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谦《柴科夫斯基作品》
11

曾宇谦《柴科夫斯基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曾宇谦与普雷特涅夫指挥的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作品。 这个录音邀请到国际指挥大师普雷特涅夫与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除了俄罗斯音乐传统代表性,更是音乐无缝接轨的“梦幻组合”。普雷特涅夫和乐团很清楚如何展现《小提琴协奏曲》中所有的美感,他们的演奏热情奔放,兼具乐曲深度理解,让曾宇谦的生动诠释更上一层境界。 专辑中演绎《诙谐圆舞曲》与《忧伤小夜曲》,则是另一种挑战。前者轻松幽默,后者抒情诗意,从技巧层面来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展现。从专辑中我们可以看到柴科夫斯基实践了小提琴所能做到的各种表现 -- 技巧、特色、手法与情境,形成协奏曲音乐的绝佳风貌。 这张专辑也同样呈现了柴科夫斯基作品如何深刻地影响曾宇谦内心。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成熟到哪里,曾宇谦就灵犀相通地诠释感应。而且音乐在曾宇谦非凡的音乐旅程上,是一路伴随、塑造和启发,也是值得期待的美丽发现。这个录音对曾宇谦而言,不仅是个人生涯的里程碑,也见证到他的艺术水平与阶段性成长。
节目(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莱特伯格《斯克里亚宾·钢琴独奏作品》
35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莱特伯格2004-2007年间演奏的斯克里亚宾钢琴独奏作品录音。玛丽亚·莱特伯格(Maria Lettberg)瑞典钢琴家,1970年生于里加,现定居柏林。她的父亲是一名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数学家。七岁时,她的音乐天赋便得到公认。她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完成了毕业音乐会。随后,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和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学院)继续深造。 玛丽亚·莱特伯格的音乐会常演曲目包括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以及德彪西、普罗科菲耶夫、施尼特凯和巴赫等的音乐。除此之外,她还经常演奏斯堪迪纳维亚和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玛丽亚·莱特伯格与德国广播电台有长期的合作。 玛丽亚·莱特伯格是俄罗斯钢琴家及作曲家斯克里亚宾音乐的诠释者。2007年,她将斯克里亚宾的全部钢琴独奏作品演奏录制在8张CD上。受斯克里亚宾音乐的启发,玛丽亚·莱特伯格发起并主持了两个名为“奥秘”的项目。 2008年,玛丽亚·莱特伯格于西贝柳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对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第十钢琴奏鸣曲解读倾向的历史概述-比较钢琴分析》。
内田光子《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
11
莫扎特共创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按年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萌芽——萨尔斯堡时期。这一时期他在世界各地游历,也是被大主教压抑不得志的时候。 2、顶峰——维也纳时期(1782-1791)。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 3、尾声(1785-离世)。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创作上的成就是无可匹敌的,他的音乐可以带给人无与伦比的听觉享受。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35
这张专辑是法国长笛大师让-彼埃尔·朗帕尔、竖琴大师莉莉·拉斯金、单簧管大师雅克·朗斯洛与拜耶尔指挥的拜耶尔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三位演奏家和指挥都是法国人,协奏乐团也是法国乐团,不但演奏技艺惊人,而且带着浓郁的浪漫迷人气质,加上莫扎特作品特有的、无与伦比的悦耳旋律,使这张专辑老少咸宜、人听人爱。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此曲是莫扎特应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喜爱是他的音乐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第一次听到曼海姆乐队中的单簧管时,只有七岁,当时作为音乐神童在巡回演出。后来,他在伦敦,在巴黎,在重访曼海姆时,一再听到单簧管。单簧管引起的美感的声音,它那灵敏的力度层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从近乎小号般灿烂的高音到最低音区(所谓的夏卢莫音区)的浓厚音色,使他着迷。在他短短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在维也纳同单簧管大师安东-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皇室宫廷乐队演奏员,和莫扎特一样,是个共济会员)的友谊使莫扎特对单簧管已很出色的掌握更加深了一步。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辻井伸行《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辻井伸行《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这张专辑是日本钢琴家辻井伸行演奏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附带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音乐会改编曲《弄臣》。演奏《图画展览会》这部作品不但要有磅礴的气势,而且要表现略带忧郁、充满神秘主义、错杂其间的诡橘色彩。完整地演奏这部套曲需要耗费钢琴家相当大的体力和考验演奏者的能力。辻井伸行非常成功地把许多独立的、个性的、鲜明短小的段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演奏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鲜明色彩的旋律。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在绘画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首先是由15段音乐组成:1段漫步,2段侏儒,3段漫步,4段古堡,5段漫步,6段杜伊勒里宫的花园,7段牛车,8段漫步,9段雏鸟的舞蹈,10段两个犹太人,11段漫步,12段里莫埃的集市,13段墓穴,14段鸡脚上的小屋,15段基辅的城门。其中有10段个性鲜明的标题音乐来描写画,有5段“漫步”主题穿插其间。在风格上这10幅画虽各有不同,但是却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由一个承上启下的贯穿主题的“漫步”来贯穿其间。“漫步”主题夹杂着作曲家冥想的形象,踱步在10幅画中,同时冥想的形象情绪的不同变化,随着画面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通过变奏这个基本主题,逐渐走到《基辅的城门》中,以宏大的气势,表现出了穆索尔斯基对画家的沉痛、深切的 哀念。“漫步”是以一个套曲的引子开始,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乐曲,经常重复,同时在各小曲之间都以新的方式加以变奏。 李斯特《叹息》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有些人根据标题译为叹息,有些人则因那似海水的波浪一般的旋律而更称为大海。这首需要两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并辅以轻柔的琶音伴奏的曲子是李斯特极至浪漫主义的极好体现,华丽的奏法也是李斯特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和炫技演奏的最好证明。乐曲的优美旋律倒是颇有田园意境,不过结尾处不可思议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弄臣》是1859年李斯特以威尔第歌剧《弄臣》中一段著名的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为材料,重新组织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曲。
--
18
希拉里·哈恩《巴黎》
希拉里·哈恩《巴黎》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与米柯·弗兰克指挥的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合作,于2019年录制的,收录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肖松《音诗》、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劳塔瓦拉《两首小夜曲》(为希拉里·哈恩所作)。其中由米柯·弗兰克委约芬兰作曲家劳塔瓦拉创作的《两首小夜曲》是全球首演;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23年在巴黎首演。 希拉里·哈恩以这张专辑向巴黎这座城市(在她职业生涯中一直与她心心相印),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致敬。哈恩说:“巴黎是关于表现力的,关于情感的,关于城市感触和文化交汇的,无论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有某种启发性,并且一路可见巴黎式的痕迹,也是我职业生涯弧度的一个重要坐标。我从十几岁开始就不间断地在巴黎演奏,几乎每次在这里与乐队合作演出,都是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专辑《巴黎》的最初想法源于哈恩在2018/19乐季作为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驻团艺术家期间。2014年与弗兰克合作演出劳塔瓦拉的《小提琴协奏曲》后,她问指挥家,他的朋友和同乡劳塔瓦拉是否会考虑创作第二首协奏曲?弗兰克和劳塔瓦拉讨论后,有了创作一套小夜曲的想法,但因为劳塔瓦拉的健康状况不佳而没能立刻着手。2016年7月,作曲家87岁高龄去世,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劳塔瓦拉的遗孀向米柯·弗兰克展示了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一首美妙哀伤的近乎完整的小夜曲手稿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哈恩回忆说:“米柯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作品。”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于是委托曾与劳塔瓦拉一起学习的芬兰著名作曲家Kalevi Aho完成这部作品的配器。“我们的录音来自2019年2月的世界首演,它以一种情绪化和尖锐的历史性演出成全了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后,米柯将乐谱举向空中,仿佛昭示着作曲家的在天之灵。” 在选择其他作品加入这张专辑时,哈恩挑了两部植根于巴黎的作品。哈恩将肖松的《音诗》描述为 “极富表现力的作品”,充满了强烈对比。“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是一种预示,是作曲家个人的安魂曲,但也是诸多欢乐的典礼。它描绘了最细微的差别和最夸张的姿态。”
14
6
侯长青、曹杨《马足龙沙》
侯长青、曹杨《马足龙沙》
这张专辑是笛箫演奏家侯长青、琵琶演奏家曹杨,以深情的迷人演绎,融合前所未有的音乐理念、巧妙的音乐构思,打造的全新国乐经典。录音师李小沛以同期录音、录音室多声轨音乐录音的方式进行混录,再次突破了我们对聆听的认知。这对音乐伉俪在《马足龙沙》中不仅献上精彩演奏,同时也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专辑启用两名制作人,创造出无比丰富的音乐内容。音乐制作人丁豆豆的编曲大气磅礴,犹如电影大片般精彩;善于在音乐中运用传统音乐的音乐制作人尤景仰,为唱片亲自创作两首原创作品,动听无比同时又有出奇的心意。 这张专辑内容非常丰富,有古典、有地域特色,还有中国国粹京戏、昆曲,以及新编的和原创的曲目,丁豆豆和尤景仰作为这张专辑主要的编曲和作曲家,对这张专辑注入了非常多的心血。尤景仰为专辑原创了两首曲目,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琵琶和笛子这两件乐器在一起搭配如果没有很深的功底的话,是写不出来两个人的默契,但尤景仰从他自己的视角来诠释笛子和琵琶,重新诠释笛子和琵琶这两件乐器的搭配,这就是他非常独特的一面,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整张专辑的气质提升。主题作品《马足龙沙》加入各种乐器,声音太壮观了。形象非常壮大,感觉一下来到大漠,有海市蜃楼的画面,震撼人心。
14
11
安达《肖邦·前奏曲、练习曲全集》
安达《肖邦·前奏曲、练习曲全集》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安达1965年7月27日在萨尔兹堡音乐节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肖邦的24首《前奏曲》、24首《练习曲》。比较起来,音乐会前半部分的肖邦《前奏曲》,发挥稍逊于《练习曲》,安达演奏的肖邦《练习曲》独具生动的气韵,而演奏《前奏曲》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相比之下,显得平实了一些。 肖邦一共创作了26首前奏曲,包括作品28的24首、作品45以及无编号的《降A大调前奏曲》。肖邦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印象。肖邦自幼体弱多病,27岁时,由于肺病缠身,朋友们陪伴他去地中海的梅杰凯岛上去疗养。在那里,肖邦获得灵感,创作了作品28的24首前奏曲。这些是前奏曲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有人认为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应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练习曲》作品10,作于1832-1836年间。献给李斯特的夫人阿古尔特伯爵夫人,后来他们的女儿科西玛嫁给理查特·华格纳。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练习曲》作品25,也是由12首曲子组成,除第12首写于1831年冬天外,其余都写于1836—1837年间。
--
48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阿劳《RCA、哥伦比亚唱片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钢琴家阿劳在1941至1983年间为美国胜利唱片公司(Victor)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所录制的所有专辑汇总。其中1946年到1950年之间是阿劳第二次赴美拓展事业的高峰,唱片公司完全尊重他以艺术眼光对曲目所做的抉择。当时录制的曲目包括:理查·施特劳斯《滑稽曲》、韦伯《音乐会小品》、贝多芬《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阿尔班尼士《伊贝利亚》等。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1914-1915年的乐季是他演奏生涯的大事,阿劳首次于柏林演出,先前他已经在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深入地拜访旅行,之后便展开了在欧洲各地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奏会,他的演奏生涯也才正式确立。1921年阿劳首度回到南美洲,举办了数场音乐会,1922年第—次在伦敦登台。1924年回到母校Stern音乐院工作,直到1940年辞去职务。1927年因为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肯定,使得他的声名更加稳固。1935年在柏林举行的一系列十二场的纪念音乐会中演奏了「音乐之父」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表现令人激赏。1940年离开柏林回到智利,在圣地亚哥创立钢琴学校。战争期间,阿劳完全投身在美国演奏,1941年举家迁往纽约定居。战后成了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演奏邀约不断。而这套合辑中的录音也因而开始于此。 无疑地,阿劳的音乐成就足以与布索尼、拉赫曼尼诺夫齐名,为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擅长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传统音乐家的作品,对于阿尔班尼士、葛拉那多斯、德彪西、韦伯、理查·施特劳斯等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十分在行。
--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