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秋色
35

西城秋色

三盲鼠年代爵士钢琴大师山本刚与录音大师神成芳彦重新泡制爵士钢琴经典名曲,演绎、音效更胜当年。聆听到此曲時就想起在西雅图秋天所欣赏到美丽的日落景色,本曲的诗意让聆听者对西雅图美丽的秋色更能身临其境。如今重新詮釋的西城秋色则再多加了一份悠游充容的感觉,头版唱片转上传分享顶尖爵士乐,随着音乐,身心放松到极点时,就是那个...
节目(2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考拉的田园

考拉的田园

無門無派 一屆村夫 借古尋法 道法自然 自力耕新 修建田園 遊戲人生
关注
回归(阿郎自然农耕)
75
《回归》 她们想发芽了,就播种。 ------阿郎自然农耕 自然本身是和谐的。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属于自然,做好自己本应做好的角色,谦卑地行使人类的义务与责任时,生活也就像自然一样和谐了,会在何时开花,会在何时结果,会在何时开始成熟,会在何时开始枯萎,她自己知道,顺应自然的状态,给予她合适的环境,让她完成她的生命历程。不会催促她,不会责怪她,只是让她做好她自己而已。 ------阿郎
瑜伽音乐精选
1060
精选瑜伽音乐,可用于课中或冥想或放松休息等等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93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集是其所有赋格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乐界公认的最高级钢琴材料,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shengjing",它是一部键盘音乐巨作,分为两集,共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24个小调写成。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旋律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   席夫不愧为巴赫作品是为权威的诠释者,他的诠释极为中肯,端庄而清丽,却没有书卷气,让这部不可不听的伟大作品增色不少。与其说席夫是在弹巴赫的音乐,倒不如说他是在唱巴赫的音乐。他那明晰而微妙的音色变化,宛如语言的抑扬顿挫,将音乐的快、弱、强、慢都赋予了如歌般的圆润线条,彷佛音乐也能跟着节拍呼吸、喘息。聆听他的诠释绝对不会感觉到一丝的压力,他总是能够流畅而舒缓地向听者倾诉着音乐内在的本质,让乐句如此自然而生动的自指尖倾囊而出,没有过于作做的装饰与凿痕,就像是用言语和听者相互沟通与对话一般。 “因为它实在很美,很多冥想性,有时又很令人激动不安,反正我只当爱乐者,更愿意将巴赫的平均律看作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当然是巴赫式的而非舒曼式的抒情,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更多地是寄情于冥想,寄托于思绪指向冥冥之中,这便有了超然之美,纯净和清澈。这也是在说席夫的诠释:端庄、清丽,却没有书卷气。巴赫没有指明用何种乐器演奏这部作品,现今的演奏和唱片录音,多数是用钢琴。”(此小段摘自李杭育的唱片经典第14页). 此版本是席夫年青时在Decca的录音,另一个版本是席夫在晚年在ECM又录了一次巴赫的平均律,拿London满银圈 头版的4CD 用专业的设备转高品质的WAV上传分享人世间钢琴篇中留下的最高级别的芬芳,感恩存在的一切!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与迈克尔·斯特恩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13首唯美抒情、缠绵悱恻的小提琴名曲,包括:普契尼《亲爱的爸爸》(选自歌剧《贾尼·史基基》,电影《窗外有蓝天》主题曲)、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肖邦《升c小调夜曲》(电影《钢琴师》配乐)、圣-桑《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舒伯特《小夜曲》、贝里尼《圣洁的女神》(选自《歌剧《诺尔玛》》)、莫扎特《行板》(选自《第21钢琴协奏曲》)、格鲁克《受佑精灵之舞》(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丝》)、鲍罗丁《夜曲》(选自《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波西米亚民谣曲风)、蒙特威尔第《我也瞄准你》(选自《波佩亚的加冕》)、马斯奈《悲歌》、舒曼《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这些作品大多不是为小提琴而作,是由其他乐曲改编的,但在约书亚·贝尔深情细腻的小提琴演绎下,营造出一种与传统演绎迥然不同的全新感受。 有人将小提琴的声音被比喻为“上帝的口哨声”。有评论家在聆听约书亚·贝尔的演奏时曾经这样说道:“我可以肯定的是上帝的口哨声美丽至极。但是我更愿意与您打赌的是,当约舒亚·贝尔演奏他的斯特拉迪瓦里琴的时候,上帝一定会屏息驻足、倾心倾听足够长的时间。”
30
13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哈恰图良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
这套专辑是杨颂格·卡奇泽指挥苏联广播电视交响乐团,演奏哈恰图良的芭蕾舞剧全本《加雅涅》(1957年版)。 阿拉姆·伊利奇·哈恰图良 (Aram Ilyich Khachaturian,1903-1978),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前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他的创作汲取了故乡亚美尼亚的民间营养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多民族传统音乐精华,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情调,因而在二十世纪苏联乐坛独树一帜。另外,哈恰图良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 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选自《加雅涅》。由于在很多年里欧洲音乐爱好者对哈恰图良的了解几乎仅限于此曲,很多人称他为“马刀舞曲先生”。 芭蕾舞剧《加雅涅》是1939年哈恰图良根据米高扬的建议,为亚美尼亚艺术节而创作的,原名为《幸福》。1942年,哈恰图良把剧情改写成描写在亚美尼亚边境集体农庄工作的年轻姑娘加雅涅的故事发表。同年12月9日此剧由苏联著名的舞蹈家阿妮西莫娃(Nina Anisimova)主演、由列宁格勒基洛夫模范歌舞剧院于彼尔姆首演。作曲家哈恰图良也因该剧的公演而获得当年的斯大林奖。 《加雅涅》这部舞剧的灵魂与活力集中体现在哈恰图良的音乐中。音乐最突出的一点是鲜明的民族特征,贯穿在全部作品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比哈恰图良以往的音乐作品更直接、更丰富、更生动。《加雅涅》舞剧音乐是民族音乐大聚会,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库尔德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等不同民族的民间歌舞,获得了广泛的展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源流荟萃,使舞剧的音乐色彩绚丽浓烈,充满了活力。哈恰图良运用了七首亚美尼亚的民歌、两首俄罗斯舞曲、一首乌克兰的戈帕克以及一首格鲁吉亚舞曲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20
51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这张专辑是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阿尔布雷希·迈耶的演奏录音,收录了六部作品,其中三部规模较庞大,除了舒曼的《浪漫曲》较为大众熟悉外,另外两位作曲家则鲜为人知。其中,赫佐根柏格的作品,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喜爱,因此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赫佐根柏格出生于一八四三年,在后世是因为音乐意念和勃拉姆斯相近而受到喜爱。但勃拉姆斯相当不欣赏他,据说是因为他娶了勃拉姆斯最喜欢的女弟子伊莉莎白的关系。不过到了晚年,勃拉姆斯也不得不承认,赫氏的音乐成就比其他人都高。赫氏热爱巴赫,组成的莱比锡巴哈爱乐协会全力振兴巴赫清唱剧演出。这首为法国号、双簧管与钢琴的三重奏编制非常奇特,是一八八九年的作品。 专辑中另一首《芦笛之歌》的作曲家柯鲁哈特是德国人,年纪较赫佐根柏格小四岁。他的作品风格正好和尊崇勃拉姆斯和巴赫的赫氏相反,是尊崇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新德国学派”。但他还是依照古典德国学派的奏鸣曲型式写了许多交响曲和室内乐作品,这让他更接近舒曼的乐风。这首为钢琴、双簧管与中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芦笛之歌》,就很像舒曼为单簧管或大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创作于一八七二年,作品是据雷瑙的诗作灵感所谱成,描写一名流浪者在森林和池塘之间游荡的故事。每个乐章前都引了雷瑙一段诗节:第一乐章是《日落》、第二乐章《微光落雨》、第三乐章是《来到夕阳森林小径旁的芦苇河岸》、第四乐章是《夏日黄昏时起了一场暴风雨》,终乐章则是《暴风雨后的平静,池塘一片风平浪静,月光皎洁,将苍白玫瑰织到芦苇叶上。》
49
15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60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