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路易坦《俄罗斯音乐》

克路易坦《俄罗斯音乐》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演绎俄罗斯音乐。安德烈·克路易坦(Andre·Cluytens,1905—1967),著名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克路易坦的指挥风格细腻、雅致,突出其中的诗情画意,他最出色的作品当然是对法国音乐的诠释。 克路易坦指挥时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洁和朴实,在他演释的音乐中,人们总能够感觉到一种毫无做作感的、亲切而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能够体会出一种流畅般的诗意和整洁的韵味。克路易坦非常擅长指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而对于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主义音乐,他的演释也是极为精彩和富有特性的。
节目(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富特文格勒《1944-1953现场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富特文格勒1944-1953年间的现场演奏录音,是他在二战后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结晶,曲目中不但有德奥系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瓦格纳、欣德米特,还有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法国作曲家弗朗克、拉威尔。风格涵盖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贝多芬《序曲全集、德国舞曲、乡村舞曲》
--
这张专辑收录了马舒尔指挥莱比锡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的全部《序曲》;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12首《德国舞曲》、12首《行列舞曲》。马舒尔保持了德奥指挥学派那种高超的控制力和深遂的内涵,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序曲,庄正典雅、严谨深刻、中规中矩、深得贝多芬音乐的精髓。 马舒尔的演绎风格属“莱比锡学派”一脉,强调作品的古典风格,讲究结构上的均衡,不凸显戏剧性;听起来没有压力,想寻求刺激者会失望,但其气局之大、气场之强、气格之高,其整个演绎团队素质(技能与修养)之全面足以让你震憾,尤其是指挥与乐团之一体性极为罕见,你几乎感觉不到指挥的存在,似乐团在自动演奏,音乐没有丝毫机械感而象自心中流出。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希拉里·哈恩《艾伍士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合作,演奏艾伍士的四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艾伍士是希拉里·哈恩最尊崇的美国作曲家。在艾伍士的作品里,她最先接触的,就是曲风抒情,能让人再三回味的《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由于音乐中意想不到的和声效果、节奏与主题完全掳获希拉里·哈恩与她的伙伴,也就是乌克兰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的心,两人在2008年的音乐会上,很自然的安排这一首作品。两人的诠释得到爱乐者与乐评人的肯定后,希拉里·哈恩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踏上探索艾伍士另外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旅程,并且致力于向全球爱乐者引荐这些鲜少人知,但是却处处充满着创造力与新奇想像力的作品。 《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03年至08年之间,是艾伍士创作风格转换之间的作品,钢琴部分颇有李斯特的管弦乐效果。《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以反常的“慢─快─慢”乐章速度写成,并且以“秋”、“在谷仓”、“复生”这样的标题来取代传统的速度标记。值得一提的是,“在谷仓”乐章是以当时流行的散拍节奏写成。《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914年秋天,但是首尾两个乐章取材自数年前创作的管风琴前奏曲,中乐章同样以散拍节奏写成。艾伍士的创作目的在“表达感受与热情”,而这里所谓的“热情”,是对宗教的热情。到了1916年的《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艾伍士直接冠上“福音营会的儿童节”标题。它原本是为十一岁的侄子演出而写的作品,因此比起前三首曲子都要简单一点,规模也小些。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