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伦伯格《莫扎特·双簧管四重奏、五重奏》
86

舍伦伯格《莫扎特·双簧管四重奏、五重奏》

这张专辑是双簧管演奏家Schellenberger与柏林爱乐四重奏合作,演奏莫扎特《双簧管四重奏、五重奏》。 《F大调双簧管四重奏》K370,作于1781年。 《c小调双簧管五重奏》K406,作于1782年。由于采用了c小调,曲子始终蒙着一层阴影,挥之不去,即使双簧管明亮的声音加入也无法冲淡这种阴郁的气氛。
节目(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米凯兰杰利《1956年路德维希堡音乐节》
--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在1956年德国路德维希堡音乐节的演奏会现场录音,他与Antoine de Bavier指挥的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两部钢琴协奏曲。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对比起莫扎特的其它钢琴协奏曲,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都直接反映了其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贝多芬年轻时非常喜爱这部协奏曲,并将它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在他的迪亚贝利变奏曲第22变奏出于喜剧效果出现了第一乐章中的一个低音线。巴伦伯伊姆曾表示这部协奏曲是斯大林最喜爱的曲目之一。 《降B大调第十五钢琴协奏曲》K450,作于1784年3月15日。
莫扎特·双钢琴和钢琴二重奏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由Ingrid Haebler、Ludwig Hoffmann、Jorg Demus、Paul Badura-Skoda演奏的莫扎特钢琴二重奏录音,肯定是这些欢快而富有感染力的钢琴作品最令人愉快的录音之一。这些作品充满了可爱的曲调、华丽的构思和发人深省的主题。这是一些罕见的作品,即使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也会乐意欣赏,但其复杂程度是如此之高,即使是高深的音乐家也能完全被迷住。专辑的录音干净明亮,没有一丝生硬,其音效让听者觉得自己就像坐在钢琴旁边。 钢琴的二重奏的表演形式可以分成两类:较早出现的一种形式是钢琴四手联弹,这种形式是指两位演奏者在同一架钢琴上演奏;另一种其后出现的是双钢琴的演奏形式,便是指两位演奏者分别弹奏一架钢琴来完成一首作品。四手联弹的出现刚开始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难点就单手或双手弹奏比较容易的段落,然后由教师弹奏比较复杂的段落。1756年,莫扎特写过一封信:“在伦敦,沃尔夫冈为四手联弹写了一首奏鸣曲,我敢保证,在此之前,没有人这样做过。”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也说到“钢琴二重奏的辉煌始于莫扎特”。由此可以证明,钢琴二重奏的出现是由莫扎特开始的。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于1781年的维也纳。据称莫扎特在教授约瑟华钢琴期间,两人产生过一段隐蔽的爱情。这部作品正是莫扎特为了与约瑟华一同演奏而精心准备的。在当天音乐会后,莫扎特对其父亲说:“我们十分成功地一起演奏了这部新的奏鸣曲。”再看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的几年时间里,莫扎特经历了丧母的悲伤、与一直欺辱他的大主教决裂等一系列打击,使他痛苦不已。但在这部作品中,却听不到一丝忧伤的情感,而是热情洋溢而又优美的旋律。 莫扎特总体的音乐风格也是田园的、世俗的、孩子气的、幽默的、迂回的、乐观的、诙谐的。同样这部作品也是贯穿以这样的风格特点。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唯一的一部双钢琴作品。既然是双钢琴,所以两架钢琴的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部作品中,两架钢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伴奏与被伴奏的关系,而是两者相互对答,相互竟奏的关系,很像歌剧中二重唱的感觉。 因此,两架钢琴在演奏时必须注意演奏风格、音量、音色、力度、速度得统一。
富特文格勒《指挥顶级管弦乐团的杰出录音》
24
这套合辑是为纪念伟大的指挥家富特文格勒诞辰125周年而发行的,收录了富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杰作。选择的曲目大部分是富特文格勒最擅长的德奥系作曲家的作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哈肯·哈登伯格《著名的小号协奏曲》
哈肯·哈登伯格《著名的小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号演奏家哈肯·哈登伯格分别与马里纳、霍瓦斯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合作,演奏十一部著名的小号协奏曲。包括胡梅尔、赫特尔、斯塔米兹、海顿、利奥波德·莫扎特(莫扎特的父亲)、莫尔特、科雷利、阿尔比诺尼、贾佐托、巴赫、古诺等的小号作品。《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年轻一代的瑞典小号演奏家哈肯·哈登伯格所吹奏的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现今最好的小号协奏曲唱片。除了他高超的技巧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录音出奇的佳。小号的声音置于前端,仿若与听者共处一室,非常过瘾。而马里纳与圣马丁室内乐团从头到尾温暖、优雅地陪衬,更平添了不少的气氛。 胡梅尔通常喜好以降E大调来写作乐曲,但哈肯·哈登伯格在此却升高了半音,以E大调来吹奏,结果使得声音效果变得明亮不少,也使乐曲更加有力。 专辑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乐趣,包括哈肯·哈登伯格在巴洛克乐曲中的演奏。哈登伯格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机智而富有艺术性,让你忘记了音乐中极其困难的部分。他聪明的音乐才能令人愉悦,尤其是他在利奥波德·莫扎特《D大调小号协奏曲》中流光溢彩的装饰音,以及在巴赫/古诺的《万福玛利亚》中天籁般的旋律。如果你的收藏中只需要一张古典小号唱片,那就选这一张吧。
49
39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李赫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77年8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可爱的行板》、肖邦《圆舞曲》、《谐谑曲》、《船歌》、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版画集》。 贝多芬《可爱的行板》WoO 57是他的得意之作,经常在社交性的音乐会中演奏,标题也是他亲自命名的。原准备当作《华伦斯坦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后因《华伦斯坦》先用了慢板,这首《可爱的行板》就成为独立乐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尾奏。主题是用缓慢的F大调,以优美的、十分动人地奏出。 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作于1890年。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采用法国传统曲音调注入崭新气息的《巴斯比舞曲》四个乐章组成,当中以《月光》最为出名,令德彪西名满天下,在宁静温柔的乐声中,仿佛能见到月光在湖面上荡漾,而那流动的瑟音,则带领着听众轻轻悠游。这个曼妙的乐音,至今还令无数的人们着迷不已,不但是印象音乐中精湛的作品,更是流行文化媒体的爱用配乐。 钢琴套曲《版画集》作于1903年,正是德彪西创作精力旺盛的时期,由《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三首以不同国家地区作为背景的乐曲组成。这部作品是被看作是印象主义流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德彪西在作品中用很多之前从未有过的手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之具备了典型的印象主义特征,这种大胆的创新和独特思维呈现出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奠定了德彪西在印象派钢琴音乐中的地位,为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9
13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4、25、28、29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6,作于1778年,正值莫扎特随母亲开始第二次旅行演出之际,是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当时莫扎特正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的女儿阿蕾西亚,这首作品即成为风格最为柔美的一首,于美妙中透出高雅。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是莫扎特在曼海姆时期创作的7首奏鸣曲中的一首,莫扎特一改传统奏鸣曲中三乐章的布局,采用了一慢一快两个乐章的形式。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作于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在宫廷中谋取职位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曾经人见人爱的“神童”现在处处碰壁,即使一向乐观的莫扎特也为此感到苦恼。此时母亲的逝世好比是晴天中的一道霹雳,让莫扎特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哀伤,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他写出了《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这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作品。
161
9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专辑收录了布伦德尔早年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协奏曲,他在这些录音中就已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气质,追求纯净的发音和朴素简洁的表情,演奏自然流畅。 布伦德尔编订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他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也极为钟爱,增经四次录制全集,这个版本是他的首个协奏曲全集,其后在不同时期先后与阿巴多、拉特尔、列文三位指挥家合作录制了全集,因年龄不同,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也逐渐产生变化,但每一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传奇版是布伦德尔在30岁出头时录制的,当时他对贝多芬的音乐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所以这个版本的演奏是最有冲击力和激情的,虽然有些部分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具有贝多芬的内在感觉。 在贝多芬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一、第二号明显继承莫扎特与海顿的传统,其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第三号协奏曲中,开始出现贝多芬个性追求的那种戏剧性冲突,钢琴被赋予明显的激情。第四号协奏曲增加了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比,乐队更富动力,钢琴的个性更给予充分的发挥。而第五号协奏曲因为华彩乐段与乐队效果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激情的写照,闪烁着辉煌而又耀目的美。这5首协奏曲,尤其是后3首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89
16
柯曾《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
柯曾《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1970年9月钢琴家柯曾与布里顿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柯曾继承了施纳贝尔演奏莫扎特传统,在其晚年又有发展,个性突出而又不过分标榜个人,感觉崇高而又不乏人情味。由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担任指挥,也算是此版一个特别之处。专辑由著名天碟录音师韦尔金森亲自录制,音质自然、丰满。《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柯曾1970年于英国斯内普小镇与布里顿共同录制这张唱片,但自律甚严的柯曾一直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想再录一次,他的愿望知道1982年去世都没有达成。但Decca却也将这个录音出版。听者仍为其火花般令人炫目的表现方式深深吸引,而录音技术则保留住他丰富漂亮的音色。”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此曲也是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直接反映了他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作于1791年。此曲是莫扎特所做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3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