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耶胡迪·梅纽因
45

悼念耶胡迪·梅纽因

这张专辑收录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是梅纽因现今仅存的演奏录音,梅纽因与钢琴大师肯普夫在1970年合作的几部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录音也非常珍贵。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提到梅纽因这个名字,即使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也会有耳闻。在他长达七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录音和回忆。 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其演奏技艺与风格都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在这一点上,梅纽因本人也毫不例外。总的来看,梅纽因仍然属于世纪交替间,演奏观念和风格逐渐变迁时期的演奏大师。从他的早期演奏上来看,其风格明显受到克莱斯勒和埃奈斯库的影响,尤其是埃奈斯库,作为梅纽因的老师,他将自己赋予音乐以丰富表情和甜美意境的特点,尽数传给了这位非常善于学习别人特点的学生。此外,梅纽因在一段时期内也十分推崇海菲茨的演奏,当时,梅纽因为了能向海菲茨那样精确而科学地掌握技术,曾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导致了他在一个时期的演奏中同样揉进了华丽和令人惊叹的炫技效果。然而,梅纽因最终并没有成为炫技型的演奏家,而是在汇集了百家之长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深邃的逻辑性和细腻的音乐性为特点的演奏风格。
节目(1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富特文格勒《勃拉姆斯·交响曲·协奏曲》
--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1942-1954年间指挥演奏勃拉姆斯作品的录音,包括:四部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合作乐团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喜欢富特文格勒的爱乐者,通常会比较心仪他二战时期的作品。确实,因德国的没落产生的忧愤意念成为了大师的潜在表现力,他战时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激情四溢、光芒四射。据说二战时期富特文格勒指挥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表现极佳,但令人痛惜的是没有留下任何一场完整的现场演出录音。1945年1月23日柏林爱乐演出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末乐章录音,是这部交响曲战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品。这个录音被收录于第一张唱片的最后。 尽管只有一个乐章,但这段录音却非同寻常:不仅因为这是富特文格勒最佳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演出,留下了音质绝佳的录音,还因为这段录音录自二战时期富特文格勒在德国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他再度回归柏林将是两年半以后的事情。这是高度激情、幻想、控制力的稀有结合;乐曲、乐团和指挥高度结合的难忘例证。这是德国战败前的最后时刻,富特文格勒所喜爱和熟悉的一切都在他眼前瓦解了,大师的痛苦,激愤和无奈之情直接铸就了这个不朽的乐章。时至今日,这段录音听起来仍然是那么令人激动异常,这是无与伦比的绝唱。这段录音标志着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的终结。战后的富特文格勒虽然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音乐遗产,但二战时期作品中那些璀璨夺目的光芒,却已经永久地熄灭了。 这个录音是阿杜安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着墨最多的,他用了几乎整整两个页面(中文版)来细细阐述这一录音,而且即使是阅读翻译得不甚精确到位的中文版,也能明显地察觉出这位乐评家对这个录音心怀无比敬畏之情。从他的具体用词和使用篇幅来判断,这十几分钟的音乐,应该是阿杜安先生所认为的,富特文格勒的艺术遗产中最重要和最精华的部分。
波利尼《贝多芬·第五、六、七钢琴奏鸣曲》
60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利尼演奏贝多芬的四部《钢琴奏鸣曲》。演奏这些音乐性更纯粹的早期奏鸣曲,足见波利尼返璞归真的心路。其“无菌室”式的纯净发音,他在钢琴技术上的完美,会让你联想到法拉利、玛莎拉蒂等知名跑车或者米兰的高级定制成衣;在艺术上的造诣会让你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巨匠。演奏有“圣经”之称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需要高难度的技巧和结构把握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构建贝多芬深邃的音乐理念,而波利尼做到了。其力量与激情柔韧对峙,简赅隽永而又倾情尽吐,音色始终明丽,大片光线刺穿了贝多芬自我包裹的层层雾霭。波利尼恰如一位出色的雕塑家,精雕细琢又无痕可寻。
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大提琴合奏作品》
34
这张专辑是由出生在贝尔格莱德的小提琴家Stefan Milenkovich,联同大提琴家Riccardo Agosti及小提琴手Pier Domenico Sommati演绎多首帕格尼尼小提琴及大提琴合奏曲。 专辑收录了帕格尼尼的三重奏以及狂欢节嬉游曲二重奏,这几首作品是平日相当少见的录音。第一首《你的心里没有我》是意大利作曲家派西耶洛歌剧中的咏叹调,帕格尼尼将之改编为两把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三重奏,而其中八段艰难的变奏,简直折磨着所有小提琴家的心灵。另外三首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则相当轻快,应是为沙龙业余爱乐者所作。而《狂欢节嬉游曲》则是以当时意大利民间音乐为素材改编,轻快活泼。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担任小提琴演出的米兰科维奇,在灌录此作品时年仅十八岁,才华洋溢,颇有少年帕格尼尼之风。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萨尔瓦多·阿卡多与迪图瓦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现存的全部小提琴作品。阿卡多充分地展示了他那以臻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解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2009年的《企鹅唱片指南》中推荐为四星。 阿卡多的演奏辉煌而富有歌唱性,具有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感情丰富,有异乎寻常的音乐感,能使听众深深着迷。其拿手的演奏曲目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以及巴赫、维瓦尔第与塔蒂尼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近年来他的演奏曲目不断扩大。是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 迪图瓦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十分富有特色,其中既有着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对于乐曲的解释,他有着十分端正和高雅的特点,处处体现出了他那极富修养的个性特征。他指挥的乐曲使人感到生气盎然,清晰明朗和干净秀丽,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的祖国瑞士的那种秀美别致的自然风光一般。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奇绝崭新技法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得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得以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216
53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菲雪儿与克雷兹伯格指挥的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三部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格拉祖诺夫的作品。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由传统的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的基调是朝气蓬勃、快乐欢腾的,并贯穿着舞曲节奏。中间的慢板乐章抒情、沉思的、富有诗意,辉煌的提琴技巧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生机勃勃,十分感人。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构思始于1915年初,此曲可以归入青年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成就之列。作为一个革新者,他在这首作品中进行着很多大胆的尝试,首先,这里的乐章排列就很不一般:它不是通常的快—慢—快结构,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温柔如歌的主题占优势,而当中的第二乐章不用传统的慢板,反而是快速度的逗弄和怪涎式的诙谐曲。还有,为了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对比的事物,例如,青年人的美丽幻想和对大自然的崇高、静观以同尖锐的怪诞形象相对置,作者悉心研究小提琴演奏的各种可能性,采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和异乎寻常的技巧性效果,从抒情宽广的咏唱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快速乐句和拨奏与用弓拉奏的复杂变换,从滑音到极度清晰(Marcato),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Ponticello)到清澈的泛音,所有这些引人入胜和富有诗意的技巧同清新的色彩效果的结合,使整个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作于1904年。此曲明显体现出作者后期创作的一些特征,它力求加深抒情的表达,开拓情绪饱满的旋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古典式的明晰风格。作者以高超的专业作曲手法加以处理,全曲结构严谨、形式洗练,旋律音调接近俄罗斯民歌。
8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