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Sor Introduction & Variations Op.9 - 3. Var 1

00:00
01:0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穆拉文斯基《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交响曲》
--
这张专辑收录了伟大的俄罗斯指挥家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的两部浪漫主义经典作品: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优雅而充满智慧,与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富有的、感人肺腑的激情交相呼应。这两个录音展示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演奏织体极为明净、结构严整,具有纯净的音色和超强的感染力,穆拉文斯基的指挥风格稳重果断、精密严谨,处理乐曲富有清晰的层次与健康明快的色调。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98,完成于1884-1885年间。此曲是勃拉姆斯所写的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最伤感、最古雅的一部。其实在勃拉姆斯所有的音乐创作中,伤感的情绪随处可见,但在这部作品中,伤感成了主宰一切的情绪,它渗透于作品的每一纤维中。 柴科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4,作于1888年。是柴氏“悲怆三部曲”中最复杂的一部,而终曲又是最具矛盾、最不平衡的一个乐章。这“表现生命、欢乐和幸福”的音乐十分动人,无数历经苦难的人们倍感亲切。
李赫特《贝多芬·第3、29钢琴奏鸣曲》
17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75年6月11日在奥尔德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这是李赫特最精彩的现场演奏之一,鬼斧神工的技巧、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槌子键琴奏鸣曲》的演奏,真是个神话般的录音。 《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第三首,作于1792年。当时的贝多芬的创作正在渐进当中,可以说这首钢琴奏鸣曲暗示了今后他创作的方向。在贝多芬的作品2中,这部奏鸣曲的规模最大,而且钢琴技巧也十分华丽,充分地把当时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了出来。同是,贝多芬也好像是有意把以往日积月累起来的钢琴音乐技巧,一下子都收进里边一般。曾经有人说,《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与日后的《悲怆》(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相通的,而这部奏鸣曲却是暗示了《华德斯坦》(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 《六首小品》作品126,是1823年完成《d小调第九交响曲》之后的小品集,是贝多芬3套小品集中最优秀者。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完成于1818年底。这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巨人般宏伟的作品,成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加以交响化处理的最完美的典范。通过这部篇幅最长的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确立了在创作风格上回归“德国式”的古典刚正,和精神内涵上寻求超然安定的艺术之路,用严密的结构和纯粹的音响表达了深沉、苍劲、“天人合一”的情绪,体现对生命、美好、豁达的渴望和追求,由此迎来了音乐创作的一个崭新高峰。当时伦敦的钢琴制造商送给贝多芬一架出色的钢琴,德文称“槌子键琴”,以有别于“拨弦键琴”,因此,这部作品又称《槌子键琴奏鸣曲》。
瓦格纳、普罗科菲耶夫《歌剧、舞剧节选》
--
这张专辑是莱因斯多夫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瓦格纳的四部歌剧节选、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这是将喇叭花的两张著名LP唱片合二为一,转录到一张CD中,其中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那张黑胶唱片,荣登美国TAS天碟榜单。 TAS主编评语:总计Sheffield二十九张唱片中,很少有大型管弦乐团的录音(莫斯科那张还是募捐与贷款才录成的),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负担不起请大乐团及名指挥的经费;二是Sheffield Lab惯用一支立体麦克风来录音。这种录法要录整个乐团在技术上比较难。所以尽是些小型的组合。这张唱片没有话说,是录音的典范,我已无法再形容,只告诉您看到Sheffield Lab的LP唱片买了就没错。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54
66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57
2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