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丁四重奏《俄罗斯作品精粹》
28

鲍罗丁四重奏《俄罗斯作品精粹》

这张专辑是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著名室内乐作品。包括鲍罗丁、沙巴林、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作为俄国老牌重奏团,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非常擅长演奏这些俄罗斯风格的作品,他们的诠释风味纯正、驾轻就熟、精彩之至。 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许多俄罗斯音乐作品,同一个主题音调由开始的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而开阔宽广、气宇轩昂、热烈奔放,则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性格。俄罗斯的音乐家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无论是哪个时期,抑或身处哪个国家,都从不背离俄罗斯音乐传统。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柴科夫斯基,他的作品中流淌着热情且又开放的情感,细腻而且婉转,蕴含古典风格而深受人民的喜欢。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并且带有一定的管弦乐的风格。这些都是对作曲家敏感忧郁的情绪的一种反映,在他多数的音乐中,都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把西方交响乐与民族的文化巧妙的结合了一起。 二十世纪是旋律创作的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当时的苏联作曲家为了避开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雷同,挖空心思寻找与众不同的新的旋律技法,如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但正是这种立足于民族音乐语汇和民族悲情主义艺术情感,并结合西方音乐潮流的核心因素就是一种创新。
节目(2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阿玛科特四重奏《莫扎特·大组曲》
--
这张专辑是日本双簧管演奏家若尾圭介与柏林阿玛科特四重奏合作,演奏莫扎特的重奏作品。 作为一个非常讨厌长笛的人,莫扎特的长笛作品除了K298之外,都是受委托创作的,虽然不喜欢长笛,但是莫扎特也是人,拿人钱财,总得拿出点货出来。现在看来,莫扎特的创作的确是非常地不情愿却又无能为力,就像是必须要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一样,虽然坐在那里抓耳挠腮,最后也没有完整地写完,只是敷衍了事。《第三长笛四重奏》K285b的第三乐章则是改变自他的“大组曲”的第六乐章,前三首长笛四重奏之中,只有第一首是完整的三乐章格式,后两首的写了两个乐章便草草完事了。但是当初委托他的那个De Jean不仅没有骂娘,而且还很满意莫扎特的工作,即使他没有完成任务。因为,它们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无法想像这是莫扎特极其痛苦的情况写出来的。 《第十七号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458,即《海顿四重奏》的第四首,作于1784年9月9日。这首四重奏因一开始就使用狩猎的号角而称为《狩猎四重奏》,是6首《海顿四重奏》中最有海顿味道的一首。共4 个乐章: 《第10小夜曲》编制十分庞大,共有13把木管乐器,包括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低音管和法国号,几乎是流行于十八世纪的木管乐器的总和;全曲共分七段,故名为《大组曲》,在快慢交错的乐曲中,将各种木管乐器的特性一一表露无遗,为十八世纪木管合奏的代表作之一。
伊冯·蕾菲布《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蕾菲布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蕾菲布是钢琴大师科尔托最纯粹的传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师从科尔托;在科尔托众多有名的弟子中,大部分是学成之后深造于他的,但蕾菲布则彻头彻尾的由科尔托所塑造,她是其弟子中最早的一代,受教于年轻气盛、锋芒逼人的科尔托,后来又成为科尔托身边最得力的助手,1939年她继承了科尔托的大师班,显示出她是科尔托的传人,但形式上如此,实际上呢? 让我们先谈谈科尔托,他在现代被视为肖邦的嫡系传人、理所当然的肖邦权威,但在头角峥嵘的巴黎音乐界,肖邦嫡传不乏其人,肖邦气质的钢琴家也数不到科尔托,事实上,科尔托的舒曼气质更为强烈,他演奏中所抒发的浪漫情怀是舒曼而非肖邦的。在当时,科尔托作为舒曼演奏者的身份可能更具权威,这是今日对科尔托了解上的一个偏差。蕾菲布,正是个舒曼气质的钢琴家,在女性钢琴家中,这种气质难以寻见,而这种气质上的相契也说明着传承上更深入的层面。 另一方面,蕾菲布是魏多晚年的爱徒,在巴黎音乐院的赋格班里,这位伟大的近代管风琴演奏奠基者给予蕾菲布的,是对于乐曲结构的分析掌握能力,在魏多开创的学派里,管风琴师在一座大管风琴前演奏出足以与管弦乐团抗衡的丰富声部,还有什么人能比这样的管风琴师更了解何谓结构,更何况是魏多这样的一代宗师,这是蕾菲布日后成为伟大的贝多芬演奏者最重要的资本。 伟大的传承,还需过人的天赋才能成其伟大,但蕾菲布与科尔托的锋芒毕露不同,蕾菲布的演奏中有一股蕴藏的知性美感,这是女性的细致、还有丰富的学识所致,除此之外,蕾菲布完全不曾流露出女性钢琴家的娇柔气弱,在舒曼气质下雄雄燃烧的浪漫是男性的,格局是宏大的,这就是蕾菲布的气质。
迈克尔·施耐德《西蒙·勒杜克·交响全集》
31
这张专辑是迈克尔·施耐德指挥法兰克福季节乐团,演奏西蒙·勒杜克的全部交响作品。法兰克福季节乐团(La Stagione Frankfurt)成立于1988年,以演奏早期音乐而著名,乐团编制非常小,基本上以早期乐团为蓝本,演奏家包括:第一小提琴4位、第二小提琴4位、中提琴2位、大提琴2位、倍大提琴1位、长笛2位、圆号2位、巴松管1位、古钢琴1位。由迈克尔·施耐德担任指挥。 西蒙·勒杜克(Simon Le Duc,1742-1777)小提琴家、作曲家。这张专辑收录了他创作的三部交响曲和三部管弦乐三重奏。这些交响曲属于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的“快板一慢板一快板”的三 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三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盖利安诺《跨越爵士与古典的手风琴大师》
盖利安诺《跨越爵士与古典的手风琴大师》
理查·盖利安诺(Richard Galliano)出生于1950年12月12日,是皮亚佐拉最后一个关门弟子。这位有着意大利血统的法国人,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手风琴家,其手风琴技巧令人炫目,尤其是演奏皮亚佐拉的名曲《自由探戈》,在后世的无数版本中,这是最耀眼令人赞叹的。除了《自由探戈》,如果从未听过理查·盖利安诺演奏的音乐,推荐两首《Vuelvo al sur》和《New York Tango》,前者也是皮亚佐拉的名曲,连电子组合Gotan Project的演绎都令人印象深刻,自是不用说。后者则是盖利安诺的作品,他融入了即兴爵士的手法,豪华的乐队伴奏,是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新探戈的尝试。 理查·盖利安诺四岁起就跟随其父练习手风琴,少年时代迷恋上了爵士,尤其从小号手Clifford Brown的音乐中得到启示,并很快驱使他投入到爵士音乐这片新天地中,1970年代他移居法国后,就开始为一些著名的爵士乐手伴奏,诸如Chet Baker、Ron Carter、Michel Petrucciani、Jan Garbarek等。直到他遇见给他带来巨大影响的人:阿斯托尔·皮亚佐拉。 理查·盖利安诺曾经说过,皮亚佐拉就是他的导师,引导他掌握自己的风格,并一直鼓励他,让他充满信心,直到皮亚佐拉逝世,他们一直是伙伴关系。在与皮亚佐拉合作这段时期内,盖利安诺重拾欧洲民谣的传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的探戈。虽然手风琴bandoneon琴作为一样非常本土化特殊的民间乐器,在爵士乐中绝少有成功者,且难登高雅之堂,但是盖利安诺却成功地将探戈这种小酒馆式的小调舞曲以手风琴与管弦乐队合作的手法来演绎,有时候甚至气势恢弘,带有强烈的英雄诗歌体般的气韵。
213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