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Schumann Piano Sonata No.2 Op.22 - 4. Rondo

00:00
04:47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佩拉西亚《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
--
这张专辑是著名钢琴家佩拉西亚演奏舒伯特最后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    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 D.959,A大调; D.960,降B大调均完成于一八二八年。晚年的舒伯特对于以前靠“直觉”谱写作品的方法开始不耐,他开始研究自己最弱的对位,并且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因此一般认为,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第一乐章有贝多芬钢琴曲《三十二段主题与变奏》的影子。钢琴奏鸣曲,D.959,A大调题献给钢琴家胡梅尔,因此演奏技巧相当华丽。至于著名的钢琴奏鸣曲,D.960,降B大调,单第一乐章就被赞誉为“贝多芬以来最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内涵也是居舒伯特所有钢琴奏鸣曲之冠。 这些钢琴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严谨、气质崇高而内省,速度从容而富于变化,充满活力与幻想,表现出舒伯特的创作已完全发展成熟至炉火纯青的阶段。特别是他在逝世前创作的最后3首钢琴奏鸣曲,在古典主义严谨形式和浪漫主义丰富情感之间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使奏鸣曲恢复了传统的四个乐章,但将其规模、内容大大扩展充实,以与自己宽广而极富诗意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相适应。而这几首奏鸣曲也因此被誉为代表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顶峰之作。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录音辑
15
这套合辑是德国指挥家马舒尔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合作,1971年-1981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舒曼的交响曲全集(四部)、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五部)、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九部)、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全本。 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1927年7月18日-2015年12月19日)波兰裔德国指挥家。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指挥家之一。1970年-1996年,他一直担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的首席指挥。20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乐团重整旗鼓,重攀音乐新峰。他以富于动力和热情洋溢的指挥方式把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传统的乐团带入了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唱片录音方面,一改以往的旧貌,积极开拓唱片市场,推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名盘,其中布鲁克纳的全套交响曲让他们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佩拉西亚《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佩拉西亚与梅塔指挥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佩拉西亚的演奏犹如教科书般稳重,气息流畅而自然,并拥有其他演奏家少有的戏剧性对比。梅塔突出的指挥功力,让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协奏波澜壮阔。佩拉西亚在整体与细节的把握上,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美中不足的则是录音的整体音域狭窄,气氛略显单薄。而佩拉西亚的演奏四平八稳,情绪略欠饱满。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希拉里·哈恩《埃尔加、沃恩·威廉姆斯作品
希拉里·哈恩《埃尔加、沃恩·威廉姆斯作品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科林·戴维斯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沃恩·威廉姆斯《云雀高飞》。 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在曲式上秉承了古典协奏曲的传统,而在配器以及和声等方面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整部作品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发挥到臻于完美的境地,与乐队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呈现出一种动人的诗情画意。 沃恩·威廉姆斯《云雀高飞》富有英国民歌风味。此曲是他读了十九世纪英国诗人乔治·麦勒迪斯的诗句后有感而作。小提琴代表那只“云雀”,以一连串的颤音穿梭于乐队,构思精巧,音乐相当抒情。乐曲以一段连续而平静的弦乐开篇,紧接着,“扮演”云雀的小提琴单独奏出了一段上升的琶音。独奏小提琴初次呈示之后,弦乐又加进了,与提琴两相应和。仿佛在春光明媚的山谷中,云雀盘旋而上,自在逍遥。这段优美柔和的旋律不仅为全曲奠定了迷离、朦胧的基调,而且也是全曲赖以发展的一个基础。在管弦乐的伴奏下,小提琴又奏出了婉转迂回的主旨动机。装饰性的华彩乐段之后,长笛和双簧管又引出了民间舞蹈式的第二主题。尽管整个乐队都加入了,但收敛得很好,静谧的气氛并未改变。管乐的甜美的吟唱犹如花影摇曳,露珠交烁,温顺而富有表情。接着,小提琴又奏了一段华彩,云雀凌空于田园之上,气氛渐渐活跃。原始的主题也被又一次重复。全曲收束在小提琴轻盈、灵动的独奏中。于是,云雀远去,消失在无边的天际。微风吹拂,山谷中蜿蜒的小溪上撩起一阵涟漪……
--
4
格拉夫曼《录音全集》
格拉夫曼《录音全集》
这套24CD合辑是俄裔美国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在RCA、哥伦比亚唱片时期的录音全集。 加里·格雷夫曼(Gary Graffman)1928年生于纽约,俄罗斯裔美国人,3岁始学习钢琴。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儿子学习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却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加里·格雷夫曼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在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格雷夫曼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这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也是世上两位以左手演奏的著名钢琴家之一。 加里·格拉夫曼这个名字对于国际古典乐坛来说代表了很多概念:音乐世家、钢琴神童、大师高徒、左手传奇、名校院长……每个名称背后都有着传奇故事。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德·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格雷夫曼不得不减少了演出,而这却为他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
--
277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
这张专辑是波兰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保罗·克莱茨基(Paul Kletzki,1900年生于罗兹;1973年卒于英国利物浦)波兰出生的指挥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后入瑞士国籍)。克莱茨基明显不是那种以业余作曲为乐的大指挥家,而是一位选择以指挥营生的严肃作曲家。 这是一套精心策划的专辑,它所展示的这位指挥家的造诣今日似乎已被低估。这套唱片既体现了这位指挥家的优点,又体现了其缺点。2张CD每一张的主打曲目均是一部现场录制的著名交响曲:第一张是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张则是捷克爱乐乐团演奏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这两部作品的录音无疑是最能吸引购买者的。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1967年5月录于慕尼黑。其第一和第二乐章属于顶极演绎,毫无瑕疵。乐曲开始时单簧管上的“命运动机”阴郁且充满恶兆,为整首作品恰如其分地奠定了一种昏暗的色调。其后随着音乐戏剧性的发展,克列茨基极具敏感性地控制着音乐的起伏,他不仅极好地把握了作品的整体结构,还同时注重音乐上的细节,这显然说明他对该作品已有很长时间的研究。也许有人会说这快板并非如同总谱所标明的“有活力的快板”,但克列茨基采用这种比标准略慢的速度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累积的张力。
--
16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这张专辑是Z.E.N.三重奏演奏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的《钢琴三重奏》,并附带一首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六号》。 由中国钢琴家左章、韩裔美籍小提琴家柳爱莎(Esther Yoo)、亚美尼亚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Narek Hakhnazaryan)组成的Z.E.N.三重奏,三位成员都是非常杰出的青年演奏家。左章可谓是深圳人最熟悉的青年钢琴家之一,5岁起在德国柏林开始学琴,回国后师从但昭义教授,在深圳艺术学校毕业后,继续到美国深造。除了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期间荣获第32届佩切克钢琴演奏大奖外,左章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等多项大奖。柳爱莎199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0多岁开始就与罗林·马泽尔、弗拉迪米尔·阿斯科纳兹等世界级指挥家们一起同台演出。1988年出生于亚美尼亚埃里温一个音乐世家的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在2011年获得第14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赛大提琴金奖,从此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这三人的合作演奏,精彩不容错过。 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8,作于1854年。作为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三重奏,同时也是他发表的第一部室内乐作品,此曲确立了他早期的音乐风格,即明亮愉悦、极力追求古典主义音乐的均衡。这首三重奏的旋律非常朴实优美、内涵丰富,可形容为“彩虹飞架、彩蝶飞舞、夜莺歌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悠闲动人,每次聆听都会被深深的感动。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这里,真正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你去细心的品味,听得越多,越能品出个中滋味。还是那句话,流行音乐、轻音乐是听,味道甜得很,容易入口也容易厌倦;古典音乐是品,就像咖啡、美酒,只要你用心尝试,便会欲罢不能,它可以伴你一辈子,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心境中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德沃夏克《e小调钢琴三重奏“杜姆卡”》作品90,作于1891年。名称中的“杜姆卡”来自捷克语,是流传在捷克和乌克兰地区的民间叙事诗,通常以弹拨乐器伴奏。此曲有6个乐章,结构庞大。音乐有如同史诗般的悲剧性气质。
30
11
希拉里·哈恩《巴伯、梅耶·小提琴协奏曲》
希拉里·哈恩《巴伯、梅耶·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休·沃尔夫指挥的圣保罗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赛谬尔·巴伯、埃德加·梅耶的《小提琴协奏曲》。专辑中这两部现代的、非热门曲目,尤其是梅耶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专门题献给哈恩的,所以更显珍贵。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相对来说很多人都很熟悉了。整首作品包含着浓郁的思情、浪漫、留恋与不舍,以及末乐章的狂放。在哈恩纯净的琴声中,所有的情感都在不息的流淌中一一呈现。哈恩的演奏时常会有“拙力”的情况出现,而在此,却似乎“拙”得很贴切。末乐章的精彩演绎经常被人拿来做为“哈恩拥有惊人技巧”的有力佐证,在那么快的速度下,她居然能面面俱到的将其中的音乐色彩清晰的呈现出来实在不简单。这绝不是说她的技术就不突出!相反,在这样的高速运转下还能保持声音的颗粒在一整个乐章中都不出现纰漏,哈恩的技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良了。 梅耶《小提琴协奏曲》更是专辑的主打曲目。作曲家大概是按照当时的哈恩来创作的吧。双乐章的作品内容气象万千,绝不是传统观念的“短小精悍”;而演奏家的模样也真的就跃然而至琴声乐曲之中。作曲家埃德加·梅耶在哈恩完成其作品的世界首演后说:“她用自己的方式演奏……我不能说我妒忌。她抓住了音乐的精髓。我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好的演绎。她的节奏棒极了。”梅耶甚至认为这部世界首演的作品让人感觉哈恩已经演奏过20遍。
14
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