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Beethoven Symphony No.7 - 2. Allegretto

00:00
09:3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斯尼特科《塔涅耶夫、斯克里亚宾的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尼特科指挥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学术交响乐团演奏的两部作品:1、塔涅耶夫《c小调交响曲》;2、与钢琴家科罗贝尼科夫合作的斯克里亚宾《钢琴协奏曲》。这版录音更为成熟内敛,速度略微放缓,声部层次更为丰富,对细节的处理更为细腻,展现出科罗贝尼科夫对作品理解的深化。 塔涅耶夫《c小调交响曲》作品12,作于1865-1874年间,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柴科夫斯基期间的毕业创作探索,也是19世纪末俄罗斯交响乐从“民族抒情传统”向“复调史诗风格”转型的关键见证。 斯克里亚宾《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20,作于1896年。此曲既保留着作曲家早期对肖邦式浪漫主义的致敬,又暗藏着日后神秘主义音乐语言的萌芽,其“传统形式与革新精神的平衡”特质,使其成为考验钢琴家诠释能力的重要文献。科罗贝尼科夫的诠释既扎根于俄罗斯音乐传统的深厚土壤,又通过其法律专业背景赋予的理性思维,精准捕捉到这部作品中“浪漫抒情与结构严谨”的双重性格,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曼德林四重奏《舒伯特·弦乐四重奏(3)》
17
这张专辑是德国曼德林弦乐四重奏团演奏舒伯特两部《弦乐四重奏》的录音。 《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D173,作于1815年春。舒伯特仅用了八天时间完成,整部作品的基调是抒情风格加上哀怨气氛,体现了舒伯特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同时又充满着振奋不屈的精神。其“含着泪水微笑”的意境闪现出前辈莫扎特和贝多芬同类型作品的影子。 《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D887,完成于1826年,是舒伯特最后一首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一改舒伯特惯常的忧郁抒怀的情调,风格雄伟浩荡、气宇轩昂,运用古典主义美学表达出了高昂的浪漫主义激情、热情的活力和坚强的意志,呈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品除了成熟的创作思想外,创作技法也可谓炉火纯青、光彩夺目,完美地继承了贝多芬的精神,达到了舒伯特弦乐四重奏创作的最高峰。
曼德林四重奏《舒伯特·弦乐四重奏(2)》
46
这张专辑是德国曼德林弦乐四重奏团演奏舒伯特两部《弦乐四重奏》的录音。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D804,作于1824年。此曲属于舒伯特的晚期四重奏,当时他的四重奏作品在维也纳出版后卖得并不好,几部晚期四重奏甚至当时没有出版,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这部作品在第二乐章引用了舒伯特的戏剧配乐《罗莎蒙德公主》的旋律,因此也称为《罗莎蒙德四重奏》。这部作品曲风典雅、情感细腻,在深邃而恬静的旋律中隐伏着忧郁和激动的情绪。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感令人着迷,成为舒伯特后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E大调第十一弦乐四重奏》D353,作于1816年。此曲是舒伯特中期四重奏的杰出代表。作品遵循古典传统,旋律优美、情绪饱满热情,听来令人爽心悦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这张专辑收录了威尔海姆·肯普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曼、福雷的钢琴作品。 莫扎特1776年完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就像布伦德尔在评论《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所说的,1990年代已经听不到这样的莫扎特了;整部曲子听来就是那么简单、顺畅,完全不在谱面上添加任何东西,而可能是莫扎特拿来做为教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更不是一部要让人产生窥探他往后协奏曲创作风格用意的作品。肯普夫完美地以无忧、精力充沛的方式来诠释这部作品。与听众分享他所喜爱莫扎特作品中高贵、优雅与幽默。《第八钢琴协奏曲》与《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同样与指挥莱特纳合作。 莫扎特改编自葛路克歌剧的主题与变奏录音有另一个故事。首先,1783的莫扎特已经进入创作成熟期阶段,他喜欢站在听众面前,喜欢为他们即兴演出。据说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是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后立刻写下的作品。当时年近七十的葛路克是是歌剧界大佬,他在1783年参加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两场音乐会,莫札特于其中一场音乐会中即兴以这首作品做为这位贵客的颂歌。这是一首可爱且旋律匀称的作品,但是莫扎特让它的内容更丰富而且更适于以钢琴来演奏,音乐也传达出莫扎特当时的快乐。故事到此为止。肯普夫的确抓住莫扎特作品中兴奋与在群众面前演出的歌声,这是他在1956年的现场录音。对肯普夫来说,这首快乐的小曲与第八或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完全不同,或许肯普夫的表现稍微鲁莽了些,但是那种精力充沛而又带点冒险性的感觉却是在录音中听不到。 无论是在录音室或音乐厅里,贝多芬当然是肯普夫生命:他第一次录音的曲目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小曲(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唱片存在),他在不同的时间陆续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两次)与五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两次),和傅尼叶、梅纽因也留下珍贵的室内乐录音。这里选出的两首钢琴奏鸣曲:第二号、第十一号表现出肯普夫最好的一面。肯普夫的演奏爽朗明快而且抒情,每个音符都恰如其份,有人赞美他不在音乐里加入过多个人情感或物质上的负荷,他从生活与个性上得到灵感,让经常被忽略的《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出现优美自然的音乐语言。
92
3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拉威尔、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专辑收录的肖邦作品正可欣赏阿什肯纳齐年轻时期的奇妙丰采,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三首中篇练习曲完全掌控的能力与完美的克服曲中艰难技巧部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阿什肯纳齐的诠释都应该算是为这些乐曲开启历史新页。以前的钢琴家(其实只需要回想罗森塔尔十足迷人的《降A大调练习曲》)惯于降低乐曲的动态以期仍能保有圆润美丽的音色。阿什肯纳齐在七零年代试着重新以肖邦式的个人观点来诠释李斯特。他在纽约演出李斯特七首超技练习曲就收录在这套专辑中。当年这套录音在听众或乐评界都没有得到好评,因此阿什肯纳齐放弃弹奏完整的十二首练习曲以及向《B小调奏鸣曲》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有人会认为阿什肯纳齐不缺超凡的技巧,也不乏热情与活力来探索李斯特的作品,或许他唯一欠缺的是碰触到世俗一般人的喜好(例如:《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中段部份)。李斯特之后的曲子是拉威尔《加斯巴之夜》。在这首曲子里(依我的看法,特别是在),阿什肯纳齐的演出同样无可置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在我认为,能够拿来当成《加斯巴之夜》评比基准的版本包括吉泽金、米凯兰杰利与富兰梭瓦。阿什肯纳齐的诠释不乏丰富的音色,但是旋律线非常干净。低音声部与黑色浪漫主义色彩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基础,阿什肯纳齐的表现相当完美。无论李斯特还是拉威尔,阿什肯纳齐的表现就像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其它诠释者则是壁画家。
190
48
哈肯·哈登伯格《著名的小号协奏曲》
哈肯·哈登伯格《著名的小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号演奏家哈肯·哈登伯格分别与马里纳、霍瓦斯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合作,演奏十一部著名的小号协奏曲。包括胡梅尔、赫特尔、斯塔米兹、海顿、利奥波德·莫扎特(莫扎特的父亲)、莫尔特、科雷利、阿尔比诺尼、贾佐托、巴赫、古诺等的小号作品。《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年轻一代的瑞典小号演奏家哈肯·哈登伯格所吹奏的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现今最好的小号协奏曲唱片。除了他高超的技巧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录音出奇的佳。小号的声音置于前端,仿若与听者共处一室,非常过瘾。而马里纳与圣马丁室内乐团从头到尾温暖、优雅地陪衬,更平添了不少的气氛。 胡梅尔通常喜好以降E大调来写作乐曲,但哈肯·哈登伯格在此却升高了半音,以E大调来吹奏,结果使得声音效果变得明亮不少,也使乐曲更加有力。 专辑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乐趣,包括哈肯·哈登伯格在巴洛克乐曲中的演奏。哈登伯格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机智而富有艺术性,让你忘记了音乐中极其困难的部分。他聪明的音乐才能令人愉悦,尤其是他在利奥波德·莫扎特《D大调小号协奏曲》中流光溢彩的装饰音,以及在巴赫/古诺的《万福玛利亚》中天籁般的旋律。如果你的收藏中只需要一张古典小号唱片,那就选这一张吧。
223
3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