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5 季风吹拂的闽粤:背山、望海、下南洋

00:00
01:32:58
节目详情

随着求神拜佛之风在年轻人中的兴盛,庙堂丰富的泉州开始成为热门景点,福建、广东地区本土的信仰习俗,如游神、“妈祖评理室”等“特产”也一时之间成为小红书的爆款笑话。奇观之下,其实是一个更加神秘、多元的“南方”正在被大众重新挖掘。

近几年,伍佰再度成为一代人的偶像,演唱会一票难求,常年霸占营销号笑点,五条人、九连真人等岭南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中唱响闽粤方言摇滚,也打破了粤语在南方文化中长期的垄断性地位,客家话、闽南话、海丰话等更边缘的语言以一种大众陌生的音调俘获人心;另一边,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林棹的《潮汐图》《流溪》等立足于闽粤的南方写作在各大文学奖中大放异彩,大众口碑与专业褒奖双丰收,与此同时,黄锦树、黎紫书等马来西亚华语作家也在近五年被相继被引进,掀起一股又一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华人记忆的浪潮……

这些看似零碎的文化现象,都指向一个异常富饶却长期沉默的文化版图——闽粤文化。鉴于近年来对“南方”概念的重勘,一个在港台文化中心之外的,更为边缘、沉默的“南方”被看见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间、文化的流动和多元性开始受到关注。

本期节目,我们试图聚焦并勾勒出这块流散的文化版图,我们想聊一聊“闽粤”——这片被季风吹拂的土地,聊一聊“闽粤人”,聊一聊大陆最南端海岸线上独有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风貌,及其在“南洋”、在更远的海外的延申,通过聊天还原出这个始终处于离散与流动中的独特的山海空间。

文字节选详见: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151899

【本期嘉宾】

索耳

来自广东湛江的青年小说家。编过杂志,做过媒体,策过展。出版有长篇小说《伐木之夜》、中短篇小说集《非亲非故》。曾获第六届泼先生奖、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写作项目《番石榴飞艇》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特别关注单元。

许振华

澎湃新闻国际部记者,长期关注东南亚条线。他生于广东深圳,与来自印尼棉兰、祖籍闽南漳州的祖父母朝夕相处、受其养育。他希望自己一直是人类学学徒、华南的学徒、马来世界学徒。长期关注华人劳工于南洋和中国之间的漂流、移民历程、身份认同等议题。

【本期主播】

林柳逸

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收听指南】

09:17 闽粤的地域气息:在“标准化中国”之外

17:32 每个福建人家里都有祖宗牌位?

24:24 典型的女性命运?被两地驱逐的人

26:50 “爱情骗子我问你”:父辈闽粤叙事就是“男默女泪”

28:14 问神:命运是可以和神明讨价还价的东西

32:30 当“爱拼才会赢”成为父辈的骗局

39:17 民俗与信仰:观音、妈祖、烧纸钱及其他

42:22 “海滨邹鲁”:科举文化为何在闽粤遗留更甚?

43:45 宗族:是女性地狱,还是伟大的无政府主义实践?

48:30 一段闽粤史,也是族群共融的历史

55:31 为“庸妇的经验”正名:当子辈重写母亲

01:03:00 返乡的人:土地公,不要问飘荡的游子为什么归来

01:08:22 香茅与绿植,腐烂与蒸腾......南方是一种气味

01:10:09 从华南到南洋:华侨,在此岸与彼岸之间

01:18:40 山海文明:1750年起,闽粤人就开始了对东南亚的拓殖

01:22:16 讨海的人:海里没有“前面”和“下面”的概念

【本期配乐】

《玉仔的心》——郑宜农

【本期福利】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闽粤地区文化的看法和故事,我们将在评论区抽取3位听众送上索耳的短篇小说集《非亲非故》一本。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