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Kreisler - The Old Refrain

00:00
03:2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马舒尔《李斯特·管弦乐、钢琴与管弦乐团》
--
这套合辑是德国指挥家马舒尔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奏录音,这是李斯特13首交响诗的德国首次录音,包括著名的《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和宏大的钢琴与管弦乐团作品,由法国钢琴家米歇尔·贝洛夫与马舒尔指挥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在1977-1980年录制,为李斯特这些经典曲目的演奏划定了国际标准。 交响诗(Poeme Symphonique)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体裁的代表,又称音诗,是标题音乐的重要类型,由李斯特首创。其形式不受拘束,通常为单乐章结构,作曲家通过文学诗歌、历史事迹、戏剧、神话等艺术形式的题材的内容和他们的想象来自由安排音乐的发展,并广泛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了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体裁,以诗的内容为出发点的,所以它在音乐形式与技巧上也有着诗一样的自由。这充分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无拘无束和大胆创新精神。通常保留了奏鸣曲式的一些特征,各段落速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似把交响曲套曲浓缩在一起,以主导动机贯穿变化达到音乐的统一和戏剧的发展。 李斯特共作有十三首交响诗,其中最著名的有:以拉马丁的诗为依据的《前奏曲》,根据哥德的同名戏剧而写的《塔索》,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奥菲欧》和《普罗米修斯》,根据雨果的同名诗创作的《玛捷帕》,从考尔巴赫的壁画得到灵感的《匈奴之战》,以席勒的同名诗为基础的《理想》,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的《哈姆莱特》。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 虽然李斯特的交响诗所依据的诗歌、戏剧、美术和神话故事都有具体的内容,但是他在写作交响诗时却总是在总体上避免对此进行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在他的交响诗中很少有叙事所要求的细微末节和率直表现,而是从诗意的角度体现原作的精神,人们称之为“诗意多于视觉”的“想象力”。而在他的追随者中,除了极个别的作曲家(如柴科夫斯基)外,很少有人遵循他的这条“原则”。
麦斯基、阿格丽奇《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21
这张专辑是麦斯基与阿格丽奇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三部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两位大师不但在演奏中相辅相成、琴瑟和谐,更是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心灵相通、默契有如一体。可以在录音中被他们高超的技巧和内心的交流而感动,他们演奏的歌唱性特别好,乐器的音色极为美妙。 《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9,作于1807年。此曲是贝多芬5首奏鸣曲中,名声最大的一首。 《G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此曲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
古尔达《贝多芬·四部钢琴奏鸣曲》
29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古尔达1964年7月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奏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的四部钢琴奏鸣曲。古尔达弹奏的贝多芬奏鸣曲,历来为乐迷高度热爱。非凡的气势、纤尘不染的音色,以及独有的节奏感,呈现了一个古尔达式的声音世界。他净化贝多芬的愤怒,却又呈现出巨人般的情感,弹奏时的内心规模,已不再把作品当作奏鸣曲来理解。甚至可以将他的演绎,看作在演奏一部协奏曲或交响乐。听古尔达的贝多芬,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精神魅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格拉纳多斯的几部著名钢琴小品集。 《六首西班牙民谣小品》是以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特色的组曲,旋律优美流畅,既有巴斯克民间舞曲节奏的运用,也有吉他拨弦乐器的模仿,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曲风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升C大调音乐会快板》作于1903年,是格拉纳多斯应马德里音乐学院校长的要求,应征音乐学院学生的钢琴比赛用曲而创作的。此曲在当时获得了优胜奖。这是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是他最为华丽和难度最大的作品。虽然它的演奏技巧非常难,但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它的喜爱,多次被钢琴家们灌录在唱片中。 《浪漫场景》作于1903年,并于1904年11月20日首次公演。这部作品是格拉那多斯最著名的钢琴组曲之一,在创作期间受到肖邦及同时期浪漫派音乐家舒曼、李斯特等人的影响,和早期的音乐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了很大变化,其演奏技巧加难,音乐中无不充斥着快速琶音、多声部的音乐织体,作品无论从技巧还是音乐表现力上都更具张力。此时的音乐创作,格拉那多斯将浪漫派技法融入到西班牙民族艺术文化中,其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趣味。该作无论在深度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拓展了其晚期杰出作品《戈雅之画》,著名钢琴家拉罗查曾说“自从发表《浪漫场景》以来,作品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洋溢的浪漫主义”。
--
14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这部作品还有另一称谓,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53
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