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1-1 请弹吧(在高音谱表上) 讲解

00:00
02:0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入驻蜻蜓FM官方账号。
关注
世纪颂歌—民乐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精选
2792
专辑收入了《爱我中华》《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红梅赞》等耳熟能详的红色主旋律,《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父老乡亲》《海上丝绸之路》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各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经典歌曲,此专辑的出版、发布力图将百年间流淌的歌声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形式再度演绎,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征程,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情的拥护和坚定的信任,将爱我中华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走走跳跳
240
《走走跳跳》选择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约翰·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的儿童音乐作品,均为外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跟随音频内容,孩子们将听到:神奇的士兵是如何在大街上巡逻的;欧洲的宫廷里大家都喜欢用怎样的舞蹈跳舞;戏剧故事《雅典的废墟》讲的是谁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听什么歌曲等等。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8(音频教学版)
36
第八册的内容难度在第七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新的掌握。 本册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行选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钢琴家阿劳在1941至1983年间为美国胜利唱片公司(Victor)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所录制的所有专辑汇总。其中1946年到1950年之间是阿劳第二次赴美拓展事业的高峰,唱片公司完全尊重他以艺术眼光对曲目所做的抉择。当时录制的曲目包括:理查·施特劳斯《滑稽曲》、韦伯《音乐会小品》、贝多芬《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阿尔班尼士《伊贝利亚》等。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1914-1915年的乐季是他演奏生涯的大事,阿劳首次于柏林演出,先前他已经在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深入地拜访旅行,之后便展开了在欧洲各地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奏会,他的演奏生涯也才正式确立。1921年阿劳首度回到南美洲,举办了数场音乐会,1922年第—次在伦敦登台。1924年回到母校Stern音乐院工作,直到1940年辞去职务。1927年因为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肯定,使得他的声名更加稳固。1935年在柏林举行的一系列十二场的纪念音乐会中演奏了「音乐之父」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表现令人激赏。1940年离开柏林回到智利,在圣地亚哥创立钢琴学校。战争期间,阿劳完全投身在美国演奏,1941年举家迁往纽约定居。战后成了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演奏邀约不断。而这套合辑中的录音也因而开始于此。 无疑地,阿劳的音乐成就足以与布索尼、拉赫曼尼诺夫齐名,为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擅长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传统音乐家的作品,对于阿尔班尼士、葛拉那多斯、德彪西、韦伯、理查·施特劳斯等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十分在行。
36
160
音乐科技
音乐科技
3D声音图书 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音乐与科技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呢?或许你有没有好奇过数字与音乐的联系?或许你有没有想过音乐与数学、物理之间,有没有联系呢?那么你有没有兴趣随身携带一栋3D声音图书馆,听听从古至今数字与音乐一起经历的那些事儿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3D声音图书馆将带你认识音乐的内在美、体会科技与音乐的相互交融,让你能够在复杂多样的世界中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又能深入体验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耳机里的音乐厅 “音乐之父”巴赫带你走进德国古典音乐世界;“进口小哥哥”迪玛希弹起他心爱的冬不拉;“高音王子”维塔斯为你一展歌喉。我们在巴厘岛的阳光沙滩敲击甘美兰;在神秘的沙漠讲《一千零一夜》;在土耳其聆听军队进行曲;在古老天竺感受印度佛国妙音。没听够?太传统?那我们去爱琴海岸,音乐家雅尼带你感受充满“中国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去宝莱坞听电影主题曲。最后在夜晚的葡萄牙,喝杯红酒,耳边伴着蓝调音乐法朵,感受葡萄牙浪漫。这一切的一切,只需你带上耳机,就可以沉浸于音乐之中,随心享受“耳机里的音乐厅”。 声音穿梭机 请各位乘客携带好行李,准备登机,我们的奇幻旅程即将开始。首先我来介绍下旅程的大致安排。 第一站我们会带你穿梭到 “声”时空,在那里,我们将以远古时期为起点,一同探索来自远古的声音,寻找声音的起源,去聆听每个声音的律动。第二站我们穿梭到“音”时空,从战国时期至今,为大家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第三站我们来到 “乐”时空。在这里我们一同参观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琴的发展,倾听各式各样乐器带来动听的乐音。相信你们已经非常好奇了,那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时光隧道,回首过往,再看今朝! 音乐实验室 你想了解数字音乐是如何制作的吗?想学习创作的方法吗?音乐实验室将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 数字音乐,是通过数字方式进行生产、存储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播、消费的非物质形态的音乐产品。如今,数字音乐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你想了解数字音乐背后的故事吗?想知晓数字音乐是怎样创编的吗?在这里,我们将打破传统音乐形式,带你探索各种节奏型,感受自由切分的律动。在这里,我们将带你创作属于你自己的旋律。在这里,我们将带你体验不同的音色,各类的音效,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我们的音乐。在这里,我们将带你感受数字音乐的神奇,探索更多的奥秘。 声音加工厂 首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大家对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啊。这就是通过“声音加工厂”加工出来的音乐,即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对声音信号进行编辑处理后,所呈现的效果。数字音频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简称DAW)是以计算机硬盘为主要载体的数字音频系统。他是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两者结合的新型设备。而常见的一个数字音频工作站由其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组成,其中硬件设备常常包含话筒、音频接口、调音台、计算机以及音箱。而其软件程序则有许多,例如在PC电脑上常用的cubase软件,以及在MAC电脑上常用的Protools软件等。在这里我将以cubase为例给大家进行介绍。在制作这段音乐时,我们首先用Cubase采集了一段铁匠工人铸铁时锤炼钢铁的声音,作为音频切片,导入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编辑,通过音频的后期处理从而制作出这段音乐。 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不仅可以用于对声音信号的录音、剪辑、处理和缩混,而且还能够进行与数字视频、MIDI制作有关的一些工作。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声音加工厂”,感受数字音频的魅力。
13
35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尔绍夫斯基演奏肖邦、莫扎特、巴赫的钢琴独奏作品,录音时他已经年过九十,偶尔有些跑动不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纪摆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钢琴家演奏中仍旧耸立的东西。包括那明净的触键风格,立体的声部塑造,或许是源于莱谢蒂兹基的歌唱性,以及那个施耐贝尔、费舍尔活跃的年代里,典型的综合智性与灵感的风格框架。聆听他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慢乐章中,钢琴家力求将每一指触都立稳,由此呈现他的歌唱思维,又在若隐若现的一些岁月痕迹中,将原作的抒情性表现为强烈的渴望,确实带给人非常特别的聆听体验。 米奇斯瓦夫·霍尔绍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1892-1993)俄罗斯钢琴家。如果有人可称作天生奇迹,霍尔绍夫斯基当之无愧。他的演奏生涯是表演艺术界最长寿的。1993年5月22日(101岁)去世时,他的老师,著名教师莱谢蒂兹基的最后一个传人走了。莱谢帝兹基是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的学生,活到八十五岁,在1915年去世。老师死后,学生又活了将近80年。在霍尔绍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依然活动频繁,对如此高龄的人来说难以想象。他名副其实地一直演奏,教学到死。听众对他的音乐修养和诗情画意敬仰备至,他们多么希望抓住这个小个子,不让他走。永远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那是莱谢蒂兹基的教学标记。要领略霍尔绍夫斯基的纯净音色,请听他演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录于他的晚年,是录成唱片的肖邦夜曲的最佳演奏。或者请听他在赫尔辛基弹的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那些奏鸣曲到他手上都变成了小型歌剧。霍尔绍夫斯基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几乎从孩提时期起,这个“当代的莫扎特”(人们常这样称他)便一直以其独奏曲目的演绎和室内乐演奏之默契颠倒众生。
--
14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这张专辑是雷纳德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萨特阔》。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精致度和弦乐音色都不如西欧的乐团,但木管的独奏乐段都很优秀,且在尾场都使人兴奋。特别是《萨特阔》一曲很有气氛。录音华丽、生动,原因是录音场地的音响性比较出色。 《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德》)作品35,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天方夜谭》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交响组曲作品便是根据《天方夜谭》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此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金鸡组曲》1906年,早在创作《金鸡》歌剧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就利用歌剧中的音乐片断写成了管弦乐组曲第一、二乐章,可惜未完成即已谢世。1907年由其门生施泰因贝格和格拉祖诺夫按作曲家生前意图增补了第三、四乐章,而续完此曲。 交响音画《萨特阔》作品5,作于1867年。同年12月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协会首演。1869年修订,1870年在莫斯科出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有“第一部俄罗斯交响诗”之美称。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壮士歌》:古斯里琴手萨特阔的船无法启航,根据抽签萨特阔被作为贡品抛入了海底,海神将他立即拖入了海王宫,这时宫中正在举行宴会,海王让萨特阔弹古斯里琴助兴。海神们在琴声中疯狂舞蹈,破坏了平静的海面。后来萨特阔拉断了琴弦,舞蹈停止,大海才恢复了平静。这部音画引子部分是对平静海面的描绘,以后是对萨特阔进入海底的情景描绘。乐曲中心是对盛大宴会场面和狂热舞蹈的描写。
--
7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
25
阿巴多《199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阿巴多《199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这是克劳迪奥·阿巴多继1988年指挥新年音乐会来,第二次登台。1991年的阿巴多风华正茂,正处于事业的巅峰。大师对圆舞曲的处理非常富有激情。在这次新年音乐会上,共上演19首作品,其中,舒伯特、莫扎特、罗西尼的作品首次亮相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阿巴多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从他的选曲中就能看到。这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破天荒地选择了四位非施特劳斯家族的作曲家的作品。并不是说非施特劳斯家族的作曲家就不该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而是如此之多的作曲家客观上冲淡了施特劳斯家族的主导地位。而这也成了当时对这一年音乐会批评声的主流。 但不得不承认,这一年的非施特劳斯家族作曲家的作品还都选得恰如其分。开场的焦阿吉诺·罗西尼的《贼鹊序曲》活泼可爱,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气氛也相得益彰。这首作品在舞台的两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两面小鼓,通过轮流敲击营造出鼓声左右跳跃的立体空间效果,从而表现了“贼鹊”精巧灵动的行动特点。不光是小鼓的设计,木管乐组不同乐器之间的应答也衬托出了“贼鹊”不安分的特点。而弗朗茨·舒伯特和沃尔夫冈·莫扎特的舞曲作品也都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尤其是舒伯特的两首舞曲被重新配器,将沙龙音乐搬上了殿堂。莫扎特的《德国舞曲“滑雪橇”》中,阿巴多同样通过分布在舞台不同方向的雪橇铃营造出了四周雪橇滑过的场景,这与之前《贼鹊序曲》的效果异曲同工。弗朗茨·兰纳的《求婚者圆舞曲》也与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非常相似,听起来并不突兀。因而,虽然在这一年中非施特劳斯家族作曲家的作品分量有所增加,但那些新作品却也都生动活泼地烘托了节日的气氛。
--
1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