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Elegia Por La Muerte De Un Tanguero - Confuseta

00:00
03:17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阿蒂斯四重奏团《莫扎特·“海顿”四重奏》
--
这张专辑是阿蒂斯四重奏团演奏莫扎特的六部“海顿”弦乐四重奏。莫扎特共作有23首弦乐四重奏,创作时间自 1770-1790年,20年间中间中断了约10年。自到萨尔茨堡后,包括旅行曼海茵、巴黎期间,莫扎特未曾作过一首弦乐四重奏,直至移居维也纳的第二年,也就是1782年末,可以说是受海顿创作OP.33的启示,莫扎特在1个月内作成6首第十四至第十九号的《海顿四重奏》献给海顿。这是莫扎特23首弦乐四重奏中的精华。 《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春天”,G大调,K387,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一首,作于1782年12月21日。第十四号至第十九号的6首弦乐四重奏,系莫扎特以海顿的创作成果为出发点,作成之后请海顿到家中欣赏,又题献给他的。这套四重奏在主题的逻辑展开上体现了出类拔萃的技巧,形成了古典乐派在室内乐表现中的颠峰。 《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d小调,K421/417b,作于1783年,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二首。 《第十六号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428/421b,作于1783年6月或7月,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三首。 《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458,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四首,作于1784年9月9日。这首四重奏因一开始就使用狩猎的号角而称为《狩猎四重奏》,是6首《海顿四重奏》中最有海顿味道的一首。 《第十八号弦乐四重奏》,A大调,K464,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五首,作于1785年1月10日。 《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465,作于 1785年1月14日,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六首。此曲因序奏一开始就出现不协和音而标题为《不协和音》(Dissonani)。
格里莫《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奏鸣曲》
24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格里莫与马舒尔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有格里莫独奏的贝多芬《第30、31钢琴奏鸣曲》。这是1999年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艾弗里·费雪厅的现场演奏录音。专辑获得《BBC音乐杂志》五颗星的评价。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号,贝多芬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独奏,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钢琴协奏曲形式,开篇即由钢琴独奏出第一主题,并且这是一部异常柔美的协奏曲。首演完成后,《环球音乐报》大赞该乐曲为“作曲家最独特的作品之一”。此外,观众亦为贝多芬的创意啧啧称奇。 《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作品109,尤其洋溢着丰富优美的诗情画意,突出呈现高雅而梦幻般的寂静气氛,是贝多芬晚年亲切浪漫型的突出杰作。 《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笼罩着一种深沉的色彩,安详而醇美,似有一种恢弘之气逐步地弥漫开来,灵魂升华到至高的境界,以至于宁静致远,天人合一。
克莱门蒂《双钢琴奏鸣曲》
--
这张专辑是吉诺瓦与迪米特洛夫双钢琴组演奏克莱门蒂的七部《双钢琴奏鸣曲》。吉诺瓦与迪米特洛夫双钢琴组由阿洁丽卡·吉诺瓦(Aglika Genova)、柳本·迪米特洛夫(Liuben Dimitrov)两位钢琴家组成,他们的演奏有让人难以置信的默契,仿如一体。 克莱门蒂作有约110多首钢琴奏鸣曲,此外还有四手联弹、双钢琴曲、变奏曲、随想曲及其它短小键盘乐曲,他的音乐风格令人愉悦快乐,旋律大多自由不受拘束,可爱天真,活泼流畅,优美而充满活力与朝气。克莱门蒂音乐的特点与当时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一样更加注重具体音符的色彩和装饰细节,柔和顺畅,并且更加趋向沉溺于和谐音,响度,及轻松优雅的节奏速度之中。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托科夫斯基《演奏录音辑》
斯托科夫斯基《演奏录音辑》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1965-1972年间的录音,包括柴科夫斯基、法朗克、埃尔加、柏辽兹、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梅西安的作品,其中有一张CD全部是斯托科夫斯基最有特色的改编曲集。 斯托科夫斯基的确是二十世纪的伟大指挥家之一,在对于古典音乐的普及,对于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的作曲家的推广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美国首演马勒的“千人”使斯托科夫斯基第一次为世界瞩目,而后,与拉赫玛尼诺夫所合作的《第三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以及《帕格尼尼狂想曲》的世界首演更是将斯托科夫斯基及他所打磨的费城交响乐团推向了世界顶级交响乐团的行列。厚重低沉、极富质感的弦乐声色,正是斯托科夫斯基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所缔造的“费城之声”。 在演出生涯的早期,斯托科夫斯基便极其注重声响的效果。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指挥期间,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斯托科夫斯基选择了把小提琴手排列在舞台的右边,这种方式至今仍被许多交响乐团所采用。不同于早期的众多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热衷于钻研,改造录音技术,也算技术狂人一枚了。 斯托科夫斯基的现场演出极具魅力,事实上,说他是指挥家中的第一位大众明星也不过分。在费城交响乐团期间,斯托科夫斯基的音乐会宣传单上甚至不用写演出曲目,只要写上”斯托科夫斯基“这个名字就足够了。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晚年,录音技术终于让他梦寐成真。而在欧洲期间的演出,斯托科夫斯基沿用了当年打磨费城交响乐团的方式,无论是怎样的乐团,经过斯托科夫斯基之手,总能呈现出他所一贯追求的富丽堂皇的辽阔声响,难怪有人说,斯托科夫斯基是有魔力的。
21
6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