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经》讲解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1]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孝经》相传为孔子所作,又说为孟子或孟子门人所作。
93

《礼记》中记载,鲁哀公与曾子、子贡共同参与吊唁既孙之母的丧礼。因国君在场,守门人最初阻拦曾子与子贡进入府内,两人通过调整仪容整肃方法,子贡先行通报后,守门人最终允许其进入。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礼仪规范中对仪容外包装通行策略的重视。
进入市中央后,卿大夫们因曾子与子贡的仪容调整而主动让位,鲁哀公亦走下台阶行礼。君子礼仪评论指出,敬事之等需思其行,仪容的整肃能使人畅通无阻。这一事件被解读为外包装对行为规范的影响,强调外在修饰在社交中的实际效用。
故事引申至外包装通行策略的现代启示:精致的外表易使人忽视内在本质,为假冒伪劣辨识增加难度。尽管部分人可能通过巧妙包装掩盖意图,但卿大夫行为规范与守门人通报规则仍提示,保持警惕与深化观察是防范欺骗的关键。
最终,文中强调善良者需避免浅薄短视,既承认外包装的现实作用,也应提升辨识能力。通过仪容整肃方法与行为规范的结合,既可应对礼仪要求,亦能减少受伪劣包装蒙蔽的风险。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