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特菲尔《寂静的正午》
12

布林·特菲尔《寂静的正午》

这张专辑是低男中音歌唱家布林·特菲尔的英文歌曲辑。专辑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从痛苦到幽默的情感贯穿其中,包含了情歌、民歌、海歌、饮酒歌和荒谬歌。将华丽的声音和高超的艺术相结合,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布林这位有思想的艺术家,带给乐迷的精彩的曲目。 布林·特菲尔(Bryn Terfel,1965年11月9日)英国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当今古典乐坛炙手可热的巨星。布林·特菲尔是属于全世界音乐舞台的歌唱艺术家,自从德国伟大男中音菲舍尔-迪斯考之后,能承继20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传统、诗化的演唱风格的男中、低音确实很少。相对男高音歌唱家来说,男低音更难找。特菲尔演唱的曲目从巴洛克到舞台剧,无所不包,充满男性阳刚的磁性格外吸引人,再加上肥胖的身躯,难怪特菲尔会被称为是“性感大熊”。 国际著名音乐经理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裁保罗.希克多夫就曾发出:“有杰出音乐才能和丰富舞台经验的男低音是歌剧演出中的支柱,没有沉厚的基石怎可让高音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布林·特菲尔拥有所有男低音歌唱演员希望具备的优秀特质。而现在正是他年龄、声音、文化修养、舞台经验积累的最好时候,有机会迈进声乐歌剧界伟大艺术家行列的机会。
节目(3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鲁杰罗·里奇《1950-1960年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1950-1960年的演奏录音,包括帕格尼尼、拉威尔、理查·施特劳斯、韦伯、萨拉萨蒂、圣-桑、拉罗、欣德密特、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的小提琴作品。 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1918-2012)意大利裔美国小提琴家。里奇属于炫技型演奏家,爆发力强,有着惊人的速度和技巧。他演奏帕格尼尼、萨拉萨蒂等技巧性很强的作品,大都洒脱流畅、极为自如,颇具个人特色。 里奇纵横琴坛75载,以炉火纯青的琴技傲视群雄。作为帕格尼尼的忠实仰慕者,里奇在琴技上继承了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华丽、辉煌、快速运弓的技巧特点。他的演奏揉指技巧高深、运弓严谨、动作利落、爆发力强。他一般采用偏快的速度处理乐曲,以显示其无所不能的高超技艺。对于很多高难度快速的乐曲,有着非常好的处理,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里奇从小便被人誉为神童,11岁时就奉献了自己首次正式演出,演奏了门德尔松协奏曲,随后很快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亮相。纵览近代小提琴演奏史,美国这片土地在早期发展阶段并没有太夺目的光环。比之强调音色甘美的法比学派、开阖大气的苏俄学派,以及讲究工整严谨的德奥学派,美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世纪初欧洲小提琴教师被引进,上述几种成熟的小提琴流派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大陆被兼容并纳,才有了所谓的美国-犹太学派后来的兴起。其中,帕尔曼的恩师、亚美尼亚小提琴家加里米安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但是在加里米安1936年移居美国之前,便已有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教师成为小提琴技艺从古老的欧洲过渡到年轻美国的桥梁,他就是美国人路易斯·帕辛格,美国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就是帕辛格的得意弟子之一。 从帕辛格上一代的蒂博和伊萨伊,到帕辛格下一代的里奇,法比学派竟然在三代人的传承之下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观看里奇的演奏录像时,人们已经完全将他作为一位美国本土的“天才”看待,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然被里奇赋予了“开天辟地”的意味,小提琴艺术发展之变幻莫测可见一斑。
尼科洛西《斯卡拉蒂·奏鸣曲辑(第9辑)》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弗朗西斯科·尼科洛西演奏斯卡拉蒂13首《键盘奏鸣曲》。 斯卡拉蒂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那500多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比同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结构上虽不如巴赫的音乐那么紧密、精巧,但旋律性强、富于歌唱性,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习惯。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如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在曲式上有的似巴赫的创意曲、有的像赋格,其中有几首还是包含了两个主题的古典奏鸣曲式。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十八世纪初期,斯卡拉蒂在西班牙宫廷任职,有了丰厚、稳定的收入,他创作了大量键盘乐器作品,为当时的、现在的演奏家们提供了极具价值且丰富多彩的表演曲目。
海因里希·涅高兹《涅高兹的艺术》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涅高兹演奏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的独奏作品。 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1888年4月12日-1964年10月10日)出生于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市,前苏联著名钢琴家、举世公认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音乐教育家。他以学识渊博、演奏富有情感、诗意和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涅高兹擅长演奏舒曼、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曾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奏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而被后人广为传颂。特别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42年中,辛勤的耕耘,为前苏联乃至世界培养了一批著名的世界级钢琴家,李赫特、吉列尔斯、加夫里洛夫、扎克、马里宁等都是他的学生。其影响之深广难以估量,以至乐迷们提起他的名字时,敬慕之情溢于言表。 涅高兹是一位得天独厚的艺术家。他具有崇高的感染力和奔放的热情,象他这样的钢琴家越来越少见了。他的内心感受丰富深邃,一切外在的东西都退居次要的地位。在他的演奏中我们找不到用陈规俗套来粉饰的空白点。他从不象匠人般墨守成规。他的演奏总是充满活力,其中既有极其清晰的思想,又有令人感动的深情;既有刻画分明的线条,又有生动如画的瞬间。这里没有刻板机械的表达,他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都是灵活曼妙、优美动人的。 涅高兹从来也不用故意的夸张来破坏整个演奏。他的表演既不冷淡无情,但也不一味拘泥细节。他能不知不觉地从粗线条的刻画转入最细腻微小的色彩变化,而且前后浑然一体。他的处理手法非常自然,毫不勉强,无论是在主要的东西上,还是在个别细节上都有丰富的感情,而且表达得自然淳朴、得心应手。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俄裔美国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沃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专辑由金牌录音师Lewis Layton录制,是无与伦比的大提琴HiFi杰作,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榜上名版,香港《CD圣经》推荐:音色最醇厚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Piatigorsky录音已是他的晚年时间,其演奏与早期Columbia/Ormandy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大师的独特气质,优美连绵的发音,录音是大提琴稍微趋前,CD版Hall Effest(堂音)比原版失色,但独奏乐器音色厚度依然有尚佳的可听性,中意大提琴的发烧友必买。 专辑收录两部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向来以低沉迷人的音色为发烧友所喜爱。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优美迷人、色调温暖,向来是大提琴曲中试金石之作。录音中皮亚蒂戈尔斯基以其诠释浪漫派作品的深厚功力,将大提琴丰润迷人的音色发挥到极至,被认为是作品与演奏的天合之作。 沃尔顿的协奏曲原本就是写来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本专辑收录的也是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在1957年的首演录音,原汁原味,可谓珍贵绝伦。它似乎生来就是用于考验音响素质的,音场十分惊人。明希的精彩指挥精确而直接,乐曲纯净透明,丰沛的音色听起来极富趣味,并且带着波希米亚民族乡土的诗情。如此黄金搭配再由Lewis Layton操刀录音,再次证明Living Stereo的制作水平已臻登峰造极之境,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上榜唱片。
20
6
约翰·威廉姆斯《柏林音乐会》
约翰·威廉姆斯《柏林音乐会》
这张专辑是约翰·威廉姆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现场录音,电影配乐创作之经典、演奏之精彩,莫过于此。这份录音除了让人们再度见证到这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作曲家的辉煌,也捕捉到了由世界上最伟大的管弦乐队之一演奏的这场独特音乐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在约翰·威廉姆斯指挥棒下,音乐家们为他的乐谱带来了非凡的音调美感和强度。 对于这场音乐会,约翰·威廉姆斯表示:“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今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宏伟的大厅,就像一个神奇的房子。我想告诉你们,我有幸能和你们一起来到这个大厅里,站在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管弦乐队——柏林爱乐乐团的前面。对于任何音乐家来说,站在这个管弦乐队的前面,无论多么谦逊或伟大,都能和你在一起度过这几个时刻,这确实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特权。我非常感谢柏林爱乐这个邀请以及与你们在一起。” 几十年来,约翰·威廉姆斯塑造了电影音乐的历史和声音,他那些令人难忘的主题配乐和完美的编排为现代一些最好的电影增添了色彩。他广泛的目录还包括其他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以及他自己的电影主题的创新改编。他不仅是纯粹的新浪漫主义者,还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解人,他善于使用20世纪的技术,打破调性的界限,并以其完整的交响乐声音,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架起了一座桥梁。
5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