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Rondino on a Theme of Beethoven

00:00
02:39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纽曼《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七、八、九交响曲》。 瓦茨拉夫·纽曼(Vaclav Neumann,1920-1995)捷克指挥家,192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纽曼最擅长是捷克音乐,特别是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作品。纽曼的指挥强调抒情性与弦乐的歌唱性,他是指挥捷克及东欧作品的权威,他率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在演奏东欧作品时有一种原汁原味的韵味。虽力度与幅度都不如西欧的重量级乐团,但弦乐之美、层次之细腻也令人刮目相看。纽曼在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时,不但完美地保留了它原有的雄厚实力,而且在这一基础上又使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纽曼的训练指挥下,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显得音色更加明亮、色彩更加绚丽、音响更加丰满,而其中又尤以弦乐的合奏显得细致、准确、协调和充满韵味,这也难怪,因为纽曼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弦乐演奏家,而这种直接的感觉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独到和富有效果的。 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纽曼是20世纪中优秀的指挥大师,他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名誉是十分突出的,在捷克,他曾于1977年获得了象征着最高荣誉的“捷克人民演员的称号”,而在国外,他是被人们称为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为他的祖国赢来巨大声望的一流指挥大师。
布劳提甘《海顿·键盘独奏作品全集》
61
这套合辑收录了罗纳德·布劳提甘以古钢琴演奏的海顿全部键盘独奏作品。也许初听上去似乎不如现代钢琴温婉,也可能不如现代钢琴余音绕梁,但细细听下去,相信会感受到乐器之王的纯粹魅力。 罗纳德·布劳提甘(Ronald Brautigam,1954-)荷兰著名钢琴家,出身于荷兰最著名的史威林克音乐学院,师从荷兰钢琴大师Jan Wijn。之后前往伦敦和美国继续深造,并曾追随鲁道夫·塞尔金学艺。Ronald Brautigam在1984年获得了荷兰音乐大奖。他特别擅长演奏古钢琴,之后逐渐成为古钢琴界权威,更是当今倡导莫扎特时代钢琴艺术的名家。 海顿一生共写有6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用古钢琴为教学和个人演奏。早期的钢琴奏鸣曲通常用“嬉游曲”和“奏鸣曲”作为标题,多半保留三个乐章的形式,并且三个乐章统一在同一调性上。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18世纪80年代后海顿的创作在旋律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经历了一生与音符为伴的时光,海顿开始在晚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气象。这时的海顿已经不再需要功绩、名利,而老来受到尊崇的他也逐渐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偏好,除了保持乐观、真诚、爽朗、幽默的性格以外,他开始追求新的乐思与立意。
纽曼《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19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第一、二、三交响曲》。 捷克爱乐乐团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资格交响乐团,它曾入选过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阵容中。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经与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合作过,比如捷克伟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就曾在这个乐队中担任过中提琴演奏员,另外著名的捷克指挥家塔里希、库贝利克和安切尔等人,都曾担任过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特别是塔里希,他曾领导这个乐团达20年之久,为这个乐团赢来世界声誉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凑巧的是这位老一辈大师正好是纽曼的指挥老师。 在欧洲地理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它们的音乐艺术在世界上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捷克,它的音乐艺术曾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起到过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早在18 世纪初,曼海姆乐派中活跃的作曲家卡·斯塔术兹和里希特等人,就为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19 世纪,卓越的捷克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苏克和诺瓦克等人,又以他们特有的天才,为世界音乐宝库中增添了一笔满载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优秀作品,因此可以说,捷克这个国家是一个对世界音乐艺术有着特殊贡献的国家,它的历代作曲大师都是最富民族特色和天才能力的突出人物。 然而这个国家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也同样在世界上拥有着显著的地位,19 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夫契克和扬·库贝利克,曾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过带有阶段性标志的重大作用,而作为指挥艺术来说,这个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挥大师层出不穷的地方,从早期的塔里希、斯美塔契克、安切尔到稍后的拉·库贝利克、斯洛瓦克和纽曼等人,无不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知名的大指挥家中,纽曼是一位有着特殊影响的人物,在捷克指挥艺术中,他既是一个很好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很好的发扬传播者,因此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他是十分恰当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美艺三重奏《1967-1974年录音》
美艺三重奏《1967-1974年录音》
这套4CD合辑收录了美艺钢琴三重奏1967-1974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柴科夫斯基、斯美塔那、艾夫斯、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三重奏。 美艺三重奏(Beaux Arts Trio)堪称世界三重奏黄金组合、古典音乐三重奏的王者,在钢琴界的三重奏团中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美艺三重奏始终保持着自1955年创团以来的优秀传统,是大家公认的最杰出的三重奏团。美艺钢琴三重奏成立当年在汤格伍德的伯克郡音乐节上进行了首次公演,当年的创始团员是钢琴家梅纳海姆·普莱斯勒(Menahem Pressler)、大提琴家格林豪斯(Bernard Greenhouse)以及小提琴家吉列特(Daniel Guilet)。吉列特于1968年退休,由小提琴家柯恩(Isidore Cohen)接替。 究竟是什么使得美艺三重奏脱颖而出,超凡脱俗?“蒙特利尔之星”是这样回答的:“他们的奥秘在于他们精湛的技巧、天衣无缝的合作、默契的交流以及对音乐本身的领悟。三位音乐家具有独立的个性,但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配合他人以使他们之间艺术上的合作达到一个统一的风格。”一些评论家声称“美艺三重奏是天才的组合”,并且认为:“美艺三重奏拥有一切——高水平的独奏技巧、三人之间的和谐一致、热忱、活力与自信。”在具体演奏风格上,《纽约邮报》认为:“音色是使美艺三重奏出类拔翠的特点之一。”在唱片界美艺三重奏团也是业绩不凡,有口皆碑。
--
52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古尔达《斯图加特独奏音乐会》
这套7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29
76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鲍罗丁四重奏团演奏施尼特凯的三部室内乐作品。 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作于1983年。此曲将来自拉索、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三个迥异的材料融汇成象征自己的核心主题,这三个材料尽管风格相异,却在音乐要素上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施尼特凯的“有机拼贴”下已然融为一体,如果是“不顾原来的风格所蕴含的文化”,是不会有这种统一效果的。另外,这三个材料派生出了代表施尼特凯自身的主题,并作为全曲中心贯穿始终。此曲反映了施尼特凯对待音乐历史遗产的一种观念,即过去的音乐已然逝去,我们只能通过融合过去的音乐来发展新的风格。所以他没有像新古典主义者那样大量地以古老的风格语汇写作,而是以过去的风格为材料衍生出自己的东西。 马勒《a小调钢琴四重奏》(由施尼特凯整理改编),这原本是马勒少年时的习作,据说1876年他只完成了一个乐章,便把后面未完成的部分撂一边了。直到他去世后半个世纪,才被重新发现,施尼特凯整理改编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虽然是马勒早期的未完成习作,聆听可以感觉得出马勒的“生命和死亡”主线条。阴晦、忧郁、沉重的旋律和音乐色彩营造了阴森压抑的气氛。偶尔闪烁出生命的希望,如同闪电一般。 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作于1972-1976年。此曲是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作,也是他唯一的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施尼特凯创作风格突变的作品,这种从来都不做表面文章而影射的阴霾营造出了历史重现的压抑感,然而这种压抑的气氛几乎将他所有音乐作品风格模式统治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18
1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