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阿提拉》序曲Verdi_ Attila - Overture-Wiener Philharmoniker

00:00
03:2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254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典音乐--海顿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5
《创世纪》这部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年—1798年),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脚本以《 创世纪》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为基础。但海顿并不是直接为弥尔顿的这首宏伟诗篇谱曲的,而为之谱曲的是他的脚本作家,冯·斯维腾男爵准备的德文译本,后来又按他所写的音乐再将德文翻译成了英文。也因此,弥尔顿诗篇中的崇高之处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的地位由《创世纪》中选出的最好句子取代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新的译本开始取代原先的版本。绝大部分唱片都是用德文演唱的。为三位天使长——加百利(女高音)、优利尔(男高音)和拉斐尔(男低音)以及第三部分中的亚当和夏娃设计了宣叙调、独唱和重唱。天使长的声音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一起出现,都与代表天使们的合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较早的歌剧和清唱剧中,Recitativo Secco(干唱宣叙调)是一种音乐性朗诵的形式,它按照语言的音调进行,由拨弦古钢琴伴奏。作为对比,由乐队来伴奏的Recitativo Aceompagnato(伴奏式宣叙调) 有更多的旋律特点,使得它更具有表现力。 海顿的清唱剧《四季》虽然没有他的《创世纪》那么有名,但却更加优美质朴,具有一种人性的艺术光辉。 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面貌,音乐中既有着当时维也纳古典乐派优美端庄的宫廷风格,又有着来自民间音乐的通俗元素。
古典音乐--海顿《交响曲全集》
92
104+3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与钢琴家伊塔马尔·戈兰合作,1998年4月28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场音乐盛会中,郑京和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第二小提琴组曲》、斯特拉文斯基《二重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茨冈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克莱斯勒《美丽的罗丝玛琳》、《中国花鼓》等小提琴作品,涵盖了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的各种风格。郑京和以深厚的艺术内涵,轻松地将作品完美表现。她展现出惊人的演奏技巧,同时以美妙、多变的音乐折服现场的观众。戈兰的钢琴也配合得默契无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采用先进的录音,将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丰满、润泽的声学效果完美收录,使这个现场录音成为一张演录俱佳的天碟级作品。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BWV1068-2,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此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巴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组曲》BWV1004,巴赫依循了传统组曲架构,却又在最后放了一个《夏康舞曲》(Ciaccona),一首宏伟、有着完美比例的杰作。夏康舞曲本源自于拉丁美洲,于十六世纪流传至西班牙及义大利,特色是根据主题的和弦进行作为基础(顽固低音)不断的变奏,为一重音在第二拍上的三拍子舞曲,和我们所知同为顽固低音形式的帕萨卡利亚舞(Passacaglia)及佛利亚舞(Folia)最大不同在于《夏康舞曲》的顽固低音是可以被变形的,而且低音的进行是由主音走向属音。 《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
106
18
帕格尼尼、施波尔《小提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施波尔《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施波尔的《小提琴协奏曲》。这对于这位不大喜欢炫技,一贯以冷静、沉稳见长的美女演奏家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在热情如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希拉里·哈恩依然选择以“轻描淡写”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音乐性,并注重精雕细琢的去刻画帕格尼尼的每一个音符,虽然不能说激情泛滥,但一些技巧复杂的乐段,经过她举重若轻的演奏,都呈现出强烈的歌唱性和活跃的即兴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专辑中和哈恩合作的,是日裔指挥家大植英次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录音中,他手下的乐团再次表现出火一般的热力和从容大度的气质,非常震慑人心。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作于1811年。此曲原来是用降E大调写成,但为了减少小提琴演奏的难度,显现特殊效果,所以将乐器调高半音,并使用D大调乐谱,如同使用移调乐器一般。而如今无论是管弦乐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调演奏。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施波尔《第八小提琴协奏曲》“歌唱场面”作品47,作于1816年。施波尔作为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比作为作曲家还出名,他是小提琴腮托的发明者,又是第一个用指挥棒指挥的人。希拉里·哈恩对于这首冷僻曲目的演绎也可圈可点,节奏和力度的变化都充满弹性,音乐能量得以自由释放,又不会给你卖弄技巧之嫌。
467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