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客栈

声音客栈

石家庄小楼文化有声书官方平台!
最近节目(10)
作品列表(91)
历史的镜子
"一代大师吴晗用崭新的史家思维改造传统的“史论”文体,以犀利的笔锋告诉读者:读史绝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要在史料的空隙间,探寻历史与现实的相通之处,找出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历史的镜子》是吴晗自己编辑的第一本杂文集,出版于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家百废待兴而又内战阴云密布的1946年。本书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吴晗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探究,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吴晗在书中集中论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政治的腐败、人民的困苦与国家兴衰治乱的关系,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限制权力、根除腐败、实行治人与治法结合的民主政治、实现报刊与言论自由等众多现实问题,时至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况。他以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及至成长经历,不仅重笔勾勒活动于园内外的鲁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隐现的人、事和物,在其“生活着的空气”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风俗画。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由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的文集,出版后后屡经增补,是理解鲁迅小说必读之作,同时也是非常有分量的鲁迅研究资料,真实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是李劼人先生“大河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一种伸缩自如的叙述中展现主流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相叠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再现1901—1910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其中既有以郝家为代表的传统贵族家庭,也有以伍家为代表的下层小市民家庭,中间穿插尤铁民、田老兄等革命积极分子,反映了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小说还细致全面地展现了近代四川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对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四川省情有重要作用。"
太极宗师杨无敌
《偷拳》原著讲的是世居直隶冀南广平府的杨露蝉,承先人余荫,席丰履厚,广有良田,无奈身体孱弱,从小多病。老父亲爱子心切,唯恐他夭折,于是读书之余,让他跟随护院的拳师习武强身。杨露禅痴心学武,别家舍业,寻访名师,后为了投师陈长兴学习陈式太极拳,不惜装哑巴,做叫花,险些冻饿而死,方进得到陈家做了家丁,才有机会学艺“偷拳”。正是一颗诚心打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将一身功夫都传授给他。最终,杨露禅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杨式太极拳,成为了一代太极宗师。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为鲁迅去世二十周年时,周作人先生应报刊之邀所写纪念文字的结集,是继《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之后又一部追忆鲁迅的著作,旨在讲述鲁迅文学创作的“始基”。其在前者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的事实,且更为系统地介绍了鲁迅早年生活情状、学问兴趣所在、思想形成根基等。
两地书丨两位“新青年”的倾心笔谈
1925年3月11日,时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文科三年级学生、女师大学生自治会总干事、正在进行的女师大风潮即驱杨运动中的领军人物、笔名景宋的许广平发出了她致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女师大兼职教师鲁迅先生第一封信,题头是“鲁迅先生”,落款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春明外史丨百年前北京生活图鉴
张恨水“用作《红楼梦》的办法,来作《儒林外史》”,本书背景宏阔,豪门、妓院、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无所不包,广泛描写党、政、军、警、学、商各阶层的生存状态,上到总统、总理,军阀、巨贾,下到戏子乞儿贩夫走卒,三教九流,穷尽各色人等。尤其对底层社会小人物的举手投足、情趣追求描写得呼之欲出,又有“野史”之趣,耐人寻味,是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图,堪称经典之作,至于其间对诸如少帅张学良等人物的影射,更使读者/听众犹如探宝寻谜,往往怡然新会。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四大代表作。张恨水凭借《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意义更是非同凡响。本书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读之既可当作北京民俗资料观摩,亦可作为民国野史消闲。
大清王朝1860丨末日中兴·三十年
《大清王朝1860》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张鸿福先生的又一力作,讲述了晚清三十多年洋务运动波澜壮阔的历程,书写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洋务实业的艰难曲折。同时,作者以新的史学眼光,重新挖掘和刻画了诸多反洋务派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深刻揭示了他们的制度性困惑和文化精神的内在冲突。并通过对以唐廷枢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悲剧性命运描写,折射出中国在近代化、工业化过程中所遭遇的巨大困境。
死水微澜丨晚清成都生活史
《死水微澜》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以当时中国内地社会上教民和袍哥两种势力激荡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塑造了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刘三金等经典市民形象。 李劼人对这个市民群体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通过这个“市民阶层”的群像,反映出在中国近代历史巨变中,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底层百姓的社会心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 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抑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生活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大河三部曲”被誉为中国“小说的近代史”,《死水微澜》则是“大河三部曲”的第一部,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共同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无杭
《无杭》是一部着重刻画情绪的成长类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讲述了“少年江川絮的理想国从建立到崩塌”的故事,书名《无杭》取自屈原的《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意为没有渡船。该书以江川絮的成长为主线,涵盖了故乡、家庭、校园、友谊及少年内心等各个领域。书中的 “影子”作为江川絮的镜像人格反复出现,是师长眼中、社会规则之下一个少年被期望长成的样子,即深谙世事、前途坦荡、不做无用之事的“超我”,而作者赋予了这类“超我”不同的意义,他厌恶其好的不真实。故而江川絮对“影子”这一角色长达八年的识别与拉锯,既代表每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又代表了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该书由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著名作家兼好莱坞编剧严歌苓,著名编剧霍昕,知名畅销书作家安意如联袂推荐。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是世界文坛著名的反乌托邦和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小说创作于1948年,作者将48倒置过来为84,作为书名。《一九八四》的故事设置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属于未来——一九八四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都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科技手段监视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的主角温斯顿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改写历史的工作,他逐渐对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了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茱莉亚发生感情,这一切使他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他终于成了所谓的思想纯洁者。 在作品中,乔治·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和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奥威尔通过这部作品中告诉人们,在极权社会中,人类将如何失去全部思想与情感自由,陷入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悲惨处境。每个经历或熟知这类历史事件的人,在看过《一九八四》后都会产生某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宛如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近八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鼠疫
一场鼠疫毫无征兆地扫荡了普通到有些乏味的奥兰城,恐怖的阴云笼罩下,市民的日常生活被打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但在小城中,有一群人自发地承担起了救治鼠疫患者、维护城市秩序的责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公务员、记者、神父等等。 他们是普通人,但他们恪尽职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遗余力。 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鼠疫》,通过对于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的描写,以及普通人如何与疫情抗争,展现了人类反抗苦难与死亡的诸多姿态,它充分肯定了人类直面荒诞并与命运抗争的努力,给予现代人关于生存的重要启示。
王阳明家书
二十五封家书,看一代圣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本书通过对王阳明家书的客观呈现和精彩评析,引领读者走近一个真实、亲切的王阳明,一个不离烟火气、有着圣贤智、豪杰情的王阳明。 这些家书,有的谈朝局时政,有的论学问功夫,还有的话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但无一例外都蕴藏着王阳明心学的学理与真谛。它们是“良知教育”的范本,是王阳明把“知行合一”等思想落实到具体生活中的案例集合。其中关于“立志”“慎独”“养心”“克己”“精一”等心学功夫的论述,对于治愈当下个体的空虚和焦虑,依然有积极作用。
北京梦华录
拥有数百年都城史的北京,在民国时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王朝的覆灭终结了北京作为帝京的历史,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这座古城的面貌,绵延已久的风物、民俗逐渐消失。这一时期的许多作者用文字记录过去的北京,追忆消逝的城市风景,写下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北京梦华录”。这些著述提供了有关这座古老都城的珍贵资料和历史记忆 满族作家穆儒丐取意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中国古代“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笔记,对亲历的往昔生活悉心盘点,连载于1934年的《盛京时报》。这些文字,虽是写老北京的风俗文化,但因是写作者自己的所闻所见,大体上还是以旗人社会的生活为主,故命名为“北京旗人梦华录”亦无不可,因此更具有独特性。 《北京梦华录》回忆了晚清民初时期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戏曲、工艺品、婚嫁风俗等,这些叙述多是穆儒丐所亲身经历及其见闻,读来真实可感。在这些细琐的回忆与描述之间,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与志趣。
离婚丨老舍经典作品回眸
《离婚》创作于1933年,是老舍先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及电视剧。 《离婚》故事简单精巧,围绕北京财政所的几名科员及家眷展开。描述民国时期小公务员的日常,温和地讽刺了他们对生活的敷衍。 《离婚》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除了永恒的“寻求理解,渴望摆脱庸俗”外,人们还能看到:办公室斗争、社恐、干涉隐私 、渣男、啃老、二奶、夫妻矛盾、儿童教育、男女平等、地域歧视等等议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那时候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敷衍、麻木、软弱、市侩……依然在维持着怪异的社会。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是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英国经典童话。其来源是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给自己的儿子阿拉斯泰尔讲述的睡前故事,自1908年出版以来,《柳林风声》收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瑰宝。
三国史话
《三国史话》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吕先生以巨擘手笔,写通俗文章,二十篇短文,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格、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等,是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动因的,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在书中,吕思勉先生区分了真实的三国与“演义”中的三国:赤壁之战的真相、司马氏的兴亡、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操势力怎样兴起等,吕先生都提出了个人见解,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细节,令人信服。本书也因此成为易中天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动物庄园
只要把人类推翻,动物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动物庄园》(Animal Farm),也译为《动物农庄》《动物农场》等,讲述的是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一直压榨他们的农场主琼斯赶出了庄园,并在牛棚大战中挫败人类复辟的进攻。它们将庄园更名为“动物庄园”,还制定了类似于宪法的“七诫”,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平等的动物社会,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美好…… 但没过多久,动物庄园里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动物的领导层内部出现了分裂,两头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斗得你死我活。经过大清洗,胜利的那头猪成为了绝对权威。“七诫”也随之不断遭到篡改,直至面目全非。动物庄园里的舆论被控制,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镇压。最终,动物中的统治阶层——猪们穿上衣服,庄园再次沦为不平等的专制社会,动物们的处境比琼斯时代更加悲惨。 阴险的猪、暴戾的狗、顺从的马、愚昧的绵羊……这些鲜明的形象使得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充满了合理之处,故事中最令人恐惧的还是那句话,那被篡改的只剩下一条的戒律: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动物庄园》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对于不同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意义。小朋友们听到的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而成年人听到的却是一个极具讽喻效果的寓言。大英百科全书将其誉为“西方世界伟大著作”,可谓实至名归。
时间机器
我是生活在英国伦敦的一名科学家,我发明了一台时间机器。时间旅行可能吗?开始之前,没有答案!我决定亲身尝试。搭乘它,我到了未来公元802701年,眼前的景象太不可思议了…… 《时间机器》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这本书也他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有评论家将这本书的出版的1895年认定为是“科幻小说诞生元年”。 小说主要描述一位科学家通过时间旅行来到公元802701年的所见所闻。未来世界中的地球到处是宫殿式建筑,人类则已经逐步走向衰落,演化为两类:分别是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作者将优雅的贵族描写为被莫洛克饲养的畜牲,甚至还被当作食物。威尔斯在小说中展现了阶级不平等、进化、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主题。借助小说中的时间机器,威尔斯带领读者进入了数十万年后的未来乃至地球的末日。小说对人类的命运进行终极探讨,社会批判精神使威尔斯的科幻创作摆脱单纯的幻想,聚焦在对人类文明危机的警示之上。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同时,关于“第四维”的概念及“时间旅行”这个题材被人们广泛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