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洛维兹的演奏精选辑,选自1962-1973年间的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即兴曲》、肖邦《圆舞曲》《前奏曲》《马祖卡》、斯卡拉蒂《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瞬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李斯特《安慰曲》、德彪西《前奏曲》、斯克里亚宾《纪念册的一页》《练习曲》、舒曼《童年情景》等。 霍洛维兹的音乐演奏极其富有鲜明的个性,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只要聆听过其演奏的人,以后就可以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区分开来。霍洛维兹是浪漫派钢琴演奏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兹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兹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 霍洛维兹的琴音是灵动剔透的,但是同时,他有着使他获得“雷神”称号的左手。霍洛维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不仅不认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属,甚至称呼左手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
节目(1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张莎拉《纯朴的莎拉》
13
作为古典乐界最具天份、声望最高的年轻小提琴家之一,张莎拉演奏的小品专辑,无疑是她大部分唱片中是最有吸引力的,而且其中的曲目包罗万象,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张莎拉演奏中的很多优点在这其中更加显而易见。 很多老一代小提琴演奏大师所热爱的小品,如今已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很多演奏家总认为这些作品分量太轻,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殊不知,演奏这些小品无论是对自己乐感的培养还是音乐素养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有时一首小品要演绎得生动也并不比演奏一首协奏曲或奏鸣曲容易。相比之下,张莎拉对这类可口的“甜点”倒是情有独衷。 这张专辑的演奏一如既往地可爱,音乐的流露就好比专辑的标题纯朴、真诚。开场的《精灵之舞》精神抖擞,光彩绚耀,让人眼花缭乱。帕格尼尼的《如歌》、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格鲁克的《旋律》等作品由她奏来音色迷人、格调高雅,音乐处理细腻,很经得起推敲。而诸如《霍拉舞曲》、《木屐舞》、《引子与塔兰泰拉》等一些“琴王”海菲兹的拿手好戏,在这位年轻的后生手中同样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精彩、紧凑,天份尽显,让人不禁佩服。
杜普蕾《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录音》
25
这套合辑是1961-1973年间杜普蕾录制的全部作品。其中CD1是著名的与巴比罗利及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CD2中1970年录制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名版。CD4是杜普蕾留下的最后录音,1971年12月10-11日杜普蕾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突然来到录音棚,录制了弗兰克和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合辑中有些重复的曲目是不同时期的各个录音。 这套合辑是欣赏、了解杜普蕾的较全面参考资料。得益于杜普蕾不管是在音乐会上还是在录音室麦克风前均全力投入的秉性,其琴声的魅力仍然扑面而来。每次听到杜普蕾拉琴,再焦虑烦躁的心,都可以瞬间平静。像她那般用生命和身体去表达音乐灵魂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杜普蕾是非常特别的一位音乐家,她的琴声中,发抒出她整个人独特的气质,充满感染力和热情。杜普蕾是天才洋溢、不受到人间规则限制的音乐家,她的演奏使人无法不驻足倾听,那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音乐最美的极致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点,让她在离世多年后,依然为世人歌颂和聆听。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76
这套合辑是为庆祝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75岁生日而发行的。毫无疑问地,巴伦博伊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音乐天赋、资质最高、底蕴最深的音乐巨人之一。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家族是来自俄裔犹太移民,到巴伦博伊姆是第三代,因时代因素阿根廷当时是全世界犹太移民第三多的国家。巴伦博伊姆5岁随父亲习琴,7岁就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初次登台演出,音乐神童声名远播。1954年才12岁便获邀前往欧洲,在维也纳、萨尔兹堡等地举办独奏会,更差点在晚年的富特文格勒指挥之下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 1960、70年代青年才俊的巴伦博伊姆是当红的炸子鸡,与杰奎琳·杜普蕾的情史更是羡煞众人。琴艺了得的的他逐渐将触角伸到指挥界,在世界各大音乐重镇密集曝光。70年代中期,巴伦博伊姆开始指挥世界重要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下索尔蒂之棒成为巴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开启乐团编制内的长任指挥工作,1991年再度接下索尔蒂的位置继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至今,也曾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更经常被邀请前往拜鲁特指挥瓦格纳音乐季,目前巴伦博伊姆也是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即便巴伦博伊姆在指挥台上的成就无数,他始终未曾忘情钢琴演奏事业,直到目前仍经常演出钢琴独奏会或协奏曲,是当今乐界少数真正能同时得意于指挥台与钢琴独奏事业的音乐家。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与迈克尔·斯特恩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13首唯美抒情、缠绵悱恻的小提琴名曲,包括:普契尼《亲爱的爸爸》(选自歌剧《贾尼·史基基》,电影《窗外有蓝天》主题曲)、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肖邦《升c小调夜曲》(电影《钢琴师》配乐)、圣-桑《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舒伯特《小夜曲》、贝里尼《圣洁的女神》(选自《歌剧《诺尔玛》》)、莫扎特《行板》(选自《第21钢琴协奏曲》)、格鲁克《受佑精灵之舞》(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丝》)、鲍罗丁《夜曲》(选自《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波西米亚民谣曲风)、蒙特威尔第《我也瞄准你》(选自《波佩亚的加冕》)、马斯奈《悲歌》、舒曼《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这些作品大多不是为小提琴而作,是由其他乐曲改编的,但在约书亚·贝尔深情细腻的小提琴演绎下,营造出一种与传统演绎迥然不同的全新感受。 有人将小提琴的声音被比喻为“上帝的口哨声”。有评论家在聆听约书亚·贝尔的演奏时曾经这样说道:“我可以肯定的是上帝的口哨声美丽至极。但是我更愿意与您打赌的是,当约舒亚·贝尔演奏他的斯特拉迪瓦里琴的时候,上帝一定会屏息驻足、倾心倾听足够长的时间。”
34
13
希拉里·哈恩《世纪典藏》
希拉里·哈恩《世纪典藏》
这套双CD精选辑是希拉里·哈恩发行的五张专辑的精华,CD1以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开头、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缠绵悱恻的行板接续、再绕到巴赫的《恰空舞曲》,最后以勃拉姆斯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结束;CD2则以贝多芬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起首,以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随想曲乐章作结,充分展现了哈恩的音乐技巧与内涵。 从这套专辑中可以感受到“天之骄女”无与伦比的知性小提琴演奏。成熟与内涵,从来都被视为岁月的沉淀、阅历的彰显,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尤其在艺术造诣方面,它更是得到无数伟大音乐家的印证,然而今天,这一准则被希拉里·哈恩推翻——1980年出生的她,18岁首次提名格莱美奖、24岁摘得格莱美桂冠、29岁获得《留声机》杂志年度艺术家头衔、2009年再次摘取格莱美最佳器乐演奏奖……她是现今小提琴界罕见的收获了世界上所有顶级音乐奖项的“大满贯”音乐家。    希拉里·哈恩被慕尼黑《南德意志日报》赞为“仅一世纪才见到一次”的小提琴奇才,《时代周刊》杂志的知名乐评人特里·泰奇奥特听过希拉里·哈恩的演奏后赞扬道:“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奏稳健扎实。即使是烂醉如泥,或者是愤世嫉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    专注,是哈恩最大的演奏特点,她的每一个音符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音调精准、毫无瑕疵。她的演奏深刻人心,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精湛的技艺,也因为她表演时所投入的智慧,她夺目的表演才能背后是一种深深的确信,这确信使她游弋于古典大师们浩瀚的作品海洋时向世人展示了她一种骨子里的从容,她向世人证明,艺术的成熟稳重与年龄无关。
25
10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这套专辑是朱利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作于1855年-1876年。此曲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98,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此曲和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此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此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
22
18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演奏家斯塔克与斯克洛瓦切夫斯基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与多拉蒂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大提琴协奏曲》。1962年和1964年在英国录制,采用独特的35mm电影胶片录音技术,比传统录音磁带拥有更凌厉的动态,更清晰的音质和更敏锐的瞬态反应,并几乎没有嘶嘶的底噪声。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年秋天,拉罗将此曲题献给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采用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要素,乐曲既带有浓厚的西班牙乡土色彩,也呈现出精致、潇洒、优美的典型法国风格。宽广连绵的主题个性特征,贯穿于全曲的民族气息,独特的节奏处理,显示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意味。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一很人容易被乐队淹没的乐器加以精心安排和巧妙处理,使乐曲整体十分融合平衡,独奏与乐队彼此衔接得非常贴切,获得了最佳效果,成为大提琴文库中珍贵得一曲。 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作于1872年,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因其间没有明显的分割而常被认为是一部单曲。曲子以一个突如其来的强音开始,随后第一主题便暴风骤雨般地汹涌而来。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内,这个主题反复重现,并由大提琴扩展到长笛、单簧管、小提琴,直到把整个乐队拖进来,以展现宏大的气势。第二部分,曲调优美而舒缓,极富歌唱性,大提琴的投入循序渐进,表达一次比一次充沛,如同一名舞者从青涩走向圆熟。第三部分又再现了第一主题,只是层次更加复杂,旋律比在第一部分中更加雄厚和沉稳。整部曲子绚丽多彩、形式严谨,表现出热情的自由幻想与纯法国式的典雅相结合的特色。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