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2 Op.63 - 1. Allegro

00:00
09:32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伯恩斯坦指挥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与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演出现场录音,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著名作品《春之祭》、《彼得鲁什卡》、《火鸟》、《三乐章交响曲》等。 斯特拉文斯基在20世纪乐坛的成就和地位,相当于绘画界的毕加索。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音乐家,非常具有创新精神,虽然他的作品很多人刚开始不能接受,但是有必要增加一下对他的了解。 《火鸟》和《彼得鲁什卡》可以说是斯特拉文斯基最早为人所知的经典作品,在这两首作品中,斯特拉文斯基大量运用俄国传统的节奏和民间旋律,创造了这两首充满了神话与悲伤的音乐,也使他成为世纪初声望和吸引力最高的一位作曲家。 《彼特鲁什卡》虽然不协和音的运用十分突出,节奏强烈多变,很少看得出浪漫派或印象派的痕迹,总的来说,但该曲所体现的仍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精神;然而,他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春之祭》则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 很佩服伯恩斯坦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首先要非常理解斯特拉文斯基的原意,然后要把自己的理解让乐队、观众能够接受并喜爱,这是很不容易的。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1》
52
这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飞利浦发行的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鲍罗丁四重奏《俄罗斯作品精粹》
鲍罗丁四重奏《俄罗斯作品精粹》
这张专辑是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著名室内乐作品。包括鲍罗丁、沙巴林、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作为俄国老牌重奏团,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非常擅长演奏这些俄罗斯风格的作品,他们的诠释风味纯正、驾轻就熟、精彩之至。 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许多俄罗斯音乐作品,同一个主题音调由开始的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而开阔宽广、气宇轩昂、热烈奔放,则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性格。俄罗斯的音乐家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无论是哪个时期,抑或身处哪个国家,都从不背离俄罗斯音乐传统。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柴科夫斯基,他的作品中流淌着热情且又开放的情感,细腻而且婉转,蕴含古典风格而深受人民的喜欢。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并且带有一定的管弦乐的风格。这些都是对作曲家敏感忧郁的情绪的一种反映,在他多数的音乐中,都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把西方交响乐与民族的文化巧妙的结合了一起。 二十世纪是旋律创作的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当时的苏联作曲家为了避开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雷同,挖空心思寻找与众不同的新的旋律技法,如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但正是这种立足于民族音乐语汇和民族悲情主义艺术情感,并结合西方音乐潮流的核心因素就是一种创新。
95
23
穆特《迪蒂耶、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穆特《迪蒂耶、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这张专辑是穆特2005年发行的,包括1988年录制的,穆特与马舒尔率领的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法国现代作曲家亨利·迪蒂耶(Henri Dutilleux,1916~)的夜曲《在同一个和弦上》(Sur Le Meme Accord,世界首次录音);1991年录制的,穆特与小泽征尔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2005年录制的,穆特与萨彻尔率领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穆特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可用“一个华丽的鼓吹者”来形容,对于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穆特早期并不能够充分把握,但是亨利·迪蒂耶的作品似乎使得她忽然之间开窍,使得后面的两首作品充满了丰富的细节微调和技艺的灵巧展现。 在此之前与普列文携手的柴科夫斯基和康高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的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卡拉扬时期的强大的张力和控制力,而更多了音乐的抒情性,使小提琴独奏和乐队显得更为和谐,给音乐赋予了更多柔美和细腻的情感及更现代的表现手法。 专辑中迪蒂耶的夜曲《在同一个和弦上》是马舒尔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在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剧院现场录制的,穆特的演奏感情细腻而丰富,音色优雅又不失激情,技巧无懈可击,似乎她在琴弦上舞动着自己迷人的身躯,使人想到她性感的眼神与身段的柔软。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协奏的音色极为含蓄动人,独奏、乐队、录音三位一体,使这个现场录音再次成为穆特演奏生涯上很难逾越的精品。
79
8
安塞美《法雅·三角帽、人生朝露》
安塞美《法雅·三角帽、人生朝露》
这张专辑是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携手西班牙著名次女高音歌唱家特蕾莎·贝尔冈扎,演奏法雅《三角帽》、《人生朝露》。在这个录音效果很好的1961年立体声版本中,安塞美展示了他最敏感的一面,他与贝尔冈扎合作,用活力和色彩把整个演出渲染得特别兴奋,并用巨大的气势处理其中分句。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是一个有特色的管弦乐团,其声音在194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性的关注,韵味浓厚而有活力,木管和打击乐在合奏中闪耀光彩。这个乐团具有法国和德国的双重特征,弦乐是犀利简洁、明显是法国式的,却没有在巴黎听到的萨克管一样的巴松和有鼻音的双簧管。对于维吉尔·托马森(美国作曲家兼评论家)来说,这个乐团各个声部的交融“像贝壳一样光滑,好象是细雨之后的彩虹,像品尝仙桃一样鲜美”。这就是安塞美指挥下的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它的录音被认为是可以安心享用的佳酿。 安塞美更多地实践了一种来自于音乐真诚的兴奋,他的演出被麦克风很好地捕捉到,他的音乐素养到现在仍然在以一种不可言传的方式闪烁着灵光。在聆听安塞美和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的演奏后,你会发现自己被一种学问、一种感悟、一种对美丽和精确的听觉的关注所倾倒。
246
9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这张专辑包含勃拉姆斯的两部协奏曲:1、由沙汉姆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由沙汉姆、王健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这个版本,必须要对阿巴多的指挥表达敬意,因为他棒下流淌出的音乐,能让听者得以顺利进入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聆听其内心的声音。阿巴多金色左手掠过时光的水流,助沙汉姆把感情融于一丝一弦之中,让人感慨小提琴的无限诱惑,其缠绵而不沉溺的演绎,可以看到了辗转于音乐深处勃拉姆斯的萧瑟柔情。此时是最美时刻! 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中,沙汉姆的小提琴不需要承担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里那么巨大的“负荷量”,所以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而王健的大提琴却要出彩得多,音乐感、表现力都比小提琴出色。一如之前的海顿协奏曲以及室内乐录音中那令人十分赞赏的风格,潇洒大气之中蕴含着丰富而自然的表情变化。这种特质在如今的演奏家中已不多见,听着王健的琴声,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梅纽因演奏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却又表达得真切挚诚而绝不过火,着实让人感动。 或许应该把更多的掌声给予阿巴多。阿巴多不幸患上胃癌,令广大喜爱其指挥艺术的乐迷感到忧心。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阿巴多在患病后录制的这张专辑中,非但没有无精打采的情绪,相反竟有他步入中年以后少见的火气与压迫感。那种燃烧的激情、强大的张力,自由速度的运用(特别是在悠长的乐句中),令人想到的是盛年时期的福尔特文格勒。
167
6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乐团,演奏沃恩·威廉斯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幻想曲》、《云雀飞翔》等优美动人、广为人知的作品。马里纳诠释这些早为大众熟悉的乐曲独具典雅细致的英国田园风貌,酝酿出浪漫醉人的音乐世界。《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以英国民谣为作品根基,融合了伊利莎白女王时代至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福音音乐,并赋予新的风貌。沃恩·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人民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期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音乐有英国式的平易、幽默,精力充沛而不失文雅的格调。沃恩·威廉斯写过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九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甚至竖笛协奏曲、弥撒曲、歌剧等等。其他代表作有如歌剧《赶车人休格》、《恋爱中的约翰爵士》、管弦乐《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蜂序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九部交响曲等。他的创作奠定了英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基础。此外,最脍炙人口短曲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写的浪漫曲《云雀飞翔》(The Lark Ascending)及《绿袖子幻想曲》(Fanitaia on Greensleeves)。
239
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