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巡回审判制度怎么产生的

00:00
10:53
主播信息
初见音乐

初见音乐

音乐混剪,视听盛宴,情感共鸣!
关注
人人都要懂点人性心理:每天读点心理学
729
什么人一定要听? 生活中总被人利用,自己总吃亏的人; 职场上搞不好关系,而无法升职的人; 家庭关系处不好,失去互相信任的人; 经商不懂权谋利益,不能进一步的人。
影墨之舞
784
将墨(代表文字)与影(代表影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舞蹈的形象,表达了读书和影视相互配合、交融的意境。 1、视读之间:视觉与阅读交织,如诗行间轻盈的舞步,文字与画面交融,展现万千意象的舞台。 2、书影之间:书页翻动间,文字的影子舞动,月光洒落,映照出故事的灵魂,书与影,共同谱写夜晚的诗篇。 3、文字之声:笔墨挥洒,文字如歌,轻轻吟咏,如泉水流淌,字里行间,回荡着岁月的旋律。 4、影像之韵:影像如画,色彩斑斓,动态的镜头捕捉生活的韵律,影视之间,诠释了故事的色彩与声音。
聊聊历史人物
787
历史有很多意料之外,人多人物的本来面目跟我们熟知的完全不同。 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一个“层累说”,是说历史某个人物被这个时代加上一个身份,那个时代再加一个光环,一层一层累加起来,就成了一个跟本来面目不一样的人物。 在这里,我们开启这段时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289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