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汉室气衰之一(公元188年)

00:00
08:0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善月

善月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善月
关注
资治通鉴
239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全书上起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显德6年西元959年,共跨越1362年历史。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整部书体大思精,网罗繁复,除依据十七史外,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行状、小说等各种史料320余种。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典范。
《西游记》品读
839
名著新品,不一样的视角与解读。 “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唐僧师徒,出生入死,降妖伏魔,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修得正见正果,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壮举!无论取经四众,还是读者,都能在这一精神漫游中经受灵魂洗礼的痛苦与愉悦,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超越时空,纵绝古今。
南公怀瑾《列子臆说》
70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怀瑾先生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并进行发挥,涉猎广阔,见解精深,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刘焉建议改设州牧

# 州牧制度权力改革

# 废立灵帝密谋事件

# 王芬起兵劫帝计划

# 董扶预言益州天子气

# 曹操反对废立决策

# 陶丘洪中止参与政变

# 天象示警北方阴谋

# 地方叛乱引发改制

# 灵帝北巡引发政变

公元188年,太常刘焉针对地方叛乱频发,提出刺史权轻难以镇乱的弊端,建议朝廷改革州牧制度权力改革,选用重臣担任州牧。刘焉本欲任交趾牧,但侍中董扶预言益州天子气,促使其改求益州。时益州刺史郤俭暴政引发民怨,朝廷遂采纳建议,任命刘焉为益州牧,黄琬、刘虞等为州牧,州牧制度自此权重,为汉末割据埋下伏笔。
同期,冀州刺史王芬与术士襄楷密谋废立灵帝密谋事件。襄楷以天象预言宦官将灭,王芬借黑山贼乱起兵,计划劫持灵帝北巡时废帝改立合肥侯。议郎曹操反对废立决策,指出此举风险极高,强调尹、霍旧例不可复刻。王芬邀平原华歆、陶丘洪共谋,陶丘洪因华歆劝阻中止参与政变,最终王芬孤立无援。
天象示警北方阴谋,太史观测赤气横天,警示灵帝北巡危险。灵帝遂取消行程,命王芬罢兵。王芬因计划败露解印逃亡,途中自杀。此事反映汉廷权威衰微,地方势力与天象预言交织影响政局。
刘焉赴益州时,董扶及太仓令赵韪弃官相随,凸显士人对汉室失望。而刘虞因任幽州刺史时深得民心,复任幽州牧,进一步强化州牧制度权力改革的地方实权。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汉室对地方控制力的瓦解,为后续群雄割据奠定基础。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