资人,也是 AngelList 的创始人之一。个人博客:nav.al,推特:@naval



14/ Paul Graham: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企业家和作家,也是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之一。个人博客:www.paulgraham.com,推特:@paulg



App



15/ Cubox:是一个现代化的书签收藏夹,可以帮助用户收藏和智能管理网络上的碎片信息。



16/ flomo & 小报童:两者都是由 @少楠Plidezus@Lightory 设计开发的应用工具。flomo 帮助记录碎片想法;小报童帮助创作者建立付费专栏。



17/ 墨问便签(小程序):一款创作和分享的工具。



Newsletter



18/ 事不过三 by @文浩



19/ 生活奇旅 by @炜晨



20/ 参考答案 Answers by @参考答案 Answers



Sarah 关于「信息摄入」的其他播客单集



21/ #3:GY 幕后采访 Sarah——播客背后的思考



22/ 信息食饮:当好大厨,才能成美食家





剪辑:Tina Gao



制作:Sarah



Show notes 制作:我不跑调、崇旭



片尾音乐:Micro Evolution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9CD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54-1972年间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奏录音。 CD1-3收录了吉列尔斯1968年4月29日-5月4日在克利夫兰赛佛伦斯音乐厅,与乔治·塞尔指挥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一位是看起来内敛,实际上拥有钢铁般意志力的钢琴演奏家,另一位是以训练要求严格著名的指挥,他们二人相遇之后,会激荡出什么火花呢?在这个录音中,吉列尔斯没有采用早年注入凶猛的火力的演奏,而是偏重在音色的平稳度与抒情的灵性上。吉利尔斯经常强调的“自然”并不是光指音乐的自发性而已。在固定的节奏之外,谨慎的思考可以为乐曲增添不同的效果,就像这个录音中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他把崇高威严的气势带进这部协奏曲。 CD4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4月30日-5月1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一录音棚,与利奥波德·路德维希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路德维希是位奥地利指挥,对音乐的处理工整严谨,吉列尔斯在这个录音中一反他在演奏俄罗斯作品时那种激昂奔放的手法,稳健的速度、遒劲的触键、绵密的结构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贝多芬音乐中的雄浑崇高铺排得丝丝入扣。 CD5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6月1-2日(贝二)、6月19-20日(贝一)在巴黎瓦格拉姆音乐厅,与安德烈·范德努特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这个录音是吉列尔斯正值壮年录制的,他以高超的技巧与丰富的情感变化,细腻地诠释了贝多芬这两部早期钢琴协奏曲。 CD6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9-10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1954年3月12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独奏莫扎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CD7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11日(拉三)、1955年6月13日(圣二)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1955年10月19-20日在纽约Capitol Studio独奏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五首和第二十四首。
44
91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这张专辑除了展示维瓦尔第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另一位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吉米尼亚尼的《大协奏曲》(改编自阿尔坎格罗·科莱里创作的一组主题与变奏曲。“很多学琴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科莱里的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但吉米尼亚尼的版本会把你带向科莱里不曾达到的极端,远比原作更为大胆。” 《d小调大协奏曲, H.143 “佛利亚舞曲”》是根据一段历史悠久的低音和弦行进改编的主题与变奏,在低音基础上演奏的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式,其主题有种非常晦暗的感觉,妮寇拉·本内德蒂难以抑制地称赞道:“吉米尼亚尼在这部作品里触碰了变奏曲的极限,再多走一步,它就无法被称为那段主题的变奏了。”
26
11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柴科夫斯基《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此曲以其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作品91,作于1813年。此曲是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aelzel, 1772—1838)之邀而作,当时梅泽尔发明了一种称为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曲中为模仿炮声与枪声,使用大鼓和木制齿车。全曲分为“战争”和“胜利交响曲”两部分。战争中在鼓号声中代表英军的是《保卫大不列颠》进行曲,代表法国的是根据《马赛曲》作成的进行曲。在枪炮声中,又引用了《冲锋进行曲》。第二部分,D大调,以英国国歌《神佑吾皇》为序引,圣歌的曲调共反复4次,使气势愈演愈烈,尾奏中,英国国歌织入赋格曲主题,在华丽的赋格展开中结束。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175
18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3CD合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与以前的三套录音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理智的严密性以及在大钢琴上铸就的辉煌,这也使得早期的唱片愈发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布伦德尔弹奏的所有五个慢乐章都极为优异,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的身旁,这次录音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在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布伦德尔在早期协奏曲中的演奏,使人回想起他那些早期奏鸣曲以及早、晚期钢琴小品的优秀唱片,但布伦德尔是一位非常私密的人,对传统习俗以及作为“公共”作品拘泥于形式的协奏曲缺乏容忍性。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人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主音c小调暗示着充满黑暗和恐吓的聆听体验,低音乐器在前部奏出、作为打击乐器的鼓则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使用。尤其是慢乐章之后的终曲部分,是不祥的预兆(只有一根发出光泽的单簧管在独奏),全景色调然却有如此宁静,这样的演绎还很少听到。《c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英雄为模型;而降E大调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要慢,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许现在的诠释者们,和他们那些具有贝多芬式英雄特质的前辈们相比,要少了些许快乐。回到《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私密世界里,独奏家、管弦乐团以及指挥,状态都非常好。布伦德尔那熠熠生辉钢琴独奏部分的背后,是真实的热情和敏感性作为支撑。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套合辑都堪称一流。
79
15
布赫宾德《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布赫宾德《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与哈农库特指挥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1998-1999年在阿姆斯特丹的现场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追求简单的线条、不加雕琢的简约,展现了德奥音乐的正统诠释风格,哈农库特曾对他说:“你演奏的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有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声音。”通过这版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功力受到全世界乐迷的肯定。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完成于1858年。起初是一首双钢琴变奏曲,之后有意改写成交响曲,最后却成为一首钢琴协奏曲。由于勃拉姆斯本人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同时又和天才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相互商讨才写出这首协奏曲,所以此曲要求有相当高深的钢琴弹奏技巧。它以宏伟的构思和史诗般的概括性,反映着波涛澎湃的、憧憬式的遐想。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123
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