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Beethoven Symphony No.2 Op.36 - 1. Adagio

00:00
09:4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悼念耶胡迪·梅纽因
--
这张专辑收录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是梅纽因现今仅存的演奏录音,梅纽因与钢琴大师肯普夫在1970年合作的几部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录音也非常珍贵。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提到梅纽因这个名字,即使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也会有耳闻。在他长达七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录音和回忆。 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其演奏技艺与风格都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在这一点上,梅纽因本人也毫不例外。总的来看,梅纽因仍然属于世纪交替间,演奏观念和风格逐渐变迁时期的演奏大师。从他的早期演奏上来看,其风格明显受到克莱斯勒和埃奈斯库的影响,尤其是埃奈斯库,作为梅纽因的老师,他将自己赋予音乐以丰富表情和甜美意境的特点,尽数传给了这位非常善于学习别人特点的学生。此外,梅纽因在一段时期内也十分推崇海菲茨的演奏,当时,梅纽因为了能向海菲茨那样精确而科学地掌握技术,曾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导致了他在一个时期的演奏中同样揉进了华丽和令人惊叹的炫技效果。然而,梅纽因最终并没有成为炫技型的演奏家,而是在汇集了百家之长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深邃的逻辑性和细腻的音乐性为特点的演奏风格。
格拉夫曼《钢琴演奏录音辑》
19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的演奏录音。 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俄裔美国钢琴家、教育家,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1928年,格拉夫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俄罗斯音乐世家,父亲弗拉基米尔·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格雷夫曼从小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格雷夫曼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他们淋漓尽致地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等的作品。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因为不得不减少演出,却为格雷夫曼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格雷夫曼于1980年成为该院钢琴系教师,19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
伯恩斯坦《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克伦佩勒早期的录音,轻快活泼,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晚期的录音,速度过慢,音感过重,节奏散漫,带有一种孤高之情,这正是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在交响曲部分,克伦佩勒秉持着忠于原著的态度,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19
30
霍伦斯坦《典范录音》
霍伦斯坦《典范录音》
这套10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霍伦斯坦1928-1962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马勒《第一、三交响曲》、《亡儿之歌》、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欣德米特《画家马蒂斯》、理查·施特劳斯《唐璜》、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勋伯格《升华之夜》、《室内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雅纳切克《小交响曲》、《塔拉斯·布尔巴》、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瓦格纳《浮士德序曲》、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等。参与演出的有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伊夫利·吉特里斯;钢琴家佩勒穆特、阿劳,演奏乐团包括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音乐家乐团、巴黎广播交响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巴登巴登交响乐团、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法国广电总局国家管弦乐团、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 雅沙·霍伦斯坦(Jascha Horenstein,1898.5.6-1973.4.2)乌克兰犹太指挥家,后加入美国籍。1928-1929年间,霍伦斯坦录制了自己的首批唱片。在慕尼黑,他与Heinrich Rehkemper合作灌录了马勒的《亡儿之歌》,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首次录音;与柏林爱乐录制了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海顿《惊愕交响曲》、舒伯特《第五交响曲》。从这些演出中,可以发现霍伦斯坦对恢宏的长篇结构具有惊人的掌控能力;管弦乐的音响清澈透明而又不失细节与重点,这成了他日后的显著特征。
--
6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